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兄嫂别怕!我空间里有物资(144)

作者:指墨随风 阅读记录

贾师爷忙走上前,“小的听大人吩咐!”

刘县令朗声说道,“这些难民选择兴德镇的安置地去开荒种地,实属勇气可嘉,可独立成村,取名新柳村,落户之后,每户分十五两银子的安家费,五十斤的救济粮,宅基地丈量之后,免费划给难民建房,免费办理房契地契,荒地多开多得,免除三年的赋税!”

“另外,山上的树木可以免费砍用,但是只限于建房子,不可另作它用,否则按律处罚。”

“接下来可以跟着贾师爷去办理落户手续,办完之后,每户领安家费十五两银,救济粮五十斤!”

村民们听完顿时惊呆了,没有听错吧,刘县令又重新给他们新的难民政策。

村民们即将成为新的湖县人,有这样为民着想的青天大老爷,是他们的福气,他们逃荒来这里来对了!

村民们个个激动不已,齐齐高声欢呼,“刘大人,青天大老爷!”

面对着这群淳朴的村民们,听着这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刘县令有些动容,为民做事,职责所在!

第107章 自成一村

刘县令对这批难民的感觉不错,这二百多人,男女老少都穿的干干净净,有人组织,没有多的抱怨,没有闹腾,精神乐观,都是老实听话的淳朴乡民。

贾师爷和书吏开始给村民们办理落户。

由于他们是自成一村,自然而然,柳秉德还是里正,他现在是新柳村的里正。

村民们排着队,有秩序的办理落户。

很快,大家依次办理完落户,心中欢喜,逃荒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他们成为湖县的百姓了。

落户办理之后,村民们排队领安家费和救济粮。

等一切都办理结束,天色渐晚,二百多人没有去住客栈,柳秉德暗中塞给贾师爷一两银子,意思是他通融一下,能不能让村民们在县衙凑合一晚。

这批难民带着知府大人的亲笔手书而来,贾师爷可不敢收这一两银子的好处费,他连连摆手,表示他会请示一下刘县令,让村民们等着消息。

不大会儿,贾师爷带来好消息,村民们今天晚上可以在县衙打地铺休息,明天一早由贾师爷领着他们一起去安置地。

村民们当然高兴,不用住客栈,既省了银子还很安全。

这一夜,没有值夜的人,村民们在衙门里静悄悄的搭帐篷休息,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早起来,贾师爷和两名衙役骑着马,领着村民们去兴德镇的安置地。

走在路上,两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贾师爷一路观察,暗自感叹,这群人没有一点难民的影子,他们有辆豪华的马车,十几辆牛车,十几辆手推车,车上都装的满满的,男女老少,个个精神饱满,脚下生风,劲头十足。

村民们心里头别提有多高兴了,在临安府城已经领了五十斤粮食,在湖县县衙不但领了五十斤救济粮,还领到十五两银子的安家费,对于大家来说,真的是惊喜连连。

虽说在临安府城领到的是五十斤精粮,在湖县县衙领到的是五十斤粗粮,大家的心里照样乐开了花。

在柳家村的时候,他们哪有这样的待遇呀,这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事!

特别是那十五两银子的安家费,大家都感觉到有点不真实,做梦都会笑醒,醒了摸着十五两银子还在,乐的再也睡不着。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逃荒的到这里,目前为止碰到的都是好事,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端吧。

村民们走路都咧嘴乐,感叹着他们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过了兴德镇,又过了几个村庄,走了两个半时辰左右,大家来到了安置地。

其实,主要是手推车走的慢,马车有大半个时辰就可以到安置地,牛车需要一个半时辰才能到安置地。

大家停了下来,入目是空旷的大片荒地,几处水塘,蜿蜒的河流,绵延的大山。

贾师爷宽慰大家,“这个地方有山有水,就是需要开荒,刚开始可能有一些困难,等建好了房子,开垦出良田,建立一个新的村庄,大家以后会吃喝不愁,一句话,先苦后甜!”

贾师爷临走时,对柳文昌说,他随时可以到县城书院做教书先生,去了县城再与他联系。

柳秉德父子再次表示感谢!

贾师爷带着两名衙役回去了,明天他会领着书吏给大家丈量宅基地。

柳家村的村民们留了下来。

终于到了目的地,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一片土地,将是他们未来的家园。

“我们以后就在这里安家了!”

“是呀!盖新房子,开垦更多的荒地,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柳潇云望着这片无污染的清新之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依山傍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她是不是可以建造一个大的别墅,包个小山丘种上十里桃林,整个鱼塘养一塘荷花,夏日的晚上,荷塘月色不要太梦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