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难为(74)

作者:寿半雪 阅读记录

想到女儿,孟望慕眼底一片柔软,不用再每日伺候婆婆,也不用困在黑黢黢的院子里,公主给她们借住的新宅子干净敞亮,女儿脸上的笑容都重新绽放了出来。

“荀大人,下官也告退了。”

“好。”荀应淮放下书,靠到了椅背上,外头太阳缓慢倾斜,云团遮住大片艳阳。

申时了,也不知道公主回府没有,出门前听到门房的小厮说公主今日要去开隆寺礼佛,想来现在斋饭都吃完了,正是准备回程的时间。

荀应淮斟酌了片刻,一把抄起桌角的官帽,出门让长随牵马。

*

“公主回头让人把画好的样式拿来,我家那位叔公别的不说,就是手特别稳,一定给你把事情办妥帖。”

“那我回去找个大大的金猪给你送去。”

“哈哈哈哈公主还和小时候一样,想谢人家就送金猪,”沈语琦捂着嘴笑个不停,忽然视线里看到了一个人,拉着章颂清道:“你瞧,那是不是探花郎?”

第39章 格外潋滟

◎下一秒就撞进了荀应淮的眸子里,那双眼睛满是笃定和认真◎

章颂清顺着沈语琦手指的方向遥遥看去, 果真看到荀应淮骑着高头大马朝着她们的方向而来。

来人见到公主注意到了自己,手上用劲,将缰绳向上一拉, 操纵着枣红骏马前蹄扬起,“吁——”

翻身下马的瞬间, 荀应淮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了用竹麻纸包得方正的点心,稳稳落地后言笑晏晏地朝公主殿下走过去。

墨发垂冠,一双桃花眼因为笑意显得格外潋滟,染上点少年意气的潇洒风流,直惹得众人目光都聚在他身上。

沈语琦:“我还当传闻能有几分真,原来尽是假话,你们俩感情好着呢。”

章颂清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语气中的怪异, 压下心里那点起伏的情绪沉着思考,结果下一秒就撞进了荀应淮的眸子里, 那双眼睛满是笃定和认真。

在一众谑而不虐的眼神中快走几步, 章颂清上前挽起荀应淮的手臂,语气娴熟而亲昵地问道, “今日忙不忙, 我看看买了什么糕点?”

“是东街铺子的枣泥酥, 娘子爱吃的。”荀应淮掩饰性地轻咳一声,邀功般把纸包递了过去。

“好, 我们回去一起吃,”章颂清眼尾弯弯, 后知后觉往后朝沈语琦招了招手, “改日再聚。”

旁边的百姓看到这一幕面面相觑, 一个挎着篮子的妇人捂着嘴巴, “活了四十多年了, 我还是第一次见如此标志的一对!”

“老姐姐回乡省亲没看见,那日传胪后跨马游街,前面三人中就这个小郎君长得最白净,人刚出正阳门没多久,身上的香囊鲜花多得能将他埋喽。”

游街途中有扔花和香囊手绢的世风,进士们身上的东西越多,就代表受到越多的喜爱与祝福,说起当时的情景,她仿佛又闻到满京的花香和脂粉香气。

“原来就是他呀,早听闻探花郎是个百年难见的美男子,”那妇人反应过来,一时间张大了嘴巴,“那旁边的就是建德公主?”

“我还当你知道呢,这位的美名不是由来已久的吗?”她制住妇人折返的步伐,“唉,可别坏了规矩,开隆寺里免了礼也就罢了,那毕竟是公主殿下,当心挨板子。”

“哦对,我一时给忘了,你是不知道,多年前我家老父病得厉害,那时恰逢公主十二岁生辰。”

那妇人眼中的光芒闪烁,向上拱了拱手说:“她说不求奇珍异宝,说动陛下降了一道旨意,在京中开放三日的义诊,虽是巧合,但让父亲捡回了一条命,我们全家上下这么多年来都感念公主的恩德。”

沈语琦身边的贴身女使感慨道:“公主和探花郎感情真好,想来传言当不得真,大约是公主早上起不来,所以才没送呢。”

沈语琦眺望两个依偎着的背影,睨了小女使一眼,“是啊,希望他们能一直好下去,天长地久,最好永远携手共度。”

走到马车前,还是有许多百姓暗戳戳靠近,好奇又不失礼貌地偷偷看着他们,章颂清被瞧得脸上一热,赶紧借着荀应淮的力道上了车。

两人都坐定后章颂清捧着还热乎的枣泥糕问:“你今天怎么来了?”

他们之间没有互相接送的习惯,荀应淮要么这个时候闲得发慌所以找点事情做,要么是比她早一步想到外人议论的这层,过来陪她演一出戏。

“今日公文少,来尽一尽臣下的本分,杜康平说东街铺子的糕点好吃,邀请公主一起尝尝,能不能对得起它的名气。”

臣下的本分,好生疏的词,章颂清手指微屈,不知道心底涌现的难受是怎么回事。

好心说错话的荀应淮本人任由思绪怎么乱飞,嘴上的界限严格得像加了七十二道锁,一不小心激出了章颂清难得的委屈情绪。

上一篇:七零海岛夫妻 下一篇:太女娶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