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1030)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然后又见他从兜里掏出一把早就剥好的蒜,拍在桌子上。

常继祖先是挑了一颗蒜塞进嘴里,咀嚼了几下后,这才抓着一根烤的流油的羊排塞进嘴里。

恶狠狠的咀嚼了好几下,用他那张血盆大嘴将嘴里的食物通通碾碎成渣渣后,便低下头混着面汤吃进肚子里。

等着一套流程做完,常继祖才把双手在身上胡乱的擦着,看向朱允熥:“讲武堂里的人这两天都没心思上课了。”

朱允熥双手兜在一起:“你大早上就吃这些,不怕到时候出问题?”

常继祖又道:“虽然魏国公下令,讲武堂师生不得议论朝政。但是私下里,大家都在悄悄地讨论,你接下来会怎么做。有些人开始提议,只要太子爷表现出要废黜你的想法,他们就罢课,上奏朝廷。”

在做一旁正剔着牙的张二工,肩头不由一颤,赶忙低下头继续专心掏牙。

朱允熥则是笑着说道:“西城将会是个典范,是我朝真正的人间仙境。眼下,还要在年前将地平整好,该挖的景观湖和该堆的景观山要在结冻前完成。各区规划,也要提前做好。等开年后,就可以直接开始按规划建造了。”

低着头的张二工点了点头,却就是不抬头。

常继祖眉头皱了一下:“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们总觉得这件事情没这么简单,太子爷也端无可能忽然之间就对你这般,其中定有隐情。”

朱允熥手指敲了敲桌面,发出砰砰的声音。

常继祖目光淡淡的看了朱允熥一眼:“讲武堂里当初有过一次推演,是关于我大明三代之内传承的事情。结果是,将所有可能都预设出来,我大明的最优解依旧只能是你。也只有你,才能让大明真正摆脱家天下之定律,开大明真正的万世基业。”

棚屋里,匠官们早就已经是囫囵吞枣的将早饭塞进肚子里,然后逃离此处。

张二工很想溜走。

工地上还有那么多的活,忙都忙不完。

还是搬砖更纯洁。

常继祖见朱允熥许久不说话,恶狠狠的一手抓着肉一手端着碗往嘴里塞吃的。

少顷,他就已经是满嘴食物,双眼瞪大,闷闷的发出声音。

“你至少要交个底,不然谁也不敢保证事情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

我今天来之前就听说了,大都督府那边虽然下了严令,但五军都督府里面有些人似乎对最近的局势很不满。

京军虽说被内阁压着,但应天周边能动用的人可不少,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

常继祖见朱允熥依旧不说话,此时也没了食欲。

将面前的肉推开。

他继续说道:“熥哥儿,你应该清楚,我常家并非是依附于太子爷之下,也并非是一定要支持于你。

但你是姑母的亲儿子,是常家的外孙、外甥、表兄弟。作为一家人,有必要提醒一句,万事都得人活着才有可能。”

朱允熥的眉头皱了一下:“你们放心,大明还在,老爷子还在,太子一向贤明,国家又如何会出乱子。这个时候,最是考验人心,不可做有害国家的事情。”

常继祖眉头紧皱,这不是他想要达到的答案。

同样,这也不是常家和许多人想要的答案。

朱允熥无奈,自己想过一阵子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生活,但似乎没有人愿意让自己得偿所愿。

他沉声道:“那就替我带句话吧。”

常继祖立马眼前一亮:“你说!”

“这个时候,谁要是乱动乱说,便去凤阳思过。”

常继祖的目光闪烁了几下。

这依旧不是他想要的回答,但至少是有了一个可以带回去的话了。

朱允熥则是已经起身。

常继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代表的不仅仅是常家,还代表着那些寄托希望在自己身上的朝中勋贵。

所以他才会说,谁这个时候添乱,就回凤阳思过。

张二工见朱允熥起身,走出棚屋,终于是松了一口气,看了常继祖一眼后,小声说道:“观景湖周边后期会修建一批新式宅院,常公子若是有意,可现在预定,我们会为常公子预留最好的几处位置供挑选。”

常继祖眉头皱紧,看了一眼张二工。

这位昔日的匠官,工部尚书,如今倒是彻底没了顾忌,说话做事坦荡直率。

常继祖摇摇头:“家中不缺宅院。张少傅该想想,如何重归朝堂才是……”

有些话他不愿意再说。

张二工从工部尚书的位子上下来,虽说现在是太子少傅,却没了实权。

若是一直这样,以后也别想再在朝堂上有什么大作为。

张二工也摇了摇头,低声念叨着:“看来只能继续去骗那些没脑子的夷人了,自家人都不懂西城将来的好……”

说完,他也不管常继祖的脸色,向外追赶朱允熥而去。

第六百九十四章 应天城人居改善工程

要想富,先修路。

这样的真理,如今已经开始在大明流行起来。

随着直隶道的几条水泥路铺设,沿线的商贸和经济往来,是肉眼可见的激增,充满活力。

而西部铁路当初开工之初,出现的路线之争,也再一次说明了一个道理。

即,当下的大明官员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基础建设,会给地方经济带来怎样的优势。

官员们开始用另一种思维去规划自己的政绩。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官员来函应天府或者直隶总督衙门,希望能得到一些先进经验。

而应天府在经历了前期以官办工坊为主的产业升级之后,眼下已经到了增长停滞点。

应天府境内可以脱离务农,走进工坊做工的百姓,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

而应天府的发展,也就此迟缓了起来。

新的增长点,新的发展就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应天城西城开发,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被提上日程的。

自大明立国以来,应天城分为内城和外郭城。

内城是广泛意义上的应天城,城中有东、南、中、西、北城,又有坐落在东城区的皇城大内。

外郭城则是更大的一圈范围,聚集着立国之后从各地迁徙过来的地方富户,充盈京师军民。

应天西城从一开始,就被安置了各座军营,军营之外也多是写荒地,少有寻常百姓定居于此。

开发西城,除了因为现在应天府或者说是大明内部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因为西城方便开发。

一旦在这座京师内,将西城开发出来,那无疑也会成为地方上的一个模版和典范。

“房产开发不能成为西城开发工程的核心支柱。”

在第二次西城开发工程会议上,已经被夺了监国之权的朱允熥,看着面前以张二工为首的一众西城工程开发人员,以及以户部尚书夏原吉、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为首的产业升级负责官员,发出了这一次会议的第一句话。

“不卖房子?那如何收回西城开发的投入?”

说话的是坐在一旁的大明银号总管事孙狗儿。

他代表的是大明银号和皇室,也是这一次西城开发的最大投资商。

除了大明银号之外,便是户部和直隶总督衙门、应天府了。

至于应天府两县和大明商号,则具体负责工程建设方面的事情。

夏原吉和邹学玉几人,默默的看向了孙狗儿。

对他的话,并没有异议。

银号这一次拿出了数百万两银子投入西城开发,孙狗儿站在大明银号总管事的位子上,有资格问出这句话。

孙狗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之后,便起身走到了已经弄出来的西城规划沙盘前。

他拿起沙盘旁的一根直杆,在沙盘上指点起来:“殿下,西城开发之初,便是围绕着西城核心区域的观景湖开发的。

观景湖一圈都将溅起殿下和少傅说的这种新式住宅,而后围绕这些新式住宅,打造全新的里坊经济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