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73)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那位叫做贾卡的年轻商人上前朝着官差们挑衅地挥了挥拳头。

“怎么?不打算试试谁的拳头硬了?”

阿迈德厉声呵斥道:“好了,贾卡,不得无礼。”

误会解开,官兵们也都奉命散去,商人们忙着搬运货物。

张舟眯了眯眼睛,看向杜蘅几人道:“方才听诸位说是前来赶考的学生,不知是从哪个县过来的?”

柳七听见知府大人问话,当场呆在了原地,江澄拉了拉他的胳膊一同上前给知府大人见礼。

“回大人话,学生们是从盈川县来的。”

张舟闻言若有所思地抚了抚长须,心情复杂道:“哦,盈川县……还真是人杰地灵。对了,你们可认识此次盈川县的案首,叫……杜……”

江澄闻言忍不住笑道:“大人,我们盈川县的县案首叫杜蘅,正是学生身边的这位。”

杜蘅上前一步拱手道:“学生杜蘅见过知府大人。”

张舟眼底闪过一丝讶异,“哦,还真是无巧不成书。”随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道:“好好好,果然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假以时日必成国之栋梁。好好考,本官拭目以待。”

杜蘅微微颔首,一群人目送着这位知府大人远去。

柳七怔怔地收回目光,看见打更的老伯还站在他身后眼巴巴地望着,将锣还给那老伯,看向二人道:“走吧,杜兄,子澜,时辰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去了。”

几人转身正要离去,忽听得身后有人唤道:“公子请留步。”

阿迈德疾步上前,朝着三人躬身一揖道:“你们中原人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方才你们帮了我们就是我们的朋友,还未请教姓名。”

三人纷纷还礼,报上姓名,表示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却听他又道:“日后公子若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可以到海潮街的南洋商会来找我们,只要你们说是我阿迈德的朋友,他们自会以礼相待。”

杜蘅再次谢过他的好意,阿迈德临行前又送给他们一只小匣子作为谢礼。

“番椒?”江澄看着匣子里的东西皱着鼻子道:“这个阿迈德先生把这个东西送给我们做什么?”

柳七挠了挠头,“这东西我们拿着也没什么用,不过杜兄,你可以带回去送给嫂夫人。”

江澄表示赞同,“对对对,三娘妹妹心灵手巧,厨艺高超,这东西在她手里一定用得上。”

杜蘅从善如流地收起匣子,脑海里浮现她在灶房里转来转去哼着小曲忙忙碌碌的身影……

--------------------

第35章 邻里

=====================

四月初十这日,府试如期举行。

考试的流程与内容同县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一名廪生作保,意味着又要多花一两银子。

考生们入场后发现府城的贡院条件比县上的考棚好了许多,鲜少有漏风漏雨的情况。

再加上四月天气暖和,几场考下来病倒的考生倒也较从前少了许多。

只是考题的难度的确增加了不少,连着几场考下来,江澄和柳七都考得有些恹恹的,连考题也懒得去对了。

倒是杜蘅一如既往地看书、吃饭,同考前似乎也没有什么分别。

二人不知道的是他心里记挂着家里人,想到临行前妹妹乐娘大病初愈,家里又要忙着插秧,母亲和她又要料理家务又要忙着地里耕种很是辛苦,更是归心似箭。

白水村这两日的确出了一件大事儿,曹氏的丈夫刘贵在镇上同人喝多了酒,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倒在地里口歪眼斜动弹不得,后来被村里的放牛娃发现,才叫人给抬了回去。

曹氏见人被抬着回来也被吓了一跳,火急火燎地去镇上请了大夫回来给他医治。

谁知那大夫看后连连摇头,刘贵本就生得体虚肥胖,饮食上向来不加节制,这一跤摔瘸了腿事小,中风的毛病却是难以根治。

刘贵虽平素脾气暴躁,待老婆孩子都不算亲厚,却是家里实打实的顶梁柱。

他一倒下,整个刘家也跟着一片愁云惨淡,连平日里最嚣张跋扈的曹氏也跟丢了魂儿似的,整日里坐在院子里唉声叹气,逢人便说自己命不好。

刘慧娘见她娘这样劝了几回见实在劝不动,只默默料理好家务,又要给老头子煎药,又要照顾弟弟,成日里忙得脚不沾地。

不过几日,宋宁在河边洗衣裳碰见她就发现她形容憔悴、眼窝凹陷,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大圈。

宋宁看了看她盆里堆成小山似的脏衣裳,又想到她家如今的状况,张了张嘴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刘慧娘见她来,忙抬袖揩了一把眼角,起身将自己的木盆挪开,给她让出一个位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