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007)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应天府西边的太平府正在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钢铁产业集群,以长江为纽带,上游各地产出的钢铁原料和钢铁原件,被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太平府境内。

朝廷所需的重型火炮、蒸汽机等大型钢铁构建,产量正在一日高过一日。

龙江造船厂下达的新型铁甲蒸汽战船的原料需求,也已经递送到了太平府钢铁产业集群。

成人腕臂粗的铆钉成批量的被锻造出来,送过太平府连接应天城的铁路,被运抵龙江造船厂。

借助江水带动的水锤,整日整夜的被抬高,然后重重落下,将每一片钢铁锻造到匠官们设定的标准。

这些钢铁片,一旦被水锤锻造成型,就会通过江船直接送进龙江造船厂。

南直隶的百姓们已经不再单一的追求进入官办工坊做工。

因为直隶总督衙门发布一条全新的新政命令。

自洪武三十年九月十八日开始,凡南直隶一十八府境内做工的百姓,都将获得一份名为养老保险的保障。

这项保障自然是有限制和要求的。

百姓们需要彻底脱离务农,至少每个月需要有二十天的白天是在官办或者民办工坊做工。

在达到要求之后,这些百姓需要持续或总计在工坊做工二十年,方可开始领取保障。

钱并不多,按照直隶总督衙门的前期规划,大抵每个月能领到三百文的保障。

而这一笔钱,将完全由百姓们所在的工坊缴纳,由南直隶境内税署各分税司负责征收,转移大明银号统筹投入地方上的各项商业投资中。

在经历了邹学玉的上一次摧残之后,南直隶的商贾们已经彻底摆烂了。

他们这个时候要是从南直隶搬走的话,说不得又要再被官府狠狠的征收一笔不知道什么名头的税款。

而每个月只要给那些工人们缴纳一百文的养老保险,算一算也不至于让自己亏本,除了老老实实的开始执行总督衙门的行政命令之后,这些人倒也是开始琢磨着该如何逃避这条规定。

大明正在从南直隶开始,逐渐成为人们过去无法理解和设想的模样。

就在邹学玉大开大合推行南直隶各项改革的同时,之前早就确定下来的直隶总督衙门以下各级官府吏员考核,也终于是推上日程。

按照邹总督的意思,八月初十是个好日子,整个南直隶府县官府,包括转运司、两淮督盐转运使司、漕运司都需要参与考核。

为此,好几个南直隶的转运司联名督盐转运使司、漕运司上奏内阁,反对直隶总督衙门这样无理的要求。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

这几个衙门过去一直都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

各转运司的设立,是为了朝廷调度钱粮之用。两淮督盐转运使司则是干系着两淮地区,每年价值数百万两食盐的营生。而漕运,更是牢牢的维系着帝国北方的粮草物资。

这些衙门,在过去要么是归户部管理,要么就是直接受皇帝任命。

现在邹学玉一口气,要将这些衙门里的吏员都纳入到南直隶吏员考核之中。

这些衙门自然是异口同声的反对。

只是奏章送进了内阁,很快就被打了回来。

上来还留下了内阁首辅和次辅的联名批注,要求这些衙门主官牢记直隶总督衙门设立之时,皇帝给予的权柄。

直隶总督衙门的权柄有哪些?

这个时候,人们终于开始从过去的朝廷公文堆里翻找了起来。

最后他们终于是得到了答案。

凡南直隶境内一应军民,皆受直隶总督衙门管辖。

这就没天理了。

除非这些衙门能搬离南直隶的地盘。

但他们想了想,觉得自己大概是没有这个胆子,将朝廷的官衙搬走。

别说搬走了。

就是他们挪动衙门里的一个砖头,只要被南直隶巡察御史知道了,都得要挨上一个弹劾。

一时间。

邹学玉就是南直隶的天。

这样的话,渐渐在地方上生出,并且开始传入应天城里。

但即便是这样的抹黑之言,依旧不能阻拦邹学玉要开直隶道一十八府境内一应吏员考核的决心。

很快,洪武三十年八月初十,邹学玉定下的直隶道吏员考核日便如期而至。

邹学玉一早就从总督衙门赶到了应天府学旁的贡院。

应天府的一府八县所有吏员,都将在今日于贡院内参加大明立国以来的第一次吏员考核。

邹学玉一身红袍,领着总督衙门和应天府、上元县、江宁县的官员们,站在贡院门口。

自从邹学玉上任直隶总督大臣,已经过去不少日子了。

为官,向来都有个威势日盛的讲法。

如今的邹学玉,便是站在这里不发一言,身后的官员们便是谁也不敢开口出声,就连挪动身子都要小心翼翼的。

不过邹学玉今天的心情挺不错的。

至少在他为官一年多的应天府,一府八县的吏员们,全都按照要求赶至贡院。

此刻,贡院前的围栏已经被差役们打开。

一早就聚集在贡院外的应天府吏员们,正排着队接受查验核实,排队进入贡院。

当这些人看到邹总督竟然亲临现场,纷纷神色一凝,对自己乖乖听从上头差使,前来贡院参考长出一口气。

甭管这考核到底都要考些什么东西,又会不会剔除掉一些人,但至少得要来一趟。

不然,可不就成了鹤立鸡群的那个人。

回头总督发起飙,头一个想到的就是那只呆头鹤。

“属下参见督台。”

一名名应天府吏员走上台阶,面朝邹学玉躬身作揖,随后才会提着竹篮背着书包走进贡院。

邹学玉则是一一点头回应,侧目看向身边的应天知府虞大廉。

“本官很希望,今天参考的这些人,都能考核合格。”

虞大廉亦是面带笑容,见督台开口发话,这才回话道:“应天一府八县,共计五百七十六名吏员,今日全数参考。下官倒是希望,能通过这次考核,将这些人里往日只会偷奸耍滑而荒废本职的人给剔除出去。”

这才是南直隶一十八府吏员考核真正的目的。

虞大廉作为邹学玉这个直隶总督大臣的头号马仔,自然清楚督台的心思。

邹学玉倒也只是笑了笑:“本督非苛刻之人,不论这些人家世如何,只要能担当的起本差,做好朝廷和衙门交代的差事,不徇私舞弊,本督一律录用。”

虞大廉这时候便只是含蓄的露出笑容,不再说话。

指望地方上的那些吏员能够克己守法,怕是有些难度的。

这些人能干好本差,乖乖听令行事,就已经是烧高香的事情了。

虞大廉心里头,其实是和他刚刚回答邹学玉的话一样的。

朝廷在府县衙门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是给予了如六部那般的期望。

只是往往到了地方上,这些官府吏员大多不是以本差能力选用,而是以当地名望和豪强选用。

作为一名从地方上一步步走到应天知府位子上的虞大廉来说,他很清楚地方上的官府衙门里,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一个朝廷授予正印的堂官,往往在新官上任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了解当地的民生,也不是去做改善民生的事情。

而是去了解自己衙门里的吏员们之间的关系,去拉拢或者分化打压这些一直在衙门里做事的老吏。

想了许久,虞大廉终于还是将藏在心中许多年的话说出口。

“督台,其实下官有一事,已经思量许久,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邹学玉眉头挑动,见最后一名应天府吏员已经走进贡院,便回头看向虞大廉:“尽管说来,若是好事,到时候便放在总督衙门堂议。”

虞大廉深吸了几口气,似乎是在为自己打气。

在邹学玉的注视下,在身后一众应天府官员的好奇目光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