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流/灼灼风流+番外(127)

昭明帝执着笔对他笑道:“朕这三个儿子啊,老大文武双全,却失之沉稳,老二心机太深,又失之磊落,老三与老二同气连枝,二人一体……你知道,朕心里是属意琛儿的,但他吃的亏太少,朕总是不放心,以后还要你多操心了……”

刘衍忍着心中酸痛道:“皇兄……”

昭明帝微笑着摇头道:“朕总想着自己还能多顶几年,等琛儿再成熟稳重一些,再把这江山交托给他,可是又怕来不及……朕迟迟不立太子,也是对他的磨炼,生在帝王家,手足之情,似乎是一种奢望,朕却总盼着他们兄弟能如你我一般……以后琛儿登基,还要你扶持着……我总不希望看到他们手足相残。”

刘衍看着昭明帝提笔,一字字写下遗诏,写下传位于大皇子刘琛。

刘衍听到那声音念道:“传位于二皇子——刘瑜。”

刘衍骤然睁开眼,冷漠而锐利的目光看向跪在下方的二皇子刘瑜。

不只是刘瑜,所有人都惊呆了,从先前刘琛与刘衍的反应来看,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传位遗诏上写的应该是刘琛的名字,怎能料到此时来了个惊天大反转,礼部尚书念出了刘瑜的名字!

刘瑜更是呆在原地忘了动作,他脸上泪痕犹在,眼中的悲痛尚未抹去,震惊与狂喜便涌了上来,但他只呆了片刻,很快便回过神来,伏倒在地,颤声道:“儿臣接旨!”

刘琛听到这声音,才猛地一颤,从地上站了起来,怒吼道:“这不可能,这是矫诏!”

礼部尚书脸色沉了下来,呵斥道:“太庙之内,岂容喧哗,大殿下失礼了!”

刘瑜一系的人被这从天而降的喜讯砸得心花怒放,早前他们固然蝇营狗苟想要扶持刘瑜上位,但刘琛占了嫡又占了长,名声也无差错,想要夺嫡可谓极难,但如今是先帝遗诏,还有什么比这更名正言顺的!

众人的胆气都壮了起来,大声向新君道贺祝福。

刘瑜从礼部尚书手中接过传位诏书,整个人仿佛踩在云端一样,轻飘飘地,饶是他心机深沉,也不过是个未满二十的少年,多年心愿一朝得尝,即便要装出哀痛之情,也压抑不住眼中的狂喜。

刘琛正想发作,却被人拉住了手臂,刘琛回头,便看到刘衍面色凝重地走上前。

“烦请六部尚书重新检查遗诏。”刘衍看着刘瑜手中的遗诏,沉声说道。

刘瑜表情一僵,抓着诏书的手猛地紧了紧,哑声道:“皇叔这是何意?”

刘衍淡淡道:“先帝拟写诏书之时,本王亦在场,这封诏书内容有异,本王怀疑有人动过手脚。”

刘衍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刘衍却不理会众人的喧哗,他沉声重复了一遍:“请六部尚书检视遗诏。”

刘衍一身玄袍而立,背脊挺拔如松,低沉醇厚的声音无波无澜,却犹如一只遮天之手,狠狠压在众人头上,让人不得不低下头颅,心生恐惧与臣服。那些暗涌的波涛和将要掀起的风浪,在他淡淡的一言之间,俱皆消弭。

礼部尚书避开刘衍的视线,看向刘瑜道:“请二殿下交出诏书。”

刘瑜脸上闪过一丝难堪,却还是将诏书交了出来。

六部尚书都是多年老臣,对昭明帝的字迹非常熟悉,六人逐字比对,许久之后,礼部尚书才道:“遗诏没有伪造痕迹。”

刘瑜刚刚松了口气,却听刘衍低笑一声,冷冷道:“好……”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刘衍身上,他目光凛然审视着刘瑜,缓缓说道:“传位遗诏一式两份,另一份是由陛下亲自保管的,两份可以做个对照印证。”

“可是陛下骤然离世,宫中又起火,那份遗诏谁又知道在哪里?”礼部尚书皱眉说道。

刘衍道:“本王知道。”

慕灼华官位低下,没有随行前往太庙,而是跟着其他官员守在昭明帝灵前。

堂上气氛十分压抑,每个人都在心中揣测着这场大火的幕后真相,以及陈国的明日去往何方,他们又该怎么立身来保住官位。

真正为昭明帝驾崩而感到悲痛的,寥寥无几。

慕灼华垂着脑袋,想到昭明帝温和的笑脸,饶是她自觉无情,也忍不住有些难过。昭明帝的死,是她间接造成的,她只想着要救刘衍,却没想到昭明帝竟然会选择代刘衍而死。他可是皇帝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慕灼华始终想不明白,只是越想越觉得愧疚,最后是真心地流下了几滴眼泪。

日暮之时,去往太庙的众人才又匆匆赶了回来,但他们回来之后却没有来昭明帝灵前宣布新君,而是径直往后宫而去。

慕灼华听到众人窃窃私语,她转了转眼睛,悄悄地离开队列,往后宫方向跑去。

随宇而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