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021)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等到这个时候。

朱允炆才说出自己心中的谋划。

“所以,我是这样想的。”

朱寿这时候已经明白,刚刚朱允炆是救了自己一命。

不然的话,若自己一直陷入那个致命问题里,恐怕这辈子就要成为一个痴儿了。

朱寿站起身,双手抱拳:“还请督抚指教。”

朱允炆点点头:“我希望侯爷能派出一路船队,沿着海岸继续南下,若是有通向东边的地方,就过去,看看能不能从这里抵达欧罗巴。”

朱寿这时候也明白了过来,说道:“只要能从这里向东到达欧罗巴,就证明了督抚的说法是没有错的!能找到欧罗巴,也就能从这片土地的东边,回到大明!”

朱允炆笑着说道:“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还希望侯爷能派出一队弟兄,一路向东,看看这片新大陆的东边,到底是不是海。”

已经不需要朱允炆提醒了,朱寿这时候已经明白了许多。

他接着就说道:“如果有海的,就说明天下之间,就是一片片大陆被海洋包围着!”

朱允炆笑出了声。

“是这个道理!”

……

第六百八十八章 老爷子再次倒下

冬天到了。

随着一夜北风呼啸,整个西南十万大山,便被裹上了一层雪白的妆容。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西南的革除计划,却是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在这数月里,接连有数地被裁撤土司,转为流府、流县。

朝廷的触角,已经抵达西南十万大山的深处,到了最后攻坚的时刻。

低处湖广道西南部的大庸县,虽只是西南十万大山的边缘地区,却也已经满地白雪。

县城南边的天门山,彻底被雾气笼罩,山顶批霜,凝晶挂满枝头。

冷热气流的交汇,在那个破洞里碰撞着,化作有形,交织、缠绕,随着气流的涌动,不断的翻滚着。

一座座山峰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似是仙境一般。

山下的军营,如同一座圆盘,被再一次坚固扩建的营墙外,是满地积雪,只有几条人和马车走出来的道露着地面的颜色。

营地里一堆堆的火盆,不断的燃烧着,为营地提供了并不多的温度。

此时大营里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

当初从应天出来的五万大军,现在只剩下一万多人驻守,余下的都被调往大山深处控制各地。

澧水河上的工程暂时的停了下来。

大冷天,没人敢让那些从深山里走出来的人,下到河水里去清理淤泥、修筑河堤。

百姓们自然是不乐意了,觉得这是有人不愿意让他们挣钱。

因此在早上的时候,还闹出了不小的冲突。

幸亏有大庸县县令李雨龙及时出马,将这些人原本在河道上做工的百姓,给分到了水泥厂、澧水桥、以及开山修路的几处工地上,这才算是止住了冲突的进一步恶化。

望着百姓们从河道工地转移向其他地方。

站在已经将桥桩建好的澧水桥北边的县令李雨龙,不由啐了一口。

“这帮混账,就不怕冻死!”

大庸县没有县丞,只有一名县簿。

县簿裹着厚实的大衣,站在县令身后,苦笑着说道:“恐怕不到年节的时候,这些人都不愿意停工。”

“那可不行!”李雨龙一仰头,哼哼了两声:“就算他们想干,那也得看能不能做才行。大冷天的,满天飞雪,天气严寒,这铺桥修路的事情都是做不得的。”

县簿摇摇头:“县尊宽心,属下这些时日各处走走,多带着人去游说游说,先铺垫好。等回头真的不能干活了,就让这些百姓带着银子回家过年去。”

李雨龙伸出双手,紧了紧胸前的衣襟。

这雪来的太突然,也太大了一些。

昨夜里挂起的风,后半夜就满天鹅毛大雪,等今天天一亮,外头已经积攒了没过脚脖子的雪。

李雨龙有些不放心道:“和大营那边说一说,看能不能增调一些棉衣过来,总不能让百姓们冻着。再和布政使司发急文,请调煤炭过来供百姓取暖。”

县簿在一旁点头应下。

而李雨龙已经是看向了城中县衙方向。

这位已经有了新的为官之道的县令,眉头微皱。

他压低声音道:“派人追上进山的人,告诉他们,就算是豁出了性命,也要多弄些老药回来,要是误了事情,本官不杀他们,老天爷也容不得他们!”

县簿重重的点着头,这时没敢再停留,立马转身进城去安排人手。

李雨龙则是目光沉重,嘴里低声呢喃着:“上天庇佑,陛下可千万不能有事……”

……

大庸县城。

知县衙门后衙。

庭院里这时候已经围了一圈的火盆,炭火和木柴混在一起,用用燃烧着。

让人靠近一些,都能忘记做昨夜忽然降下来的严寒。

而在屋内,更是通着几个排向帐外的火炉。

整个屋子里面,犹如暮春,气温暖和。

只是那一名名捧着药书和汤药进进出出的太医,却让这里显得格外沉重。

两名守在屋外的禁军官兵,不时的回头看向进出屋子的太医,脸上挂着担忧。

自昨天入夜后北风呼啸,气温骤降。

不到子夜,皇帝就忽然发起热来,等太医赶来请脉,却只听陛下虚弱的言语浑身发冷。

这一下可是吓坏了所有人。

前不久陛下才刚刚病倒,稍稍恢复了一下,这时候忽然又病重,谁都不敢预料这一次陛下的圣体到底会怎样。

尤其是陛下现在真的已经年事已高了,像这样的年纪,稍微有点不对劲都有可能发生所有人的不敢设想的结果。更不要说,这是皇帝第二次病倒了。

屋内外间,朱允熥脸上已经是胡茬凌乱,双眼布满血丝,神色不安的来回走动着。

朱桢和朱高炽、朱尚炳三人则是坐在一旁,同样的脸色紧绷,不时侧目看向从里屋进进出出的太医们。

“眼下该怎么办?要不要将老爷子送回应天?”

楚王朱桢看着三兄弟不说话,想着自己是长辈,便开口询问了一句。

他一开局,便是那副沙哑的嗓音。

朱高炽和朱尚炳两人看向朱桢,没有说话。

这事他们根本就做不了主,便是连主意也是不敢出的。

两人都默默的看向了脸色铁青阴沉的朱允熥。

朱允熥亦是没有开口言语,而是等了一会儿,见到随军的太医院领队从里屋走出来,这才立马上前,将其一把抓住。

“陛下到底怎么样了?”

他的脸色很难看,抓着太医的手有些发抖。

领队太医躬身,反手抓住朱允熥的手腕,半响之后才低声开口道:“殿下当注意歇息,眼下亦是气血迟缓,若是不加以注意,恐会引起梗塞。”

朱允熥还是不说话,任凭领队太医给自己号脉,只是目光定定的看着对方。

领队太医叹息一声,摇摇头小声道:“陛下现在的情况虽说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却也不容乐观。”

闻言之后,朱允熥手臂一颤。

原本还坐着的朱桢三人,也一下子站起身。

朱允熥嗓音沙哑,语气颤抖道:“到底是怎么了?可能医治?”

“回禀殿下,说到底其实就是陛下如今真的已经年事已高了……”

领队太医心中无奈,满腔不甘。

陛下是个好人,合该是要长命百岁的才对。

“前番,陛下悄然离京,一路跋涉而至大庸,虽然初始不见有何隐患。可稍一安顿下来,当时便病倒了下来。前些日子虽说臣等一直在外陛下调理身体,可早些年亏欠下来的,总不能一下子给补回来。”

“加之这些日子,亦是自春夏往秋冬,时节本就是渐藏衰败之势。人体五脏四肢,对应天时。昨夜骤降大寒,陛下应是吹了风或体受寒气,一时坏了阴阳调和,这才使其阳气泻下,阴气上涨,方才又了发热却体察寒冷之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