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186)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果然给了袁媚儿极好的机会,她拍手附和道:“还是曹姐姐最体贴人,什么共韵,什么对句,也太难了,我看咱们还是以首尾相联最好,事简才有趣。”

朱瞻基点了点头:“也好,那就从善祥开始吧!”

胡善祥笑了,指着瞻基面前的纸条:“还是这句吧,‘天若有情天亦老’!”

依位次接下来便是朱瞻基,朱瞻基稍一思忖,接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此语一出,大家都笑了。

胡善祥道:“此句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意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殿下今日之境与之实不能相提并论,倒是有些不应景儿。”

“就是就是,须罚酒一杯!”

朱瞻基还在犹豫,若微已然手执酒杯帮他斟满。

朱瞻基叹了口气,一饮而尽。随后把目光投向若微:“该你了!”

若微柳眉微拧,稍稍迟疑之后,开口只是一句:“志当存高远。”

此语一出,朱瞻基眉头微皱,含着嗔意瞪了若微一眼。

“啊,这样也行呀?这又不是什么名篇佳句!”袁媚儿嘟着嘴,嚷着要罚酒。

若微也不回应,举起面前的酒杯刚要饮,却被曹雪柔拦下:“这是武侯诸葛孔明训子的一句名言,孙令仪接的极好,不该罚酒。”

“啊?教训儿子说的呀”!袁媚儿撇了撇嘴,有些不服气,一双美目只盯着朱瞻基,似笑非笑。

身旁站立的侍女都粗通文墨,此时都暗暗想笑,太孙刚刚赞过太孙妃有襄夫之德,转过来若微就接了一句训子名言,两人还真是不相上下呢,只是苦了皇太孙,左右逢源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媚儿,该你了!”朱瞻基催促着袁媚儿,以便迅速转移众人视线。

媚儿以手托腮想了又想,脱口而出:“远上寒山石径斜。”

“好句!”朱瞻基点了点头,此句出自杜牧的《山行》,后面是“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的是萧瑟秋风中的绚丽景致,以霜叶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更蕴义深远。

“那是,杜牧虽比不得李白、杜甫名气大,可是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更得我心。”袁媚儿言之切切,情深意真,一副小女儿的率真之态。

接下来便轮到曹雪柔了,她稍加思索,便接了句:“斜风细雨不须归”。

毫无疑问,只此一句,又成功撩拨了朱瞻基心底那根最柔软的弦。此句出自张志和的《江乡二月》,朱瞻基的眼前便是一幅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江南美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而这幅画面中一定还有一位慧心玲珑,悠然脱俗的佳人。

她,想家了吗?

那样如水般洁净的江南女儿,置身宫门朱楼中,暗暗失了多少真性情?与此相应,真正的快乐也一同流逝了。

这样的人,也该有人去好好疼惜才是。

于是,朱瞻基心底的歉疚越发汹涌起来。

胡善祥将一切尽收眼底,姐姐慧珠所说的果然没错,虽然今晚曹雪柔十分静定,一直不怎么说话,但是她每一次开口,必将朱瞻基的视线成功地锁定在她的身上。

一切又做的那么恰到好处,就像随风入夜的细雨,丝毫不显突兀,这便是深厚的内功吧。

只是围坐在一起的,又哪有等闲之辈?胡善祥心底暗笑,立即接了一句:“归山深浅去。”

此语一出,袁媚儿和朱瞻基倒不觉得怎样,而若微和曹雪柔四目相对便立即参悟明白了。

这是五代时裴迪送友人的一首诗:“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晨。”

这是裴迪奉劝友人崔九,如果要隐居就要下定决心,如此才有可能尽情地领略丘壑林泉之美,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与自在,千万不要当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

看似无意,其实恰是提点了曹雪柔莫要故作清高之态。

朱瞻基不知是不是能够察觉到在这联句游戏背后,几个女人的暗暗较劲,轮到他,便又接了一句“去年今日此门中”。

此语毫不应景,该是仅仅为了联句。

若微则接了一句“中原北望气如山”,这是陆游的《书愤》,豪气有余却别无深意更没有含沙射影招惹任何人。

再次轮到袁媚儿,这“山”字似乎把她难住了,踌躇了片刻,不知如何接,于是闪着大眼睛看着众人,一语未发,自斟了一杯酒全当自罚,喝过之后撇了撇嘴,无比委屈地说道:“孙姐姐好坏,不留一个简单点的给媚儿,下次联句可不敢再挨着你坐了!”

众人自是又一番嬉笑。

接下来该是曹雪柔,依旧要接若微的最后一个字,“山”。

曹雪柔的声音轻柔淡渺,以至于说出之后,朱瞻基与胡善祥都没有听到,可是若微听清楚了,那是一句“山月随人归!”

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将大家再次带入静谧的氛围中。

回首前路,风雨中伴着风景,风尘拂面辛苦几许。恍若翻过重重山水,到头来皆成浮云。

回首一笑,万事如秋。

西风过处,往事流香。

透着一股子淡定与真正的淡泊和豁然。

在她的脸上有着如同夏荷般的美丽与清宁,这样一个女子,终究还是委屈了她。

朱瞻基想。

而胡善祥想的是,姐姐说的对,这是一个劲敌。

而若微也好,袁媚儿也罢,此时此刻,她们知道,这联句的游戏,应该适时而终了。

月饼吃了,桂花酒饮了,河灯放了,莲花瓜分了,联句做了,众人的心思在这席上也交汇融通了。

最重要的是,大家又重新围坐在一起,谈笑自如,面面相视了。

如果不是那最后盛上的那钵汤,这个中秋该是最圆满的佳节。

当宜和殿里的柳嬷嬷端着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底,外饰珐琅彩莲花的高脚汤钵放在桌上的时候,胡善祥站起身亲自拿起羹勺,为每个人分了一碗。

“这是燕窝莲子百合三鲜鸭茸羹。是咱们娘娘亲自下厨熬制的,选材上乘,最是温补,是娘娘的一点儿心意。”慧珠从旁解释。

众人接过,又是一番相谢。

若微瞥了一眼朱瞻基,朱瞻基浑然不觉,端起碗来就喝,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第六十三章 横祸飞来矣

就在朱瞻基端起碗要喝这“燕窝莲子百合三鲜鸭茸羹”的时候,柳嬷嬷突然闷哼了一声,随即一头栽倒在地上,手脚不停地乱动,口吐白沫,紧接着便全身痉挛,面部表情十分狰狞,还未来得及开口便不醒人事了。

众女眷与侍女们立即慌做一团,纷纷闪身。

“快,还愣着做什么?快去请府中的医官过来看看!”还是慧珠机警,虽然面色发白已是吓得不轻,可依旧镇定地指挥小太监去请医官。

若微与朱瞻基对视之后,刚待起身离座去看个究竟,却被朱瞻基牢牢抓住手腕,朱瞻基目光中透出少有的刚毅与威慑如同利箭一般,让人莫敢不从。

于是,若微与众人一样,安安静静地等着医官赶来,今夜值守的正是穆梓琦。

见此情景他没有显也十分惊惶的神色,很是老道地为倒在地上的柳嬷嬷把脉,随即又以手放在她的鼻子下面轻试,然后便转过身对朱瞻基说道:“已经死了。系中毒身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