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214)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静坐一旁的皇太后张妍面色淡然,不急不躁:“眼下先帝陵寝未安,后宫名位待定,朝中诸事都等着你这个新君裁夺,而你却只想着要亲赴南京迎回若微。皇上,从您降生之日起就是被皇祖当成储君悉心教导的,难道您就预备这样当一个皇上吗?”

“母后,此次皇儿能得以平安归来,全凭若微巧妙周旋……”朱瞻基还待再说。

皇太后张妍已然脸色微变,她凤目稍睁,直盯着朱瞻基说道:“现在南京城瘟疫横行,皇上乃是万金之躯绝不能轻易涉险!你父皇登基不足十月而猝然崩逝,难道你也要置母后和江山社稷于不顾吗?”

“母后,南京城现在情况如此危急,朕怎能弃她们母女于不顾?”朱瞻基声声急切,额上竟然汗珠微渗。

“好了,不必再说了。皇上如果想弃天下于不顾,自然是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母后希望皇上能好好想想,如今这天下真的就是你一人的天下了吗?四海之内皆太平了吗?皇上难道忘了这一路上的凶险了吗?别说您只是刚刚登基,那建文帝在南京城倒是坐了四年天子,最后又当如何?”

“母后?”朱瞻基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一向恪守礼法与祖宗传统的母后竟然会说出这样惊世骇俗的一番话来。

“过些日子待南京城的瘟疫驱除之后,母后自然会下懿旨派礼部官员前往南京将她们母女接回来。现在,请皇上还是好好想想如何去做一位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百姓群臣的天子吧!”皇太后张妍说完便站起身手拿佛珠朝东里间小佛堂走去,她的步子端庄稳健,身材虽然婀娜却透着一种神圣的气势,无边的威慑漫过这小小的殿阁,仿佛在偌大的紫禁城里罩了一层无形的大网,密密麻麻的叫人喘不过气来。

朱瞻基知道多说无益,他似乎比任何人都了解母亲,在外人眼中她贤良淑惠孝义礼让,是天下女子的典范。然而他知道,其实她与世间所有的女子一般无二,妒忌、权欲……不是没有,只是隐藏的比旁人深些罢了。

朱瞻基目光微微有些黯然,他缓缓地走出仁寿宫,夜色笼罩在他明黄色的龙袍上形成一个朦胧的光晕。温文尔雅的举止,俊秀卓绝的风姿,此时眼中毫不掩饰的忧郁与飘忽不定的一丝彷徨让他魅力无边。

跪在甬道两侧的宫女们偷窥到了年轻天子的龙颜与风姿,于是心里便咚咚地跳个不停,飞霞染面,芳心暗动。

跟在朱瞻基后面的小善子偷偷抬眼打量着朱瞻基的神色,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相劝,只是收了人家的好处,总要把事情办了这才妥当,于是大着胆子紧走几步,在朱瞻基的后面低声说道:“万岁爷,天晚了,今儿是您登基大喜的日子,皇后娘娘在坤宁宫里备了家宴,您是不是……”

朱瞻基听了此话立即驻足,他转过身紧盯着小善子的眼眸,冷冷问道:“皇后娘娘?朕还未及册封,哪里来的皇后娘娘?”

小善子自小跟在他身边,伴着他从皇长孙成为皇太孙又成为皇太子,直至今日成为荣登九五的真龙天子,记忆中他从来没有过如此疾言厉色的神色,于是双膝一软,立即跪倒在地:“奴才该死,奴才说错了,不是皇后娘娘,是胡娘娘……胡娘娘……”

朱瞻基轻哼一声,眼中闪过寒光:“她居然已经搬到坤宁宫去了?就这么迫不及待的?”

小善子依旧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只悄悄说道:“听说是奉了皇太后的懿旨,今儿前晌才搬过去的。”

朱瞻基唇边勾起一丝意味不明的苦笑,眼中神色耐人寻味,过了半晌才问道:“许彬回去了?”

小善子一时没反应过来:“啊?”

于是身上便被朱瞻基重重踢了一脚,这才反应过来,连连称是。

朱瞻基点了点头,心中暗想这一次事关皇权的暗中对奕,叔王自是满盘皆输。他先在自己返京途中设伏,于水中让倭人抢劫官船,随后放火烧船,毁尸灭迹烧一个干干净净。却不料许彬早有安排,船上的人都安然无恙逃过此劫。一计不成,汉王在陆上又令天策卫的精英与月奴设计暗杀,想不到这月奴在紧要关头最终反水。这一劫,有多少事是他料到的,又有多少是意料之外的呢。

叔王是输了,可是自己赢了吗?

得到皇上安然回京的消息之后,许彬连京城都没进就直接调头返回南京了。他走的这么急,甚至连新皇的封赏都来不及领,连万众瞩目的登基大典都不参加……他这样急,为的是什么?

朱瞻基沉默了。

许彬。

他的才华与能力就像他的身世一样是个迷。

他此次真的是应若微之请,只单纯地为自己另辟一条平坦归途吗?

不会。朱瞻基摇了摇头。

此次,正是他走水路才引出了藏在庙岛上的那班秘密操练已久的倭人。朱瞻基回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密令锦衣卫暗中搜寻,倭人,从永乐初年便在泉州等地勾结不法商人,试图从大明境内偷运铜、铁器回国,偷这些做什么?不过是为了打造兵器,而打造兵器背后的意图又是什么?

只是扰边和劫掠海上渔船那么简单吗?

记得小时候,皇祖父带着他登上那艘巨大无比的“宝船”,送郑和的船队出航时曾说过:“财富来自于海上,故,威胁也来自于海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满朝文武都被皇祖五次远征大漠的威仪所震慑,似乎忘记了他关于海上威胁的训言,随着永乐帝的崩逝。一朝天子一朝臣,洪熙帝朱高炽更是停了船队出航,他认为只有北元残部安定了,大明即太平了。

可是所有的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永乐大帝北征是五次,而郑和下西洋,在永乐朝却是六次,下西洋比天子北征花费的银两、人力,只多不少。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倭人?

是许彬让这些隐藏在大明境内的倭人浮出水面,他在提醒着年轻的天子,国家的隐忧与外患。

可是,他是怎么知道的?

比朝廷的中枢机构和专属皇帝的锦衣卫生还要灵敏的信息来源,他是如何掌握的?

他究竟是谁?

兖州宁阳小吏之子?

朱瞻基在心底一声轻叹,登上澄瑞亭向南远眺,朱瞻基在成为皇帝之后的第一个夜晚独自品味着挥之不去的孤独与无奈。

御花园里苍松翠柏,奇花异石,楼阁亭树,情意盎然。从这里穿过一道坤宁门就是紫禁城皇宫后苑中最尊贵的居所,阔九间深五间的重檐宫殿——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宫,形制与乾清宫相同,只是规模略小一些。

明朝开国至今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到洪熙皇帝的张皇后共有四朝皇后,然而张皇后在此住了不到九个月,如今这坤宁宫又换了新的主人。

全木制结构的寝殿内豪华巍峨,殿内所有摆设精妙绝伦,让人目不暇接。

朱红镶金的窗棂,外罩一层黄油绢幕,殿内遍铺红黄色的地毯,顶上天花尽是彩绘双凤,寝处屏幢帷幄几重,床上锦褥重叠,熏香四溢。

朱瞻基的结发妻子还未行正式皇后册封大礼的胡善祥端坐在妆台前任由一众侍女为其细细妆扮,她唇边含笑眼眸如水,满脸难掩的笑容与幸福。

只听一阵细细簌簌的脚步声从外间走了进来,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自己的亲姐姐兼掌宫大宫女慧珠。

慧珠走到跟前只一个眼神儿,胡善祥即明白了。

“去吧,都下去吧!”

随着一声吩咐,宫女和太监们立即纷纷退下,室内只留下胡善祥与慧珠二人。

“皇上……他……不来了?”胡善祥心中还存着半分期待。

“是!”慧珠点了点头,伸手帮胡善祥卸下发饰与钗环。

“去哪儿了?是曹雪柔还是袁媚儿?”胡善祥扭过脸目光中尽是疑惑,她想不明白,今儿是皇上登基的好日子,也是自己迁入坤宁宫的第一夜,所以于情于理他都应该来看看自己。况且平日里最得宠的孙若微又不在宫里,谁还能将他绊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