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流/灼灼风流+番外(128)

后宫遭遇了一场大火,烧毁了过半的宫殿,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味。慕灼华掩着口鼻跟在众人后头,一路来到了昭明帝的寝宫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刘衍身上,因此没有人留意到一个娇小的身影溜到了廊柱之后。

慕灼华从廊柱后探出半个脑袋,正好看到了刘衍的身影。

刘衍正站在昭明帝的龙床之侧,他俯身拿起玉枕,在玉枕之下按了按,便听到机括弹动之声,龙床上打开了一个暗格,里面同样放着一个木匣,与太庙匾额后的一模一样。

六部尚书面面相觑,礼部尚书受命上前,取出木匣,与众人检视,最后开封取出另一份传位遗诏。

一模一样的字句,一模一样的字迹,唯一不同的,是这一份遗诏上面,写着是传位于长子刘琛。

刘瑜的脸色刷的变得惨白,他嘴唇颤抖着,喃喃念道:“不可能……这不可能……”

刘琛瞪着刘瑜,冷笑道:“众人皆知,父皇在太庙藏着传位遗诏,却不知道另一份遗诏放在这里,你改了那份遗诏,却忘了这一份!”

刘瑜猛地一震,瞪向刘琛,厉声道:“不!我没有修改遗诏,我没有!”

刘瑾亦上前维护自己的兄长,大声道:“我二哥不可能做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刘琛冷冷道:“利欲熏心,又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二皇子伪造圣旨,其罪当诛,将他打入大牢,严加审问!”

刘衍按住刘琛的肩膀,轻轻摇头道:“事情尚未查清楚,不可大肆张扬。”

刘琛急道:“皇叔,你怎么替他说话,除了他,还有谁会修改太庙的遗诏!”

“两份遗诏,一份写着传位大皇子,一份写着传位二皇子,谁又能知道哪份是真哪份是假!”一个老臣朗声道,“也许太庙那份才是真的,定王这份却是假的!”

其他官员纷纷低下头去,面色不安地议论起来。

说话的是英国公赵光直,乃是刘瑜的外祖,他自然是要站在刘瑜的立场说话。支持英国公的人也不少,当下百官就分为了三派,有的人支持刘琛,有的人支持刘瑜,有的人闭上嘴巴一言不发,满脸不安。

周太后在时最看重的是长孙刘琛,因此周家多年来也是支持刘琛的。周家的家主周奎是殿前司都指挥使,是定京十万守军的最高长官。但昭明帝为了钳制周家的权力,任命淑妃的亲哥哥赵琦为左都指挥使,因此这十万守军,并非全然听周奎指挥,若爆发内乱,赵琦至少可以调动四万兵马。

没想到居然发生两份遗诏内容相反之事,双方谁都认为自己的遗诏才是真的,一时之间争执不下,殿中火气越来越旺。

“够了!”刘衍沉声一喝,低沉的声音含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按住了殿中所有的躁动,众人霎时间安静下来。

“先帝尸骨未寒,你们就在灵前吵吵闹闹,成何体统!”刘衍冷然看着眼前众人,“你们难道要看着定京乱了才满意不成!”

众人哑然无声,不敢辩驳。

刘衍一步步徐徐走下台阶,压迫得众人不敢抬头。

“先帝手书传位遗诏,还是本王为他研墨,哪份遗诏是真,本王心中有数。先帝将传位遗诏置于太庙匾额之后,此事朝中不少大臣知晓,几位皇子也是知道的。但这第二份遗诏所在,却只有本王知晓。因此偷换遗诏之人能换得了太庙的遗诏,却换不走先帝寝宫这一份。”

英国公仗着年高,倒不怎么畏惧刘衍的威压,冷笑道:“定王殿下言下之意,是二皇子偷换了遗诏,可有证据?众所周知,王爷与大皇子最为亲厚,焉知先帝寝宫这份遗诏是不是王爷伪造的。”

刘衍的目光冷冷看向英国公,“本王若是能伪造这一份遗诏,便会将太庙之内那份也一并换了。”

英国公怒目道:“那王爷的意思,难道是二皇子伪造偷换了遗诏!二皇子芝兰玉树,礼贤下士,素有美名,王爷没有证据就要诬陷皇子,不怕天下人非议吗?”

刘衍神色淡漠,缓缓道:“本王并没有说过太庙内的矫诏是二皇子换的,英国公无需动怒。”

英国公冷笑一声道:“那王爷以为是何人所为?”

刘衍不疾不徐道:“是北凉奸细所为。”

不只是英国公,殿中所有人都是愣了一下,面露疑惑。

刘衍道:“此人故意换了一封遗诏,造成两封遗诏内容相反的情况,便是为了引起大陈朝堂内讧,如此情形,对谁最有利?”刘衍一顿,目光扫过众人,才道,“自然是北凉。”

“北凉访陈,意图不善,诸位也亲眼见到耶律璟的嚣张模样了。他们无一日不盼着我大陈先帝驾崩,朝堂内乱,如此他们便有了出兵之机。今日百官争吵,正中他们下怀!本王乃先帝亲封定王,有稳定江山之责,不会给北凉任何可乘之机!今日一早,本王便调来了居凉关十万守军,如今正驻扎在城外,若城中有北凉奸细作乱,立斩不赦!”

随宇而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