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209)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大嫂笑得合不拢嘴:“这头猪我们三家分一分,除了炖了吃肉,做成腊肉还能吃上一整年呢,真是托你们的福。”

“哪里的话,大嫂是好心人。”若微喝着大嫂递过来的鱼汤,不由有些纳闷,“大嫂,这鱼汤味道如此鲜美,且肉白无刺嫩滑味美,这鱼肉又极为厚重,是昨夜大哥从江中捕来的吗?”

“可不是。这是难得一见的江鳗。”大嫂又给若微添了些,“你身上受了伤,得多吃些好东西补补。你可不知道,这江鳗最是养人,还能治肺痨咳血呢!”

“哦?”若微仿佛不信,“鱼汤还能治咯血之症?”

“是呀。之前我们住在牛头山附近的村子里,后来我们村里有个人从外面经商回来不知怎么的就染上了病瘵,这到好,一传十,十传百,死了不少人。官府就把我们村子给封了,让我们自生自灭。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能逃的就逃,逃不了的染上病,就被扔到江里去自生自灭。结果你猜怎么着?”大嫂叹了口气,“村子里没剩下几个人。最后我也染上了。”

“大嫂?”若微瞪大眼睛,“是劳瘵吗?咳嗽、胸痛、咯血、发热?”

“是呀。眼瞅着活不了,村里人也把我扔到了江里。”大嫂面上悲意渐起,“原本就是死路一条,谁成想呀。就被我们当家的,你大哥,给救了。他家世世代代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捕鱼运货,守着长江吃饭,从蜀地到南京,每年就这么往来飘着。说来也是天赐的缘分,他捡了我,也不知道我得了什么重病,只是看我一个年轻姑娘,人长的也算周正。便每日里给我喝些鳗鱼汤,谁成想,这十天半月之后,我竟好了。病没有了不说,人也白净了,面色也红润了。就这样,就嫁给了他。”

“大嫂,这江鳗真的有这等神奇?”若微面上一派喜色,许彬早就告诉过他,朱瞻基此番受到重创,内伤引发了肺脏受损,就算用药缓解治愈,可是也会留下病根,须要好好调养。食补则更是重要,可许多食材又与他现在所用药材相克,正在发愁,想不到竟然得了这么一个奇方,立时顿感欣喜。

“是啊。我们后来就不依江而活了。这江上虽好,可风浪无情,总是没有这陆上脚踏实地的稳定。所以后来我们才搬到这黑枫山下,靠山可以行猎吃肉,还可以将猎到的猎物拿到城里去卖,并且又算是临着水,隔山岔五的他还去捕些鱼,寻常的鱼拿去卖,可以帮补家用,这江鳗,长的丑,南京城里的人不会收拾,也不认,他就都让我吃了。所以我这身体呀,棒着呢,从来不生病。这不,我们俩一口气儿生了三个娃儿,都好着呢!”大嫂兴致勃勃,说的若微也如拨云见日,心情豁然明朗起来。

半月后。

朱瞻基一大早在南京守备的陪同下,在各处勘察了救灾钱粮发放的情况,又去惠民署慰问了灾民,直到日落西山才回到宫中。

经过半个月的调理,朱瞻基已然重获健康,宫中也重新收拾了殿阁,虽然空场内的营帐还在,那也只是为了不时之需,人们又重新回到房中起居休息,一切都回归原位。

在静雅轩的小厨房内,若微正在张罗着晚膳,当她端着一盆香飘四溢的鱼汤进入厅里的时候,朱瞻基和馨儿立即苦了脸。

“娘,又喝丑鱼汤呀?”馨儿丢下筷子,爬到朱瞻基怀里蹭来蹭去:“父王好可怜,馨儿好心疼父王。”

“郡主,这鱼汤多香呀!咱们娘娘亲自做的,新鲜的江鳗加上绍兴老酒,嫩葱段、鲜姜片隔水清蒸,是又清淡又滋补!”紫烟一面指挥着宫女们端上饭菜,一面代为解释,哄着小郡主高兴。

“再好喝,也是丑鱼,长得好吓人,馨儿怕,馨儿才不敢吃呢。”馨儿将头埋在朱瞻基怀里,若微见状立即将她拉了下来,塞到湘汀怀里。

“原本也不是做给你吃的。”若微用黄釉高脚钵盛了满满一碗放在朱瞻基面前:“快喝吧。”

朱瞻基看着若微,目光中有些责备之意:“原本就是你的错,馨儿想喝就让她喝一碗,偏为了吓她,带她去看活的鳗鱼,自然是给她吓着了,我看如今都落下病了。”

“还不是你宠着她,人家辛辛苦苦给你做的汤,倒有一多半都进了她的肚子里,亏她还有的怕,要不然真是头疼。你当这江鳗好弄呢?王家大哥为了供你喝这汤,夜夜都要去江上捕鱼,还不是总能遇见的。这一条鱼一丈来长,我要切上十段,早中晚,各蒸一段,也只够三日的。原本只以为是民间的方子,谁成想后来太医院细细查了,说是宋时的《稽神录》里真有记载,必得喝上两三个月,你的身子才算是真正复原。”

“若微,辛苦你了。”朱瞻基拉起若微的手,眸中的情义真挚万分,其实他知道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药也好,鱼也罢,他照单全收。

因为他知道,若微还在,他必须要好好活着,这样,才能给若微幸福。

让若微幸福,才对的起所有的人。

这像许彬一直以来做的那样,他为若微、甚至是为朱瞻基默默所付出的一切,为的也只是让若微幸福。

这,才是爱的真谛。

在爱的境界上,朱瞻基坦承,他不如许彬。

这个念头形成之后,他便释然了。

真正不再介意了。

那样一个在气度、气势、文治、武功乃至道德、经略等等各方面均超越自己的男人,他倾慕若微,自己又有什么好介意的?

更何况,若微一直在自己身边,这便足够了。

第八章 残夜挽银河

夜色如墨,星光伴月。

南京城金川门外,一位宫妆美人怀抱幼女悄然而立。美人如花宛如一块无瑕的璞玉,脸上是似蜜一般醉人的笑魇,双眸如同一汪春水含情脉脉,不需一语,即可让人沉溺其间流连忘返。

这便是太子嫔孙若微。

在咫尺之外与她相对而视的,正是她的夫君,大明朝皇太子朱瞻基。

此刻,没有锦衣玉冠,也不是金盔银铠的戎装在身。一件淡青色半新的长袍,头发也只用同色的发巾随意一束,再普通不过的寻常百姓的打扮,然而却丝毫挡不住他的风神俊秀、英气逼人。

温润如玉却又不失阳刚果敢的轩昂气宇,一种睥睨天下、运筹帷幄的尊贵气度,在寂静的月夜中,是那样旖旎惑人。

偏偏他的眼中又裹着一丝忧郁和柔情,让人看了竟有些心酸。

“好了,不能再耽搁了!”孙若微轻启朱唇,柳眉微蹙。这半年对于她来说,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先是随朱瞻基来到南京赈灾遇险,朱瞻基差一点儿濒临生死绝境,身体刚刚复元,如同惊雷一般,又突然得到京中密报,半生谨慎,在太子之位上苦熬了二十多年的洪熙皇帝朱高炽登基不足十个月,竟恶疾而终了。

这突然的病逝,是天道命数,还是人祸?

这背后是否又蕴含着一场惊天之变?

朱瞻基得皇太后张妍密信,片刻未歇,立即悄悄起程,可这一路之上能否太平?

若微心思忧甚,但面上却要刻意装作轻松:“你一路小心!”

此时,除了小心二字,临别之际,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他面上闪过些许的不忍之色,伸手将她和所抱的女娃一同拥入怀里,垂首附在她耳边低语:“若是此番北上奔丧途中真出了什么岔子,你就随许彬隐于山林,万不可强出头再做无用之争。”

“殿下?”她眼中似有泪光闪过,朱瞻基的话若在平时说来,一定惹她嗔怒大发,可是此时此刻,除了感慨便是心惊,这算什么?临危托孤?心中酸楚难耐,而唇边却努力绽开最美的笑容,明眸微闪语气轻柔透着戏谑之意,“没有什么万一,若微在此恭祝殿下马到功成。”

四目相对,仿佛多少往事历历在目。少年时期同居太子宫的青梅之恋,佳人长成之后的赐婚风波,北京皇城里皇太孙府中的暗流涌动……他和她,有着太多的回忆与秘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