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50)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等到王二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他听了自家婆娘的话本来还不怎么想答应,但听到听杜家出的价钱,又忍不住动了心。

毕竟那样一块地能卖到这样好的价钱,凭谁都不会觉得亏。

他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下来。

等到事情谈妥了,三家人欢欢喜喜地到里正面前过契书,只有小张氏全程垮着一张脸,跟谁抢了她家地似的。

罗里正当着三家人的面儿念完契书上的文字,还忍不住好意提醒道:“你们可都想清楚了?这手印儿一按下去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宋宁有些无奈地笑了笑,总觉得罗里正这话主要是对她们婆媳两个说的,毕竟五两银子在他们村里都能买上一块儿上好的良田了,是个人都会觉得是她们家比较吃亏。

按手印前,宋宁又回头看了一眼婆婆孟氏。

孟氏朝她点了点头,宋宁十分肯定地道:“罗叔,谢谢您的好意,日后是赚是亏我们家都认,不后悔。”

方氏见丈夫刘全愣头愣脑地杵在原地,忍不住用胳膊肘捅了一下他道:“人家三娘都按了手印了,你个大男人还磨叽什么?”

刘全挠挠头,嘿嘿笑道:“我这不是等你发话吗?”

方氏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刘全抓了抓脑袋,也乐呵呵地按了手印。

王家的人倒是将那契书捧在手里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别的他们也看不懂,只知道上面写的银子数目对得上,便也点头按了手印。

罗里正见他们都没意见也就无话可说了,他之所以这么谨慎也是有原因的。

按照本朝的律法,土地转让经过买卖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契书还只是第一步,须得他这个里正拿着契书到官府去办理转让手续,加盖公章,登记在册才能正式生效。

三日后,宋宁终于拿到了加盖官府公章的契书。

初六宋宁和婆婆要去镇上送酱菜,随便把鸭子和高粱种子买回来,杜乐娘主动留下来看家。

孟氏记挂儿子,一早起来蒸了米糕准备给他带过去。

婆媳两个先去九香居交完酱菜,免不了又听朱掌柜唠叨了几句。

“三娘,你是不知道,那个知味居和老蒲记为了拉客,竟然把价格生生压下去两成。哼,你说他们这样不是胡搞吗?谁不知道咱们这酱菜买卖本就是薄利多销,这么搞下去迟早要完。”

宋宁想了想,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我赞成您的看法,他们越是这样就越说明他们没有自己的特色,只能靠打价格战来抢占市场。这时候,咱们就需要沉得住气,让他们争他们的去,咱们守好自己的本心,在品质和味道上把好关。虽然短时间内,咱们看起来会吃亏,会损失一部分贪便宜的客源……”

朱掌柜身子往前凑了凑,等着她说出那个但是。

宋宁蜷起手指敲了敲桌面,清了清嗓子道:“但咱们都心知肚明,若是想要低价售出,要么倒贴钱卖出去,要么就得压缩花在原料和工费上的成本。若是前者,他们撑不了多久;若是后者,他们做出的酱菜只会越来越差……”

朱掌柜盘着手腕上的珠子,哈哈笑道:“人都说我朱某是只老狐狸,我看三娘你更胜一筹,你能这么想正合我意。”

宋宁有些赧然地笑道:“您过誉了。不瞒您说,我还打算等天气回暖,地里的菜长出来了,再做些新的品种。”

朱掌柜一听登时也来了兴趣,不知不觉又聊了一个多时辰。

婆媳两个从九香居出来已经快临近晌午了,匆匆赶去集市上挑了二十只鸭子,又买了高粱种子,正要往回走才突然想起给杜蘅的米糕还在包袱里。

孟氏望着手里的两筐小鸭子,不由得苦笑道:“瞧我,都忙糊涂了。三娘,要不你去一趟书院街把米糕给大郎带过去,娘在这儿等你。”

宋宁有些窘迫地抓了抓头发。

“娘,都怪我跟朱掌柜一聊起来就忘了时辰。那好,您去那边茶摊儿上坐着等我,我去去就回。”

孟氏点点头,宋宁背着小包袱径直去了书院。

她赶到书院门口时,正好碰见一群穿着学子服的少年从里面出来了。

想到杜蘅有可能就在这些人里面,她心里莫名地升起一丝紧张,还夹杂着一丝小小的期待。

不过她立站门口的树下等了许久并没有看到杜蘅从里面出来,转念一想,又觉得学院里应该有伙房,他大概是不会出来了。

可惜此时学生们都走光了,书院门口只剩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伯佝偻着腰在打扫地上的树叶。

宋宁整了整身上的衣裳,走过去对那老伯道:“请问这位老伯伯,能否帮我带个东西进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