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驾到(378)

毕竟,杀人灭口要承担的风险太大了,如若能用别的办法瞒过去,谁也不会轻易动手。

不是魏潜太自傲,他看不出漏洞的只有最真实的案子。因此他一般的做法是,先将案宗全部过完一遍,在直接从中挑出疑案随机进行重审或者暗访直接收集证据。

经过一两年的巡察,大多数官员都知晓他的实力,但是人啊,总有侥幸心理,这些从众多士人中脱颖而出的人,也总觉得自己比旁人更聪明。

崔凝问,“五哥可曾遇见过特别不配合的官员?”

旁边的监察使道,“这个我知道,远的不说,就说去年吧!我跟着魏大人到了大坪县,大人还依往常一样把所有案宗都看了一遍,那知县也十分配合,正当咱们觉着一切顺利的时候,知县竟然半夜带人去纵火烧掉所有案宗。”

这监察使约莫二十岁出头,是魏潜从一处调来的,名叫路平心,是个十分活泼爱说的性子,讲起事情来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又跌宕起伏,崔凝听得津津有味。

“烧了!五哥是不是查出他纵火的证据了?”

路平心道,“可不止如此!魏大人用了半个时辰便找到他纵火的证据,却没有急着揭穿,而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

崔凝见他故意卡住,连忙催促道,“快说快说!”

“大人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竟把所有卷宗都默写了一遍,等审查一结束又甩出那知县纵火的证据,并道‘你下回放火大可以提早半年放,烧了一了百了,最多被撸个官罢了,不像眼下数罪并罚,这条命……哦,你恐怕也没有下回了’。”

彼时魏潜说话的语气诚恳的很,真是不能更气人。

路平心学得三分像,已把崔凝笑得不行,“那知县怕是不知道五哥素来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才想着在五哥接手之后毁掉案宗吧!”

她笑罢看向魏潜,“我以往总以为五哥满身正气,说话从来都是正儿八经的,没想到还有这样一面。”

崔凝刚到清河不久的时候,总觉得魏潜像是大一号的崔况,老成持重,不苟言笑,熟悉之后才发现两人是截然不同的性情。

崔况那一张嘴毒的很,动辄气死人,魏潜是真的正经持重,连说情话都十分正经认真,寻常说话并不爱调侃也不刻意嘲讽,她倒是真没料到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大概是写了三天案宗,心气不大平。”魏潜笑笑,其实他小时候很活泼,嘴也伶俐,只不过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性情就变了,那之后有好几年的时间,成年累月不说话不笑,只知道看书。

他那时候的想法有些天真,总以为往自己脑子里塞更多东西之后,原本的记忆占的位置就会变少,心里的阴影和恐惧就不会那么多。

过去的很多年里,他以为很有成效,直到遇见崔凝。体会到有她陪伴时的轻松愉快,才明白过去那些年只不过是在自我压抑而已。

“要进城了!”崔凝抬头看见近在眼前的熟悉建筑,心中百味具杂。

第246章 回师门

江南一带与北方的建筑风格迥异,不是那么大气开阔中规中矩,但错落高低的黛瓦白墙玲珑韵致,尤其是在烟雨蒙蒙的时候,更是将诗情画意体现到了极致。

晨光熹微,城门半掩在雾里,与崔凝整日在山中看的景色极相像。

道衍也是轻轻一叹。

自打魏潜说要带崔凝来师门查找线索,她每天都暗暗盼着这天,可是越走近,她心里就越害怕。师门种种恍若昨日,她很怕看到萧条破败的道观和满地无人收敛的尸身。

一行人昼夜兼程,比预计提早三四天赶到,他们进城之后并未直奔官衙,而是寻了个不打眼的客栈先住下。

待随行来的其他监察使各奔下辖的县城之后,魏潜和崔凝便在道衍的带领下悄悄往道观去。

上山的路上,道衍才说细细说出当年遭遇的事情。

道观遭屠的当天晚上,观主留下一封信悄然离开,信中说有人拿了他有事离开,他这一去,归期不定,要他们师兄弟不许找他,明日便下山各自谋生,莫留在观里蹉跎岁月。还交代道明带着阿凝往南去,悉心抚养长大,再给她寻个好人家。

道衍第一个看到了书信。

“师傅拿出他珍藏的壶,泡了他平日里最舍不得喝的茶,我心中便有些不好的预感。”道衍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我探那茶壶还烫手,知道他尚未走远,便将书信塞给道明,匆匆去追。”

“往深山里的路有无数条,下山的路却只有一条,师傅眼神不大好,天色又已擦黑,我思忖他不会去钻小林子,便顺着大路追去。”

上一篇:娇宦 下一篇:善男恶女

袖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