月明时见卿(95)

作者:木秋池 阅读记录

然而殿中寂静,她的笑声仍然引起了长公主的注意,萧漪澜的目光落在这边,只一眼,就明白了状况。

江灵咬着嘴唇,气得眼眶通红,正纠结着要不要告罪退出,正此时,孟如韫轻轻咳了一声。

她慢慢打开盛放香粉的小罐,用银勺从中舀出香粉,放在小银碟里,并以眼神示意江灵跟着她做。江灵见状忙抹了抹眼睛,也学着她的样子一步一步做起来。

孟如韫的眼神在周围姑娘手中游走,她们制香的速度不同,她很快就判断出了几个步骤的顺序。她的目光瞥来瞥去,偶尔与萧漪澜对上,微微垂眼以示恭敬,却毫无躲闪拘谨之态,在萧漪澜的眼皮子底下从容地照猫画虎。

萧漪澜低声问侍立身旁的女官红缨:“那是谁家的姑娘?”

红缨早已将今日来客熟记于心,低声回道:“东侧的姑娘是太常寺江主簿之女,西侧的姑娘与她同行,不是婢女,也不是庶姊妹,想必是寄居家中的异姓远亲。”

萧漪澜点了点头。

打香篆是将不同的香粉混合后压制成特殊的样式,好的香篆可以既作为工艺品观赏,也可以点燃后观其烟,或疾或徐,或曲或直,其中有很多的讲究和意趣,非一日之功可以有所成。

孟如韫临时抱佛脚,只能抄来打香篆的步骤,但如何调配不同香粉之间的比例和形态,她抄不来,也不能抄,只能用手指捻了不同的香粉,一边冷嗅一边琢磨,还要分神低声指导江灵。

半个时辰过的很快,苏万眉早早打好了香篆,便等着看江灵的笑话,江灵心里又恨又急,手上却不敢怠慢,听着孟如韫的指示小心翼翼地将香粉压制成形。

计时的水漏滴完,红缨敲响小铜钟,诸女郎将制好的香篆摆放到长台上,静静等着长公主赏评。

萧漪澜扶着红缨的手从蒲团上起身,无咎和尚跟在她侧后方,与她品鉴讨论长台上的香篆。

这些世家贵女们心灵手巧,涵养极高,能徒手压出繁复的形制,有莲花、金菊、祥云、松、鹤等不同的形状,手艺之高妙,不比制香大师逊色。

在一众精致的香篆中,萧漪澜一眼就瞧见了孟如韫与江灵两人的成品。江灵压成了“一”字,孟如韫的形状稍微复杂一点,压成了螺旋圆盘状,在一排艺术品中,笨拙得十分醒目。

萧漪澜一笑,指着这两个香篆问道:“此意何解?”

江灵闻言一惊,求助地看向孟如韫,孟如韫从蒲团上起身,上前行礼,解释道:“回殿下,此形为‘一’,彼形为圆。”

“本宫认得,然后呢,有何深意?”

“‘一’乃数字之首,文字之始,德礼分化,皆自‘一’起。儒释道三教各有主张,然皆以‘一’为起发源之本。儒家讲仁‘一以贯之’;佛家讲顿悟‘一念成佛’;道家讲造化‘一生万物’。故‘一’为至大、至元、至尊之意。”说到这里,孟如韫顿了一顿,与萧漪澜对视,谦逊一笑,又说道:“当然,‘一’也为至简之意,小儿学文先认‘一’字,数数先数‘一’个,我家表姐并不精于此道,愿效小儿,以至简之形,奉以至尊之殿下。”

这番话说的又能唬人,又足够真挚,孟如韫声音温和柔静,娓娓道来,萧漪澜明知她在胡扯,却听得兴致盎然,又指着她作的圆盘状香篆问道:“那此圆又作何解?莫非也有什么人伦序礼之说?”

孟如韫温声道:“圆在佛法中又称‘无漏’,是无上觉悟之意,佛法无边,殿下与无咎大师面前,小女不敢卖弄清谈,做此螺旋圆状,主要是因为它能拿起,方便支撑。”

“哦?能拿起来?”萧漪澜颇有些惊奇。

寻常的香篆只能平铺在香炉中,越精巧的形态就越容易碎裂。但孟如韫却说她打的香篆能拿起来。

只见她伸出拇指和食指,将平铺在香炉中的香篆慢慢捏起,那一圈圈螺纹圆状的香篆稳稳地立在空中,展现在众人面前。

孟如韫随手从佛龛前的香炉中取来一支炷香燃尽的木棒,对折,然后将她手中的香篆稳稳地支在上面。

第40章 随侍

殿中姑娘们纷纷小声惊叹, 旁观许久的修平公主萧荔丹轻轻嗤笑一声,说道:

“不过是为了藏拙而使出的旁门左道罢了,方才制香篆的时候, 你俩就在东张西望现学现卖,这一个“一”字,一个圆状, 不过就是简单易做,毫无美感可言, 任你巧舌如簧,本宫也瞧不出什么妙处来。”

修平公主萧荔丹的制香手艺在临京城内数一数二,她也参与了此次打香篆, 自然不甘心风头被两个什么都不会的小丫头抢去。

孟如韫面上毫无羞窘, 低眉顺眼却十分从容,“殿下所言甚是, 我与表姐不擅此道, 今日能有进悟, 殿中诸位皆为吾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