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难为(125)

作者:寿半雪 阅读记录

谷祺瑞吃痛,用手一擦发现嘴角流出了鲜血,他撩起袖子,下一秒拳头就落在迟解愠的肚子上,“你发什么疯,我知道归知道,但不是我告的密。”

他出了气,语气和缓了一些,“平心而论,我不及他,那日我说要挖两条河道,是随口之言,可是他却在第二日给了我一份完整的用具用人方策,他的能力这些天我们有目共睹,我就是再嫉妒,也不会在灾情的关键之际揭发他。”

迟解愠理亏,知道是误会了谷祺瑞,闷声说了一句抱歉,复问道:“那究竟是谁呢?”

他把身边跟着的衙役小吏都想了一个遍,也没相出个所以然来。

谷祺瑞舔了舔止住了血的嘴角,说出了一个极有可能的人名:“邬京。”

既然那天他能发现孟望明的异样,碰到他胸脯的女使一定也知道,邬京回去发现银子被一扫而空,第一时间一定会想到他们几个人身上,如果找来女使责问,势必能问出点什么。

无论孟望明是不是女子,他都一定会去揭发,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他也算是泄了愤。

不久后孟望慕被押去了囚车上,谷祺瑞他们上前两步,看到她衣衫凌乱,显然就是被人脱下过的痕迹,迟解愠狠狠握住两条木栏,手被木刺扎进手心都浑然不觉。

士可杀不可辱。

孟望慕挣扎了一通,现在已经脱力,她戴着镣铐坐在囚车中虚弱地对两人说:“没事,他们带了嬷嬷,也许过几天会有新的刺史来接手,以后荆州就交给你们了,孟望慕,是我的真名,今后怕是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珍重。”

“说什么丧气话!”谷祺瑞低吼一声,“你一定会没事的。”

他说到后来也底气不足,谁也不知道回去后孟望慕会遇到什么,也许是直接以冒名顶替科举做官的名义流放三千里,也许是终身困于牢狱之中。

这段时间的相处让他们两个人都看到了她的能力,心中不无哀叹和惋惜,谷祺瑞往官兵手中塞了点银子,“路上劳烦关照一二。”

二人默契地目送孟望慕离开,虽然谷祺瑞话是那么说,可是他们都知道冒名参加科举是大罪,何况她还是以女子之身当上了五品官,此去九死一生,今日怕是此生见的最后一面了。

“怎么会这样啊……”

*

孟望慕回到上京后,朝中因为她的事爆发了一顿争吵。

大部分朝臣都觉得冒名科考乃大罪, 绝不能轻易放过。

陛下也深以为然,只是我朝从无这样的先例,如何处置孟望慕成了问题。

“陛下,孟氏欺君罔上,应流放岭南三千里。”吏部尚书迈出一步。

历朝历代都有流放之刑罚,一般用于犯了错的官员或官员家眷,用在这里也并无不可。

荀应淮上朝前在待漏院[3]得知了孟望慕的消息,拿着笏板的手不住颤抖,他脑中飞转,思考怎样才能保下她。

吏部尚书言毕,荀应淮上前道:“孟氏虽冒名顶替,可几月来勤勉恪业,专司荆州救灾一事,望陛下念在她献计的份上轻判。”

朝臣们为轻判重判争得面红耳赤,一时台下唾沫横飞,荀应淮正要再发言,就看到文大学士微微向他这里转了下头,开口道:“冒名科举一事吏部与礼部难辞其咎,还需彻查。”

陛下思索一番,觉得流放三千里确实过重了,“孟氏,革除官职,杖打十板,三日后发回原籍,终生不得返京,科举之事情就交给文卿彻查,务必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

“是,陛下。”文和畅跪地。

章颂清得了消息以后在公主府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嘱咐下去别让住在大嫂那里的秋姐儿知道这件事,提着裙子就往门外跑,“备车!”

刚踩上脚凳,旁边就罩下一道黑影,荀应淮将她从上面抱了下来,“人救下了,不用流放,公主放心。”

章颂清听到人被救下缓了脚步,下一秒听到不用流放又掰开了荀应淮的手,问道:“不用流放是什么意思?”

难道前世的事情又要重现了吗?

“打十板子发还原籍,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荀应淮回道。

“又是发还原籍……”章颂清神情恍惚,又是这样,还是这样。

孟姐姐的原籍不在上京,发还回去必定会找她的家人,她现在没有家人,只有一个虐待她的婆婆和一个女儿。

让她回去无异于要她的命,到最后她的选择仍旧是自缢。

“不,我要去见皇帝舅舅。”她回来一趟,不能让孟望慕这样的人再死一次。

荀应淮拦下她的路,不赞同道:“公主,此事没有再议的余地,求情只会适得其反,何况这本就是她犯下的错,是她罔顾礼法。”

上一篇:七零海岛夫妻 下一篇:太女娶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