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277)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办!”朱元璋直接了当,低喝一声继而道:“依着你的想法去办!”

这话就很是模棱两可了。

朱允熥不禁看向一旁的老爹。

朱标白了一眼儿子,低声道:“朝廷要公正。”

那就是南北要公平了。

朱允熥拿到了尺度,又问道:“今科涉案举人……”

“以国法办。”

这一次,朱元璋和朱标这对父子,几乎是同时出口。

朱允熥笑着看向两人,而后拱手起身:“晓得了。”

而后,便请辞离去。

只是还不等朱允熥离开大本堂,便听身后传来一声惊天暴怒的嘶吼。

“朱允熥!你给我站住!”

朱允熥停下了脚步,皱着眉看向不知什么时候从凳子上爬起来,站在原地伸着那双肥嘟嘟小手指着自己的朱桱。

小屁孩怒气冲冲的嘟着嘴,见到朱允熥停下脚步,便双手叉腰,撅着刚刚挨了揍的屁股,一歪一歪的走到了朱允熥面前。

大概是东宫的伙食太好,只不过半年的光景,朱桱已经长高了不少,也显得更是魁梧了起来。

真的有些阵前大将军的苗头。

朱允熥低笑一声,看向不远处的老爷子和老爹,而后低头问道:“二十三叔叫住我,是要做什么?”

朱桱撇着嘴哼哼道:“你今天不帮我!”

“那是爷爷的旨意,我可不敢和你一样,惹他老人家发火。”

朱桱却是气鼓鼓道:“我要去和汤姐姐还有沐姐姐告状!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混账,看来一顿打还能让你活蹦乱跳啊!”

恰是这时,老爷子一声暴喝从后面传来。

朱桱浑身一颤,立马两腿一软,凄惨惨的缩着脑袋转过身。

朱允熥瞧着这幅模样,不由笑出声,摇着头出了大本堂。

到了外头,也不等孙成等人询问。

朱允熥便开头道:“去五军都督府。”

“太孙为何会此时前来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问询赶来的开国公常升,拱手询问着已经坐在了中堂主位上的朱允熥。

在左右两侧,还有都督府的诸位在京勋贵侯伯。

随着常升的询问,再做诸位侯伯勋贵也纷纷侧目看向上方的朱允熥。

今天应天城出了会试舞弊案的事情,听闻狮子山上也出了人命,更是险些闹出事来。

这个时候于情于理,朱允熥身为监国皇太孙,都应该是在朝中处理这些事情才对的。

朱允熥却是微微一笑:“舅舅先坐下吧。”

常升看着露出神秘笑容的大外甥,丈二摸不着头脑,只能是嘿的一声回到座位上。

朱允熥面带笑容看向在场众人:“这段时间,诸位忙活着讲武堂的事情,有何感受?”

眼看太孙岔开话题提到讲武堂的事情。

首当其冲的就是景川侯曹震,那张肥厚的手掌猛的一拍扶手:“回太孙的话,咱老曹是真的没想到,咱们这帮大老粗,竟然还有一天能站在学堂上当一回先生。起初咱还不知道要教什么,眼看着那帮瓜娃子,咱老曹还有些发憷。”

坐在曹震旁边的会宁侯张温,却是撇撇嘴道:“你那只是发憷?一节课的时间,你愣着憋不出来一个响屁。要不是大将军那日在讲武堂,后面一节课就站在门口盯着你,我看你现在也没脸待在讲武堂了吧。”

被人当场揭短,曹震脸色剧变,垮着脸看向正在看热闹的太孙一眼,随后瞪着眼看向身边的张温。

曹震立马是骂骂咧咧道:“你个老小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张温一仰头,正欲开口。

朱允熥插嘴道:“讲武堂是个新事物,期初开头难免会不适应,如今我听说讲武堂里的武生们,可都是学的甚好,这便是诸位实实在在的功劳。”

常升听着这番话,不由开口道:“今日太孙前来都督府,是要议讲武堂的事情?”

“是也不是。”

朱允熥看向这位常家二舅,环视众人。

“其实,是前番孤与诸位叔伯商论过的事情,如今到了兑现的时候。”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孙玩的太大了

兑现的时候!

朱允熥的话音刚落,都督府里便响起一片嘈杂。

在座众人的记忆被拉回到了许久之前,当时朝廷正在关注浙江道田亩改革的事情,皇太孙在暂时的平定了浙江道境内动乱之后返回应天,与今日在座的人有过那一次交易。

凡大明勋贵将门,皆尊朝廷旨意,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缴纳商税。

而朝廷需要给出一比十的兑换塞外的新征土地,用于补偿勋贵将门对朝廷田亩改革的支持。

数月之前,今日在场的这些勋贵以为,浙江道的成效至少要在今年才能初见成效,摊开到整个大明还要至少三五年的时间。

等到三五年后,才是各家表现忠心的时候,也是换取塞外利益的时候。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不过数月之后竟然就能兑现当初的那一次交易。

众人脸色各异,有人在担心兑换之后的土地远离应天,各家置换之后又如何能保证各家的利益不受损。

但更多的人是在激动于那一比十的兑换比例,十倍的收益,哪怕是远离应天,便是将损耗预估到五成,各家还是翻倍又翻倍的血赚。

常升却更显沉稳,轻声询问道:“不知这桩事,目下是有了什么变化?”

朱允熥笑笑:“南疆那边,安南和寮人犯边,伤我大明百姓及官兵性命,趁着南边广西、云南两道秋收,大肆劫掠财货。

奏章是由南边直接送入宫的,今日刚到陛下手上。这桩事情,还不曾透露到朝廷。”

常升眉头一皱:“南边竟又生了乱子。”

如今的大明,虽然掌握着中原直隶加十二道。但那边,从福建、江西、湖广、四川四道往南开始,基本是没有多少实际的统治力度。

如江西道南部、湖广道南部、四川道南部、广东道、广西道、云南道,几乎都是处于土流并存的状态。

土流并存。

换个说法就是改土归流的前置政策。

虽然改土归流是数百年后一桩被人歌功颂德的政策,但若是没有从前元开始就在南疆等地施行的土流并存制度,哪来那帮从山海关外进来的野猪们彻底完成改土归流的政策。

而如今的土流并存,则是脱胎于前元之前,中原王朝对南方统治的土官自治政策的改良版。

朝廷安抚地方土司土官,封官赏赐,并且会派遣中央官员作为流官去治理南方地区。

一步步的蚕食土官对地方土人的掌控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明如今设置在南方的卫所,几乎可以用战力薄弱来形容。

当然,除了如今坐镇云南的西平侯统帅的军队。

可在这样的局面下,南方便时常会出现番邦小国进犯劫掠大明的情况,甚至很多时候是那些南方诸道内部的土司土官摇身一变成了贼匪,下山洗劫。

常升低声道:“这般事情,恐怕难以作为借口和理由。”

若是南边出了乱子,朝廷就要派兵攻伐,恐怕就是将如今驻扎在应天的数十万京卫大军及上直二十六卫亲军统统调派到南边,才有可能制止此起彼伏的骚乱和劫掠。

众人紧随开国公之后,大多都点头表示赞同。

朱允熥说道:“所以,这也是孤今日来寻诸位叔伯的缘由。过几日朝会之时,孤会下谕令重开今科会试,再给在京举人一次科举机会。届时会对舞弊案涉案之人做出决断,也会将南边的消息公之于众。”

常升目光一转,心中细细盘算了一番后,方才缓缓开口道:“如此说来,殿下并不急于在今岁起兵征伐安南及寮人?若是如此的话,不知殿下若要攻伐南疆,当采取何种手段,五军都督府也可提前操办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会宁侯张温则是说道:“只是如今朝廷虽然有驿站改制,户部平添了不少钱粮,可一旦起兵南下,恐怕朝廷是拿不出这份钱粮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