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难为(133)

作者:寿半雪 阅读记录

读书圣贤!

这几个字就如同浩渺的江海,将金銮殿上的所有大臣淹没。

曾几何时,他们也是有无穷抱负的少年人,满腔热血来到上京城,誓要做出一番事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现在呢?

一朝官袍加身,虚名压着他们,实权诱着他们,时间久了初心全都抛在脑后,有时倏忽想起,就如同翻出常埋在泥土中的破碎瓷器,只要挖出洗涤,便可以重现蕴泽。

可有人嫌这个过程耗时耗力,于是将碎瓷复又埋回土中。

“大宜之兴盛非众罔成,传读书之圣要不该越男女老少,百姓以天下为家,不应示异同于天下,盖陛下之绍明大保,当有文以载道!”

荀应淮俯身往地上一磕,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字字铿锵有力,悠远的声音盘旋在殿中经久不绝。

“荆州来了折子,爱卿们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吗?”陛下慢慢走到众臣前列,没有理睬荀应淮,而是转而说起别的事,这让荀应淮以为进谏失败,手上握紧笏板,指尖都开始发白。

黄阁老是个人精,陛下的态度没有明确的时候,话怎样说都是不对的,是以恭敬求知状:“臣等不敢妄加揣测,还请陛下明示。”

陛下把折子往黄阁老手里放,明黄色的靴子踩在地上,就如同踩着他们的心弦。

黄阁老在奏折上拣重要的看,快速扫过,脸上的神情变了又变,须臾后,他开口:“瘟疫竟是误传?”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上一任荆州刺史邬京的罪责可就大了。

“陛下,邬大人不明状况,过去仅半月,没有查清瘟疫的实情也是有的。”户部尚书从文学士那里接了个眼色,默默向前一步说。

“仅半月?分明是足足半月!”陛下愤然甩了一下袖子,“还什么深入疫区,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半个月了连是不是瘟疫都没有查清楚!”

被天子之怒打得措手不及的众臣齐齐跪下,“陛下息怒——”

“现在还是寥寥几个患上了瘟疫,及时被隔绝到了别处,若是再拖延上几日,说不定真会发展为瘟疫,朕看天灾无法预料,人祸却是横行,只知道一己之私的酒囊饭袋!”

陛下身体发抖,在几个平素和邬京交好的大臣前指着他们的乌纱帽骂。

“整整半月,哪怕邬京往疫区探查一两次,必能知道瘟疫是假,风寒是真,他连拿出瘟疫论的时间都没有,那是忙什么去了,还不如一个新走马上任的孟氏!”

“以为是瘟疫的时候一个个装缩头乌龟,能从中牟利的时候每个人挤破了头,刚刚除了荀应淮还有谁毛遂自荐了?”

“朕问你们话呢,一个个都哑巴了!”

“陛下,微臣愿往……但求陛下宽恕孟氏,让她能够留在荆州出一份力。”荀应淮见缝插针开口。

陛下转头看向到了这时仍是磕头姿势的荀应淮。

他忽然知道为什么三天前两个女儿眼里的哀伤了。

岚儿说一只登上过高山的玄鹰不愿意回到地上,鹰是苍穹的飞禽,它们有自己的骄傲。

孟氏能力卓然,能躲过吏部和户部的搜查考上进士是她的运气,但没有能力何谈运气,中榜者将将三百余人,落榜者千千万万。

她不仅通过了科举,还能迅速查出荆州无瘟疫,搭建茅屋治理河道。

如果因为她是女儿身而抹杀她的成就,太不公平了。

一个有傲气的人该怎样杀死,剥夺她为江山社稷出力的权力就可以了。

所以岚儿说她会死,不是身伤,而是心亡。

身伤可以医治,而心亡一定会死。

想到小清压抑着哭声的问询,陛下心中酸涩,是他让女儿们找不到封号的意义了,他所看到了一腔孩子心性正是她们身上积压了千年的不公。

是自己狭隘了。

“朕向来自诩以仁厚立国,以仁德为立身之旨,却在孟氏一事上太过苛责,这都是朕的过失,”陛下踱步到荀应淮面前,“荀卿起身吧,朕收回成命。”

荀应淮嘴唇轻颤,“多谢陛下——”

人常说食言而肥,作为九五至尊,收回成命总被认为是一件有损颜面和威慑的事情。

到了陛下这边,他虽然不是一个能带领大宜走向繁昌的明君,可是他能够听得进去忠贞之言,对待所有人有一副柔软心肠。

“陛下,这,从未有此先例,岂能让孟氏一个女子当荆州的刺史?”下面跪着的大臣表示质疑。

“可是陛下,礼法中……”

陛下打断下面人讲话,眼神示意太监拿过孟望慕的奏折给所有人看,“孟卿提议让朕把修皇陵的木料让出,先拿去治理河道。”

上一篇:七零海岛夫妻 下一篇:太女娶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