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48)

作者:当归矣 阅读记录

自打孩子上学,每年姜冬月都得从赵大花的小卖部里要几个烟盒,平常有硬纸板之类的也会留着,专门给两个孩子垫桌子用,不然一笔下去就能把纸戳破。

但高年级的每人都有自己单独的桌椅,育红班则是矮矮的长桌子和长条凳子,三个小孩坐一排,全班统共不到四十个人。

空出的几套桌椅在教室后面放着,学校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搬动。偶尔村里有人家办红白喜事,也会来学校借几套。

今天开学,育红班的老师早早到了,跟家长们打过招呼,就让先到的小孩找地方坐好。

“不要乱跑,像老师这样坐,看到了吗?待会儿人到齐了再点名,按高低个儿排座次。”

姜冬月老觉得唐笑笑个子不高,没想到今天往教室里一坐,发现闺女还能占中游,正背着小书包坐在第三排,老老实实地将两条小短胳膊交叠起来放在桌面上,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滴溜溜来回转,一会儿瞟一眼老师,一会儿瞟一眼同桌,新鲜得不行。

很快其他小孩陆陆续续地到了,老师便挨个点名,叫孩子们去班门口排队。

唐笑笑站在队尾,大着胆子冲妈妈摆摆手,又赶忙扭过脸在队伍里站好。

她今天就是小学生了,要遵守纪律!

姜冬月放下心来,跟着何富美和其他几个家长一起离开学校,很快听到身后传来“铛~铛~~”的敲钟声,已经开始上课了。

“孩子没离开过大人,不知道进了学校哭不哭鼻子,唉。”

“都有这么一遭,哭两天就好了,上学还能认俩字儿,怎么也比睁眼瞎强!”

“谁说不是呢?咱自己进个城,捏着钱都不敢坐公交车,就怕迷半道上。”

“走啦走啦,地里还得拔草……”

姜冬月回转家中,洗涮了碗筷又去菜地摘了几个茄子,然后等中午放学把唐笑笑从学校接回来,下午又接送一次,第二天就让她自己往学校走。

唐笑笑磨磨蹭蹭地不想出门:“妈,你跟我一块去嘛~”

姜冬月想了想,说道:“那这样吧,你走前面,我在后面跟着你,把你远远的送到校门口行吗?”

唐笑笑揪着书包带子:“也行吧……”

她左脚挨着右脚,不情不愿地挪到大街上,两步一回头,三步一招手,还要突击扭过脸检查,看妈妈是不是偷跑回家了。

好在石桥村挺小,只有东西一条街,路上也没什么遮挡,唐笑笑只要一扭脸儿就能看到姜冬月缀在后面,走着走着就昂起了小脑袋,步子渐渐大起来。

而且她今天出门晚,路上三五不时的就能见着几个小孩儿往学校走。等快到校门口时碰见刘少娟挥舞着书包喊她过来,唐笑笑立马把姜冬月忘到脑后,撒开腿跑过去,和刘少娟结伴进了育红班。

一回生二回熟,第三天唐笑笑就痛痛快快地自己去学校了。等上完四天学放假,更是有模有样地在家里墙上画了“一二三四五”,教姜冬月认字。

“妈,你要仔细、认真,才能学会。”

姜冬月:“……嗯!”

教完数字,唐笑笑站在墙边背诵新学会的诗,声调拖得老长:“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背完又问姜冬月,“妈,老师说只要好好学习,过年就能领奖状,是真的吗?”

姜冬月点点头:“对,是真的,发奖状时全校开会表扬,特别光荣。”

唐笑笑取出唐墨专门给他裁的一块小砂纸,在上面把铅笔磨尖:“那我多写一遍生字,将来领奖状。”

“好,等笑笑领了奖状,妈就给你贴到墙上去。”

唐笑笑原本就懂事,这回有奖状在前面诱|惑,更是攒足了劲儿,每天放学都先趴桌子上写作业,虽然点横撇捺一个个支棱着飞出田字格,瞧着也算有模有样。

上了学的孩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强……姜冬月心头感慨,看看日历发现已经过了白露,没几天就是八月十五,便约上刘香惠一块儿去平村镇订月饼。

买现成的太贵,且分量少不实惠,所以村里大多数人都是找做月饼的人家订做。但订做要求五斤起步,不然没法儿配料调馅,她们俩人结伴凑个伙儿,就可以各要两种馅儿的月饼了。

刘香惠装好记账条,问道:“啥时候能过来拿呀?”

掌柜的看看小本本,回答道:“今年做月饼的多,这个五仁的明天就能好,豆沙的需要磨芝麻和豆子,稍慢一点儿。要不你后天来?正好两样一块拿走。”

“哎哟,怎么还有人爱吃五仁呀?硬得我牙都咬不动。”钱会粉凑巧也来做月饼,手上提着几个鸡蛋,“我家还有一块去年的五仁月饼呢,王满仓都不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