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难为(49)

作者:寿半雪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说:

注释:

1.纵横之章法经营于方寸之内,其上不雕任何也能深于书:这一句话是改用了丰子恺先生的“经营于方寸之内,而鉴赏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

第28章 心中一甜

◎你们新婚夜不去你侬我侬,而是聊文大学士?◎

“公主妹妹,我方才没有出错的地方吧?”翟诗翠不是个畏缩的性子,见章颂清并不摆什么公主架子,也敢上前搭话。

章颂清被她可爱到了,狡黠一笑:“放心吧嫂嫂,发挥得很好,我觉得方嬷嬷啊,肯定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和荀应淮家人一起做这一场戏都是提前说好的,连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是要做给方嬷嬷看,好让皇后娘娘不再操心她府里的事儿。

“公主殿下,淮哥儿能娶到你,实在是预料不到的事情,不过咱们既然已成了一家人,日后定要携手共度,同舟共济。”

荀母也没有想到,那个夜晚疾追的女子会成为自己的儿媳,不过时也命也,是她儿子自己的选择,就是真被带进斗争的漩涡,她都认了。

“我都知晓,从今往后我一定将大家看得比我自己更重。”本就是被她牵扯进来的一家人,章颂清郑重许诺,如果真的有陷入险境的一天,她一定要尽力保全他们所有。

“这是哪里的话,一家人自然是要同甘共苦才对。”荀应淳摇了摇头。

章颂清看着他们所有人,心中一片感动,大概也正是这样的端正门风,才能教养出荀应淮这样敢为天下先的正人君子。

“老身有一事相求,”荀母从袖子中取出一封信,开门见山道:“淮哥儿的父亲几年前收到这封信后立刻收拾了行装,说是要去寻从前的旧友,谁知四个月后回来生了一场大病,我就这么看着他油尽灯枯,没了生气。”

荀母说到伤心处,从浑浊的眼里淌出两行泪水,但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她擦擦眼角,接着说:“但愿是老身多想,可我心中总感觉不对,公主可辨辨,这是谁的字迹吗?”

章颂清大骇,没想到荀父还有这样的经历,她接过微微泛黄的信纸,只见上面是一堆看不懂的字符。

如若是第一次见到,她估计也是无从下手,但这种字符与她当日从栾庆手中拿到的如出一辙!

从萧咏柃那里搜出的纸条上只有寥寥几字,但这张上面写得很满,几乎把所有的空间都占据。

信纸上虽写着看不懂的字符,可能是因为写得比较着急,字里行间还是透露着几分书写的习惯,在每句话的末尾都坠着一条小尾巴,将最后一笔拉长。

章颂清从小就被皇帝舅舅带着看奏折,能把每位大臣的字记得八|九不离十,其中有这种习惯的没几个。

所谓君无戏言,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奏折,书信等被人后期改动,都会在最后拉上长长一笔,忧心这种事的只有重臣。

章颂清心沉了沉,难办起来了。

她将纸张翻来覆去抖动几下,听到清脆的声音后眉头蹙起,如冰坚滑,触之如膜,细腻光润,没错。

“公主,是有什么不对吗?”荀应淳看不懂她一番动作,忍不住开口问道。

“大哥有所不知,笔迹便于伪装,怎么看都只能确定个大概的范围,我想不然婆婆也不会找到我这里,”章颂清看到荀母对着自己点了点头,接着说下去,“只是这纸不一样,你们看这儿。”

章颂清把信纸对着阳光的方向举起,在角落上有罗纹龙尾的暗纹,“所谓轻脆而精绝,这是澄心堂纸[1]。”

“什么?”荀母惊讶出声。

澄心堂纸属于贡纸,在大宜长期供宫中使用,百姓若是擅自使用是会被惩处的,唯一能够接触到的机会只有陛下御赐。

这张纸只微微发黄,还没有到十几年的地步,明显是淳祐或先帝时淳虔年间所产,“宫中罗纹皆有规制,皇子用松纹罗纹,公主用金晕罗纹,而这里的石心罗纹专用以赏赐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三元及第……”荀母念叨着这四个字,仿佛魂不附体。

淳虔时出过两次三元及第,可年轻些的那位也早在十三年前过世,剩下的一个正是桃李满天下的当今大学士文和畅!

“婆婆别急,可能徽州造纸的工坊有人私自动用。”章颂清也没想到一张薄薄的信纸能和文学士有联系,担心荀母被吓病,赶忙搀住她。

动作的一瞬间,也同样有人从另一边过来,让荀母能半靠在他高大的身躯上,正是荀应淮。

“从前我早有怀疑,只是心中还怀着一丝希冀,总想着不会是他,”荀母喘了几口气,“也不瞒公主,淮哥儿他父亲曾与大学士在一个书院做同窗,感情甚笃,及第后没几年他就厌倦了无休止的党派之争,以丁忧之名回到了通州。”

上一篇:七零海岛夫妻 下一篇:太女娶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