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55)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钱掌柜想到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耳边像是听见了银子哗啦哗啦进账的声响,恨不得一口答应下来。

宋宁自然也觉得机会难得,向阿迈德先生简单了解了关于宴会的规模等情况,欢欢喜喜地送走客人,又开始琢磨到时候要做什么样的菜式。

--------------------

第75章 喜事

=====================

阳春三月的九江府迎来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商旅,他们从四面八方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密密麻麻的商船在九江府的平津码头停靠,城中的酒楼茶肆空前热闹,几乎就要供不应求。

由于宋宁提前从那群南洋客商的口中获悉了这个消息,朱记也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先是同城南的粮油、菜蔬和肉类供应商签订了契约,付了定金,要他们优先保证对朱记的供应。

到了三月,果然有大批外地客商涌进来,府城的物价也随之飞涨,各类物资供不应求,街对面的好几家酒楼也不得不抬高菜品价格来弥补他们花在原料采购上的额外开销。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记既能保持一贯的菜品质量,又能保持原来的价格,为他们带来了好的口碑。

那些初来乍到的外国客商走在街上只要同人一打听本地哪家酒楼味道好,价格公道。

路过的贩夫走卒都会指着朱记的招牌告诉他们:“去这家准没错了。”

月底宋宁带着人应邀到南洋商会为阿迈德先生筹备宴席。

宴会的地点定在南洋商会内室之中,出席的人数约莫有五十多位。

宋宁提前看过场地后向主人家提议如今天气和暖,可以采用半自助餐的方式。

届时在院子里搭上长棚,让客人们在露天环境中就座,这样既能欣赏到台上歌舞,又能自由活动,方便他们彼此间的交流。

到时候院中放上张可供五十人就座的长桌,酒水菜品就摆放在四周的小桌上,宾客们只需端着餐盘随意取食便可,自然也有仆妇们随侍在一旁向他们提供帮助。

至于菜品,宋宁也花了很多的心思,主要分为凉菜、热菜、汤品、主食、糕点,酒水六个品类。

既有海参、鲍鱼之类的海鲜,又有烤鸭、羊排这类的传统菜,主食除了米饭和面条还有热气腾腾的蒸饺、小笼包等。

这一场宴席办得很成功,成功得甚至有些出乎阿迈德的意料之外,席间还有好几个西洋人向他打听今日喝到的酒和茶叶。

宋宁趁机将自己酿的高粱酒推荐给了他们,这些久经商场的异邦人似乎也嗅到了一丝商机,当场与他们签订了一批酒和茶的订单,准备将他们淘到的本地特产带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

朱记那头,钱掌柜与两个管事配合默契,趁着这些外国客商涌进来的这一个月赚了个盆满钵满,每日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账,都乐得合不拢嘴。

到了四月中旬,那群归国的西洋客商给南洋商会的人来信,信上说他们带回去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酒都受到了本国人的追捧,卖出了很高的价钱,如今可谓是供不应求。

他们写信请求与梁国的供应商签订更多的订单,请阿迈德先生协助他们促成此事。

阿迈德收到信第一时间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宋宁。

“宋娘子,你的那批高粱酒在西洋卖得很好,他们想要签下更多的订单,还请你们早做准备。”

宋宁对阿迈德再次表达了感激之情,根据他们带来的消息,那群西洋商人大约会在半年后重回此地,她需要早早筹备酿酒的事宜。

是夜宋宁搬出自己的小金库,替自己算了一笔账。

这大半年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酒楼门口的小食摊,还有朱记和酱菜买卖给她的分红,再加上杜蘅给学生上课赚来的束脩。

除去家里的开销,如今她手上也攒下了四五百两银子。

这四五百两银子虽然还不足以在府城的黄金地段买下一座宅子,却也足够在城郊买下一块地用来搭建她的酿酒作坊。

翌日,宋宁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家里人。

孟氏表示自己可以找左邻右舍的人打听打听哪家在城郊有地要卖。

住在杨柳巷的人大多是本地人,家里多有田地抑或是亲戚住在城郊的。

杜家要买地的消息一传开,很快便有人找上了门。

宋宁同婆婆、小姑子一道前去看了城郊的几处田地,最终定下了一块距离水源和官道都比较近的地方。

那家人姓夏,家里是做药材买卖的,这几亩地原本是种着药材的,田地周围还搭了几间屋子用来看守药田,只因要搬去别的地方才急于出手,价格也给得颇为公道。

双方都是爽快人,早上看过后,下午就签了契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