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难为(7)

作者:寿半雪 阅读记录

不知怎的,荀应淮想到了那位不坐垂堂[6]的建德公主,不过听闻她还在病中,怎么可能出来呢。

荀应淮摇摇头。

*

“公……姑娘,手炉是不是冷了点,奴婢给您换一个吧。”梧枝操心得很,横竖现在出宫建府了,何必非得今日出来,宫里的花灯样式可比外头的多,且都是有名的老师傅做的,嫌冷和累倒不至于,她只忧心自家公主会不会再冻着。

殊不知章颂清现在心里想的远比她复杂的多,脚下步伐飞快,出来看灯的游人如织,后面的梧枝和两个做小厮打扮的侍卫差点要跟不上。

“快些,梳妆打扮花了好些时间,现在快来不及了。”

作者有话说:

注释:

1.皓色远迷庭砌:出自李白的《清平乐·画堂晨起》,很有名的那句“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也在这首诗里。

2.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原句“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磨砺以须,及锋而试”,出自《尚书》,意思是要时时刻刻做好准备,等到合适的时机行动,没有一刻忘记。

3.放夜:每年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为便百姓观灯,皇帝破例“放夜”,当夜无宵禁。

4.卫玠:卫玠因美貌,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杀卫玠。

5.诗词的部分是出自典故上官婉儿彩楼评诗,有改动。故事有点长,大家可以搜来看一下,几位主人公都是很有才的,而且名字也很好听。

6.不坐垂堂:原话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出自《史记》的汉代民谚,意思是家中积累千金的富人,坐卧不靠近堂屋屋檐处,怕被屋瓦掉下来砸着。“垂”通“陲”,堂边檐下靠阶的地方,“垂堂”即靠近屋檐处。

第4章 绵薄之力

◎章颂清顿了一顿,仿佛和荀应淮认识好多年◎

章颂清笑眯眯的牵住梧枝的手,帮就要被人挤到跌倒的她稳住身形,一手按了按头上的兜帽。

这丫头在给自己换衣服的时候先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裹上衣衫,又说行首梳的那个云鬓太松不好看,非要重新梳洗,耽误了好一会。

再不快点就该错过约定的时间了,章颂清担心在这种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还要上工的小吏怕是会等得焦急,那桩买卖别是做不成。

紧赶慢赶的总算是掐着时间到了,“东西都准备齐了吗?”身着红衣黑缎的小吏在门口东张西望,前几日来人交代的时候他见那小厮穿着整洁,身强体壮,就知是怠慢不得的主儿。

这会见来人浑身气度不凡,贵气逼人,冬日里等候的怨气也尽数消散了。

“嗯,”章颂清一说话,身后的侍卫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书交到小吏的手上,“我家不日离京,唯独小妹一人留在这里,近期将成婚,我思量着女子一人在夫家生活,还是得多些私产傍身的好。”

章颂清言尽于此,但是小吏在职多年油滑得当,不然这个肥差早就被别人抢了去,他瞬间就理解了章颂清的弦外之音,大体是她们家既非官宦人家,家中又无男子掌事,要不也轮不到让她们姐妹二人在元宵佳节出来抛头露面,亲自买宅子。

这嫁妆的多少也一方面代表了日后能不能在夫家挺直腰杆不受气,虽然银子也不出错,但今年适逢三年一度的科考,这城中住宅的价位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这时候买是最合适不过,想来这二人是实在姐妹情深的。

梧枝倒是不甚明白,但听章颂清的总归不会出错,她根据小吏的指引在文书上落了花押,便梦游般的随着章颂清走出了门。

章颂清把方才收好的纸契拿来,细细折好塞进梧枝的衣襟里,用只她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傻丫头,别愣神了,你忘了前两日我拿出你宫籍的事啦?现在你已是正经八百的良民。”

梧枝都快吓哭了,以为公主不要她伺候了,要赶她走,“我不离开公主!”

“我何时说要将你赶走?我待你如亲生姐妹一般,这个宅子是送你的礼,需得好好保管,以后所得收益就全是你一个人的了。”

“公主……”

“好啦,别哭,姐姐给你买小兔子花灯好不好?”出了宫,拘谨和端庄的规矩少很多,她也可以肆无忌惮的逗梧枝玩。

这三进三出的四合院的用途是租赁给进京赶考的举子,派人直接来买也不是不行,只是梧枝待她好,她也得回报一二,正好问皇帝舅舅讨了个恩典,提前给放了宫籍,如此那四合院就在梧枝的名下了。

“姑娘比我还小两岁呢,总是喜欢自称姐姐。”反应过来的小迷糊被哄得心里一万个高兴,红着脸反驳了两声。

上一篇:七零海岛夫妻 下一篇:太女娶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