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兄嫂别怕!我空间里有物资(143)

作者:指墨随风 阅读记录

刘县令神色郑重,认真祥阅申知府的亲笔手书。

手书的内容简单明了,让刘县令务必将这批难民进行妥善安置,不得有误!

看完申知府的手书,刘县令眉头紧皱,问贾师爷,“本县还有几处难民的安置地?”

贾师爷躬身回答,“回大人,还有三处难民安置地,在您回来之前,小的已经将这几处安置地全部告知那些难民,此时他们正在商量,商量过后,等大人您回来之后再做安排!”

刘县令微微点头,“嗯!你做的很好!等他们商量好了,让他们的里正过来见我!”

“是!大人!小的明白!”贾师爷准备去看一下村民们商量的如何!

刘县令喝了两口茶水,转念一想,他立即喊住了贾师爷,“等等!还是我亲自去看看吧!”

村民们已经讨论了一会儿。

村民们常年种地,对田地比较敏感,首先关心的就是田地,县城郊外那个安置地,村里的田地不多,买一亩地需要十二两银子,大家都觉得有点贵,每户最多可以买三亩地,对于人口多的人家,三亩地有点少,还有,房子也需要买,掂量掂量手里的银子,既买房又买田地,担心银子不足够。

庆里镇的那个村子,买一亩地需要十两银子,房子也需要自己盖,虽说每户可以买五亩地,但是盖房子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盖了房子之后,到时候手里的银子恐怕买到五亩田地。

兴德镇的那处安置地,靠着大山,面积大,荒地可以自己开荒,开多少荒地都归自己所有,虽说辛苦一点,但是不用花银子买田地了,目前才是九月初,盖房子的同时,可以随时开荒地,开了荒地,明年来春播种插秧,还可以免除三年的赋税。

还有一点,此处安置地背靠大山,村民们这一路逃荒,在山上打野味,挖野菜,摘野果,跟着章大夫采摘了不少的药材,也认识了不少药材,卖了药材还赚了大笔银子,他们在大山里可谓收获颇丰,对大山甚至有了一种向往。

不错,村民们已经在大山里尝到了甜头,农忙时种田,农闲时上山,这就是村民们想要的生活。

最主要的是,柳家村的村民们可以独立成村,不用与其他的人合村。

毕竟前两个安置地已经有难民居住,那些难民先入为主,柳家村的村民刚来,重新融入一个新的环境,不知道能否与先来的难民处理好邻里关系,若两者之间再发生矛盾,又会是一团乱麻。

虽说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谁也不能欺负到柳家村的村民身上,但是不如自成一村,省去许多糟心事。

最后,村民们一致同意,选择了兴德镇的安置地,他们不怕辛苦,心甘情愿去开荒种地。

这时,刘县令和贾师爷走了过来。

贾师爷喊了一声,“大家肃静,刘大人来了!”

“是吗!刘大人回来了!”

“刘大人这么快就回来了!”

贾师爷又喊了一嗓子,“肃静!大家稍安勿躁!”

村民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刘县令!

刘县令扫视了一下众村民,威严的问了一声,“里正何在?”

柳秉德慌忙站了出来,“刘大人,小的名字叫柳秉德,是柳家村的里正!”

“我来问你,照实说来!”

“是,大人!”

“你们哪里人氏?”

“徽宁府潞集县柳家村人!”

“共有多少户?”

“三十户!”

“为何至于此?”

“遭遇连年旱灾,不得已逃荒至此!”

“何时到的临安府城!是否检查完疾病?”

“回大人,今日巳时到的临安府城,已经检查完疾病,所有人皆无疾病!”

刘县令心里已经有了数,沉默片刻又问,“本县的三处安置地可了解清楚?”

柳秉德连忙回答,“回大人,感谢大人为我们提供安置地,村民们经过商议,一致选择去兴德镇的安置地开荒种地,恳请大人成全。”

刘县令听了有点惊讶,他以为这些难民会选择庆里镇的安置地,没有想到竟然选择了兴德镇的安置地,那里至今还无人居住!

以前的难民听说没有人居住,都不愿意去兴德镇的安置地开荒。

这批难民与以往的难民真的有所不同!

刘县令马上对这些村民有了不同的看法。

“哦?你们愿意去开荒种地?”

“是的!”

“不考虑一下庆里镇的安置地吗?”

“多谢大人,我们已经考虑清楚,愿意去兴德镇的安置地!”

刘县令沉思一会儿,知府大人若是知道将这批难民安置到无人居住的地方,又会有何想法。

稍做思索,他有了主意,喊了一声,“贾师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