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185)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袁媚儿眨着美目笑道:“我们大兴可没有曹姐姐的江南水乡,过个节也能如此迤逦多姿。也没有孙姐姐邹平那有趣的风俗。每逢中秋,家家在园中赏月,除了吃月饼,也会品莲瓜。”

“莲瓜?”众人不解。

“就是以刀将西瓜切成莲花型,中间不能断,只下一次刀,一气呵成,也是图个好彩头。这主刀者都是当家主母,为此呀,不知要背地里偷偷练过多少次,切坏多少个西瓜。”袁媚儿面上的笑容好像淡了,此时她也沉浸在对家乡和儿时的追忆中。

席间瞬时又变得有些安静,桌上的菜品几乎未动,寂静中大家都在追思儿时的快乐与过早离去的亲情。就在此时,轻柔的乐音乍起,水面上霎时亮起点点光亮,正是上千盏小灯在水面上飘荡。

“一点红!”曹雪柔第一个站起身走到亭边,凭栏远望,珠泪翻涌。

而落雪与梅影此时各端着一物走上前来,大家仔细一看,一个是如同银盆一般大小的月饼,一个是圆润可爱的大西瓜。

梅影端着西瓜走到袁媚儿身边,而落雪则手捧月饼来到若微身旁。

胡善祥起身离坐,先是将一柄小刀递给袁媚儿:“媚儿,姐姐只给你准备了这一个瓜,你定能不负众望给我们切出一个莲花宝相来。”

“娘娘!”袁媚儿一直带笑的脸,不知是感动还是其它,在她的眸中竟也有泪花闪过,手指轻颤接过刀子,在众人的注视下起手落刀,不多时,她把刀放在桌上,此时这瓜看起来还是完整的,只是在中央留下一些刀口,众人也看不出端倪。

袁媚儿捧起西瓜走到朱瞻基身旁:“请殿下帮个忙!”

朱瞻基微微一笑,双手在瓜上用力一掰,立即分成两半儿,两朵碧衣红瓤的莲花造型,令人拍案称奇。

袁媚儿又将莲花型的西瓜捧到众人面前,每人分得一角,细品之后才发现这产自大兴的瓜不仅汁多籽少,而且瓤沙肉厚甜美可口。

胡善祥再次起身,这一次是走到若微面前:“我家在济宁,离邹平不远,我们也算同乡,风俗相近。这月饼是我和慧珠亲手所做,好妹妹,我们一起将它切开,从此同心,可好?”

若微也站起身,两个人此时都是身怀六甲,大腹突显,对视之下,似乎是一笑泯恩仇。

“还是娘娘来切吧,以我们家乡的风俗,当家主母来切,方可家宅平静,五谷丰登!”若微并非有意相推,而是此时不管心中究竟如何不情愿,胡善祥已在众人面前做低了姿态,自己也不得不守礼相让。

“还是一起来吧!”胡善祥握起若微的手,两人一起执刀,将大月饼分成十多份,在场众人每人皆分食一份,不多不少,这才是吉祥。

一边听着雅乐,看着湖中的灯火月影,品着香甜的月饼与瓜果。

此情此景,倒真应了“宜和”二字。

第六十二章 山月随人归

月满中天,围坐而聚。

在这场中秋家宴上,胡善祥带给孙若微、袁媚儿和曹雪柔三人来自家乡的惊喜,仿佛将此前积蓄在众人心底的芥蒂化为无形。此情此景下,思乡的人是最脆弱的,来自家乡风俗的慰籍最能够拨动她们心底的柔情。如此费尽心思为她们做的安排,既慰了乡情,又化了干戈,更彰显了当家主母的气度与以和为贵的良苦用心。

若微细品着月饼,只觉得如同嚼蜡。因为她知道,胡善祥此时的偃旗息鼓并不是真正的放弃,而是为了日后卷土重来再做铺垫。月有阴晴圆缺,正应了太孙府的局面,分分和和,不过是权宜之计,卧榻边岂容她人安枕?

妻妾间的争斗,绝不是一方想息就能息的,弱肉强食、生生相克、此消彼长才是王侯深宅内的生存之道,这样的日子究竟何时才能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出戏似乎是永远不会落幕的。

正在暗自思忖,突然听到朱瞻基似乎“哎呦”了一声,仿佛吃到了什么咯牙的东西,难不成有什么不洁之物?这还了得?立即有人递上瓷碟,朱瞻基把口里的东西吐了出来。

朱瞻基仔细一看,在月饼渣子中正是一个小蜡丸。

正在纳闷,慧珠笑着走上前贺道:“恭喜殿下,这蜡丸竟被殿下吃到了!”

众人这才明白,又是为了讨个祥瑞而做的小把戏。以往都是正月里除夕时往饺子或元宵里放个铜钱或花生、红枣之类的物件,图的是个口彩和吉祥。想不到太孙妃如此煞费苦心,竟在月饼里放了,可是为什么会是一个小蜡丸呢?

众人不解,朱瞻基却心知肚明,不管他心中对胡善祥是怜是恨,此时也只有感动。

原来只道是为了化解若微与雪柔对她的不满,为了拉拢袁媚儿而做的取巧之举,为她们准备了家乡过中秋的吃食,竟没想到,对自己的关切也应在其中了。

这样一个巨型月饼如今真是把他和若微、善祥三人紧紧连在一起了,看着众人疑惑的眼神儿,朱瞻基才缓缓说道:“善祥真是有心了!”

胡善祥心中一热,有多少日子来,人前人后,他都没有在叫自己的名字了。今日重又提起,怎么不让人感怀呢。

感动中透着委屈,只是又要强忍下。

“媚儿一向乖巧,可知这蜡丸所为何故?”朱瞻基为了调节气氛,特意让袁媚儿来开口。

袁媚儿瞪大眼睛把嘴一撅:“殿下真是的,明知道媚儿最是蠢笨,偏拿难题来考我,我哪里知道?”

“呵呵!”朱瞻基笑了,“元朝末年,元帝残暴无道,民不聊生,各地屡有反抗。元军高压弹劾,每十家只许共用一把菜刀。在这样的形式下,起事非常困难。我大明开国之君,太祖爷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与起事的时间,以此在义军中传递,互相号召反元复国大计!今日太孙妃重现当年之景,是在提醒本王要居安思危,莫望祖宗当年开国创业之艰难,要励精图治,枕戈待旦。故本王刚刚说,善祥真是有心了!”

原来如此。

不管是袁媚儿,还是曹雪柔,即使是若微,此时都不得不佩服起胡善祥来,这样一来,正室嫡妻的大义与明达便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殿下,这蜡丸里会写着什么?难不成是娘娘的誓言?”袁媚儿倚小卖小,刻意撒起娇来。喝了两杯桂花酒的她面色红润,娇态可人,十分的养眼。

朱瞻基笑而不语,对上胡善祥的眼眸,胡善祥的眼中一片澄净,干净得如同八月的天空,让人心情豁然宁静起来,朱瞻基用力一拧,蜡丸成为两半,里面果真有一张小纸条,展开一开,不由眉头微拧。

“以此做为头句,我们姐妹和殿下一起联句如何?”胡善祥看出朱瞻基面上的情绪变化,立即开口说道。

只此一句,便让朱瞻基的神情豁然开朗起来。

若微拿眼一看,这才明白朱瞻基的神色为何忽明忽暗。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古往今来许多人拿它做上联,却少有好对,直到宋时石曼在饮宴时一句下联,一语惊动四座。他对的正是“月如无恨月长圆”。

难怪瞻基神色变了又变。

这样的诗,这样的心思,这样的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相处呢?

“好,既是善祥提议,我们就试一试,只是这联句是按共韵、对答还是按字尾相联呢?还是要说个规矩才有意思。”朱瞻基一边说,一边拿目光扫了一眼若微,见她面色平和,这才放下心来。

“联句中以对答最难,且只适合两人为乐,古往今来只有晋时贾充和李夫人的对句堪称上乘,此后再没有人能超越。我们也就不要勉强为之了吧!”曹雪柔半晌无语,一开口就是不俗,看似守拙,实际上已然尽展其才,话虽不多,真是字字珠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