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40)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宋大山摸着下巴上为数不多的几根的白须道:“只是有一点,我也要把丑话说到前头。诸位老哥都是咱村里的体面人,这事情一办起来,大家伙都要约束好自家族人,不可为了一己私利争得头破血流,失了邻里和气。”

几位老爷子皆是郑重点头,当着里正的面儿做出了保证。

有了里正和各家族老的支持,宋宁的计划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刘家的宅子旧是旧了点,但胜在宽敞,葛氏带着人过去将屋子收拾干净,把用不着的桌椅板凳都挪去了宅子后面的柴房里。

这样一来,其余的屋子就空了出来,按照宋宁的安排,三间宽敞的大屋子,一间用来放铡刀、桶子,一间放炉子和大铁锅,还有一间专门用来存放做好的糖饼。

石碾子依旧还是放在院子里,院子里搭了棚子防着下雨。

这样一来大家做起事来互不干涉,也就方便多了。

宋家的作坊一建成,村民们都纷纷过来围观。

他们早就从自家族老那儿听说了宋家要教他们做红糖的事儿,只有仍有一些人不信他们家能有这么大方。

于是有人问道:“老三媳妇,我听说你们要教大家伙儿做糖,这事儿能行吗?要是做出来了卖不出去,岂不是白费力气瞎折腾吗?”

葛氏叉着腰笑骂道:“我家三娘好心教大家做糖,怎么着,您还赖上我家了?这学不学得会,卖不卖得出去的大家都各凭本事。”

宋宁笑了笑也道:“诸位要是不愿意跟着我家干,也可以把甘蔗卖给我们家,我们按照市面儿上的价格收。”

葛氏点点头,“对对对,这样一来,我也懒得跟你们白费口舌。”

众人点点头,决定再观望观望,看看别人家是怎么做的。

等到众人都散了,一直立在角落里观望的张翠兰才缩手缩脚地走了出来。

宋宁一眼看过去,只见她身上穿着一件灰扑扑的旧夹袄,面色苍白,身材也很瘦削,整个人立在风里就好像一片摇摇欲坠的枯叶。

宋宁见她犹犹豫豫不敢上前,主动走过去朝她笑了笑。

“翠兰嫂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张翠兰有些紧张地攥着衣角,迟疑着道:“三娘,我……倒是很想跟你们学做糖,只是我家这个情况你也知道,若是欠了你们人情,往后……也不知道该怎么还。我……”

她只是一个寡妇,母子两个靠着亡夫攒下的那点薄产过活,上面还有一对儿六十来岁的公婆要侍奉,将来也没什么可以回报给宋家的。

宋宁看到她就想到了自家婆婆,忙宽慰道:“翠兰嫂子,我家这个作坊也是靠着乡亲们支持才能建成的,能为大家伙做点事也是应该的。只要你愿意学,随时都可以过来。”

张翠兰怔怔地点了点头,欢喜道:“好,那我明日就过来。”

接下来的两日陆陆续续地有一些村民过来看宋宁一家是怎么把甘蔗做成糖的。

这些人回去后也都试着自己做了几次糖,只是同样的步骤做下来,不知怎的就是不如人家的糖卖相好。

这样一来,大家伙也都知道了做糖的难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把甘蔗卖给宋家。

一则他们自认没那个手艺,有那个力气还不如去料理好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

二则,他们也没有宋家那个魄力,舍不得花钱置办那些做糖需要的物件儿。

几天下来宋宁家里收的甘蔗多了,光是他们自家人是忙不过来的,也雇了人进作坊里帮忙。

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再没人说三道四的了。

葛氏总算是在几个妯娌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把,尤其是大嫂周氏,如今见了她更是酸得牙都快掉了。

不过万事开头难,宋家作坊才建起来,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葛氏婆媳几个最开始也是手忙脚乱的,忙了这头忘那头。

有一日拉车的牛忽然趴在地上不肯动了,吓得葛氏以为给人家牲口都累趴下了,找了人来看,才发现是大家伙忙起来都忘了喂牛。

后来宋宁给他们每个人都分了工,每个人只做一样事儿,一来二去的大家伙儿熟能生巧了,出的错也就少了。

就在一家子忙得脚不沾地的档口上,姚氏却撑不住,病倒了。

宋安请了郎中过来给姚氏看了,好在只是有些风邪入体,全身乏力,休养几日就能好了。

姚氏害怕婆婆责怪,还想强撑着起来帮忙。

宋安哪里肯让她再劳累,让她躺在床上休息,连喝水吃饭都是端到跟前。

姚氏身体弱,在这个风寒都能要人命的时代,小心些总是没错的。

大家伙也没什么意见,只是葛氏偶尔会忍不住在闺女面前抱怨几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