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51)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老伯抬头瞥了她一眼,继续低下头去扫地,“带个东西?给谁呀?”

宋宁想了想道:“杜蘅,天字甲班的杜蘅。”

老伯好似没有听清,竖起耳朵又问了一遍,“谁?”

宋宁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抬高声音道:“杜……蘅,我找杜蘅!”

“请问姑娘是何人?找杜师兄有何事?”

宋宁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杏色绫袄、模样秀丽的姑娘立在身后,那姑娘也在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她。

宋宁十分客气地朝她笑了笑,“姑娘,你认识杜蘅吗?”

扫地的老伯看到那姑娘却是停下扫帚,和蔼可亲地笑道:“玉茹姑娘,今日又是来找陈夫子讨教学问的吗?”

陈玉茹带着婢女上前,也微微颔首同他打过招呼,然后看向宋宁道:“姑娘是杜师兄的妹妹?”

宋宁没有解释,只道:“那个,我有东西要交给他。姑娘若是能进去,可否为我将东西递进去,就说是家母亲手做的米糕,趁早吃。”

陈玉茹点了点头,示意身后的芸香接过宋宁的包袱。

“姑娘既然是杜师兄的妹妹,何不跟我一同进去把东西当面交给他。”

宋宁忙摇头道:“不用,哦……我是说书院里都是男子,我一个姑娘家进去不大方便。”

陈玉茹自觉失语,笑道:“姑娘说得对,是玉茹考虑不周了。”

宋宁担心婆婆等太久,再次同她道过谢也没再逗留。

陈玉茹目送着她离开,然后带着芸香进了书院,找到杜蘅。

“杜师兄,这是舍妹托我交给你的东西,说是令堂亲手做的米糕……”

杜蘅眸光微动,接过东西同她道了谢,心中有些疑惑,就听江澄在身后笑嘻嘻地凑上前问道:“乐娘来啦?在哪儿呢?伯母没有一起来吗?”

陈玉茹摇头笑道:“她是一个人来的,方才还在书院门口,我本想邀请她一起进来的,可……”

“诶,子澜,你要去哪儿?”

这头宋宁离开书院,沿着小河边上往回走,走到半路上忽然听见身后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

“什么时候来的?”

宋宁有些诧异地回头,果然就看见杜蘅正站在她身后的不远处,一身儒雅的学子服,目光沉沉地望向她。

宋宁被他看得有些心虚,笑道:“那个……相公,你怎么出来了?”

杜蘅走近几步,站到她面前,垂头盯着她微微发红的脸颊道:“你怎么一个人来了?娘呢?”

宋宁垂头盯着自己的脚尖道:“娘在草市街路边等我。”

“嗯,回去告诉娘,不用送东西过来了,我过两日就回来了。”

“好,那我走了。”

“嗯,路上当心。”

--------------------

第25章 惊艳

=====================

县试将近,按照惯例,凌云书院会给学生们放了几日假,让他们回家收拾衣物、拜别亲友,然后赶往县城赴考。

临行前,陈夫子请来了往年考上的童生师兄为学生们讲解考场注意事项,让他们注意饮食清淡,考试当日不能穿有夹层的衣服,保持好心态,不要看到有人交卷就惊慌之类的。

等到师兄讲完,陈夫子又亲自上前拍着戒尺道:“该说的你们师兄都说了,老夫最后再提醒你们一句。上了考场考题会不会做倒是其次,若是有人想要投机取巧、考场舞弊使自己名声扫地、使同窗受牵连,那就不要怪老夫翻脸无情了!”

学生们战战兢兢,纷纷表示会谨遵师训。

也不怪陈夫子对他们三令五申,平江府十年前便有一桩震惊了整个梁国上下的科场舞弊案。

其中一人便是抱着侥幸心理夹带文章,最终导致了同门的十多名考生受到牵连,被终生禁考。

十年寒窗毁于一旦,那些学子何其无辜!

杜蘅在家三日,孟氏从村里买了两只老母鸡,加了药膳炖汤来给他补身子。

期间方氏亲自过来送来了一筐橘子。

“我家也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这筐橘子是我早上刚从地里摘的,你们母子不要嫌弃才是。”

“四嫂这样说就见外了,我们母子平时就没少受到你们照料,心里感激还来不及,怎会嫌弃?”

孟氏双手接过竹筐,又把杜蘅叫出来亲自道了谢。

罗里正家的王大娘也亲自上门送了一只猪蹄儿给他们家,取“祝提”的谐音,预祝杜蘅可以金榜题名。

这些恩情,孟氏都牢记在心,嘱咐儿子若是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也要记住。

杜蘅离家那日,孟氏带着乐娘、宋宁一起将他送到了镇上。

这次他们去县城搭乘的是江家的马车。

江父把儿子的这次县试看得极重,特意放下手里的生意亲自送考,江母本来也想跟去照顾儿子起居,却被江澄严词拒绝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