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拾遗(201)

“但我出现后,你却瞧见了我,你的心回来了吗?”曹希蕴笑问。

章素儿面上再起殷红之色,一时扭过头去遮掩神色,赧然不作答。

曹希蕴沉吟了片刻,道:“七娘可介意我与你父母相识,去你家中借宿一段时日?亦或,我还是不出面的好?”@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章素儿顿时有些着急,她下意识地害怕曹希蕴离去,连忙道:

“道长可还能于建州久留?”

“我本无根浮萍,在何处不是修道。客随主便,全凭七娘安排。”曹希蕴温和道。

“我……家父家母一直忧心于我向道,害怕我出家。若让他们知晓我与……”

“我明白了。”曹希蕴不等她说完,淡然应道。

“可是我……”章素儿怕她误会,连忙解释,“我希望道长……能留下。”

曹希蕴顿时笑出声来,眉眼弯弯,皓齿似月牙儿:“哈哈哈,所以贫道这不是要让你这位主人家做个安排嘛。贫道在这建州人生地不熟的,七娘可得管我食宿呀。”

章素儿咬唇,被眼前的笑靥美景迷得心跳加速,神思不属。天呐,曹道长这清冷美人欢笑起来竟是如此好看吗?

“我家祖宅附近也有一处道观,观主与我相熟,也许……道长可以去那里挂单。”

“好,便托七娘安排了。”曹希蕴从贴身的袖袋中取出了一只白玉瓶,放到章素儿手中道,“这里面是三十粒我调配的凝神丸,你一日服下一粒,一个月后,你无论如何寻个机会出府,咱们再见一面,我需要查看你的状况,再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章素儿捧着那还带着她温润体温的白玉瓶,一颗心陷入了久违的雀跃欣喜之中。她如雀儿一般颔首应下,又忙不迭地扯了扯曹希蕴的衣袖,催着她去往静修的竹林草庐,借纸笔、写荐信,好让曹希蕴带去道观作为信物。

曹希蕴被她欢欣的小动作所感染,望着她走在前面一步三回头的背影,眸光如寒冰逢春,化为春波。

第一百二十九章

在相州韩氏配合当地州府处理完钱大石被害的案子,又给吴氏做完了七天的针灸治疗,确认她的病情已然好转,最后看着郑修文带着母亲吴氏一起搬入菜园子,整顿好一切,与王氏姊妹融洽相处,韩嘉彦与赵樱泓一行人在相州的事,也差不多了了。

李玄的突然出现与骤然消失,使得赵樱泓已然归心似箭,她要尽快看到宫中亲人们安然无恙,才能放下心来。

这几日,作为“大理寺吏员”的龚守学、浮云子一直在协助相州州府处理钱大石之案,这案子与从前案件的牵扯,显然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

由于凶手已然逃遁,相州韩氏与当地州府商量了几日,最终只是发了个通缉令,对外宣称钱大石是在外惹了赌债,遭到仇家夜半追杀,就算是暂时将这个案子压了下去。

韩嘉彦感到很无力,她本答应给刘木匠与钱氏一个交代,如今看来,这个承诺短时间内很难兑现了。她只能上门安抚,送了不少慰问之物,让他们暂时接受现状。夫妻二人经过这一番冲击,精神显得萎靡了许多,但钱大石之死,终究也算是去掉了他们的一个心病,他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约莫拖到了六月初五,一行人才总算自相州南下,返回汴京。

出行一个多月,长公主车驾返回汴京的消息传回宫中,官家特意派了宫中的内侍在城门口迎接。入城时,赵樱泓故意让韩嘉彦骑着马伴行在马车侧,让所有人都瞧清楚驸马已然随公主车驾回京。

这个消息,恐怕不日将会传遍整个汴京的上层圈子,人人都会知道,长公主此行出去,就是去找驸马的,而驸马也已然结束了邓州安置的小小惩处,与公主重修于好。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返回汴京城后,一切似乎又都归于寻常。

赵樱泓首先入宫看望官家、朱太妃和弟弟妹妹,确认他们安然无恙,随后又去拜见了太皇太后高氏、太后向氏以及新立的皇后孟氏。

高氏还是老样子,她的身子似乎愈发病弱了,思维也不再敏捷,总是昏沉不语的状态。基本都是向太后在代她向赵樱泓问话。而向太后仍是老样子,气焰却收了不少,对待赵樱泓愈发柔声细气起来。

新后孟氏温良贤淑,小心谨慎,在赵樱泓面前,甚至显得谦卑而不敢说话。

赵樱泓听宫人说,她与官家的关系相处得不算好,自立后以来,除了第一夜圆房,后面再未同过房。官家近来夜夜与宫人刘氏在一处,但还暂未给刘氏上任何封号。

赵樱泓也见到了刘氏,这个女人千娇百媚,温柔体贴,且十分会说话,确然与孟氏截然不同。也难怪弟弟会喜欢她,她身为宫人的体贴,反衬得孟氏木讷迂腐了。

官家本身这些年就过得拘谨压抑,最需要的就是心灵上的抚慰,这最重要的需求是孟攸棠不能给的,但刘漪柔却能做到时时刻刻让官家如沐春风。

官家近来身体状况还不错,不知是不是因为刘氏悉心抚慰照料。他又长个子了,面容愈发英俊,嗓音愈发低沉,唇上也长出了软须,逐渐有了成年男子的模样。

但在长姊面前,他仍然是那个听话懂事的弟弟。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官家很关心长姊的感情生活,听闻长姊与驸马已然重归于好,他不禁笑着用韩嘉彦的那首《玉漏迟》逗弄起姐姐来,惹得赵樱泓又是羞赧又是气愤。

“改日还是要请姐夫进宫来,朕可想他,有好多话要对他说。”他笑道。

赵樱泓则问:“你仍打算让她担任资善堂直讲之职?”

“长姊有何建议?”官家知道她有别的想法,故而直接问。

“不知皇城司可有合适的职位?”

官家感到很意外,他本以为赵樱泓要让韩嘉彦入太学担任某个清贵的教职,却没想到竟然是皇城司。

这个想法是回来的路上韩嘉彦与赵樱泓商议出来的,眼下韩嘉彦在京中也算是有了不小的武名,她眼下还要继续查李玄的事,有一个皇城司的官职,会更为便宜行事。

且皇城司前身乃是武德司,由太祖皇帝初创,本身就是直接隶属于皇帝的监察特务机构,内里成员全是皇帝的亲信之人,官职不大,但权力颇重。所谓“戚里致贵,尤被亲任,中外践历,最为旧故”。

眼下皇城司之中多为武臣、宦官,但并无规定皇城司之职只能由武臣、宦官来担任,但凡是皇帝亲信都有可能被委任。只不过这皇城司之官,多被科举晋升的文臣所鄙夷,因着祖宗之法,也少有皇亲国戚担任此职。皇城司之官必须能随时入宫向皇帝报告情况,故而才会多是宦官担任,韩嘉彦可谓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了。

眼下京中谁人不知韩嘉彦是官家亲信,倒也不必有任何避讳。不过,眼下皇城司内的宦官,其实都是太皇太后的耳目亲信,官家的人是一个没有,韩嘉彦若是此时被安排进去,就会成为第一个官家的亲信。这对官家来说,不可谓不是好事。

“皇城司眼下确然还缺一个勾当之职,朕可以安排,不过……太皇太后必然要过问。”官家沉吟道。

赵樱泓对此早有预料,只道:“无妨,官家尽管安排,太皇太后应不会阻挠。”

官家奇怪问:“长姊为何这般确信?”

“相信你姐夫的神算。”赵樱泓半开玩笑道。

官家挑眉,知道姐姐不愿细说,他也便不细问了,全心全意信任她二人。

……

赵樱泓在宫中上下打点安排之时,韩嘉彦也没闲着,她、浮云子与留守汴京的丹青兄弟、雁秋重聚,互诉近期发生之事。相比于韩嘉彦、浮云子在外的波折经历,汴京的生活并无太多起伏变化,一切都很宁静。

书自清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