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399)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允熥坚定的点头:“确凿无误,想来要不了多久一概人犯,都会被锦衣卫缉拿归案。”

朱元璋点点头,看着跪在地上的詹徽等人和老四家的世子:“既然如此,便等着锦衣卫的消息吧。”

……

身着一袭大红飞鱼服的亲军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从右长安门进,穿过承天门、端门、午门,进到皇宫之内。

又跨过奉天门,穿过奉天殿广场,绕过奉天殿,终于是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华盖殿前。

“臣,亲军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有事面奏,躬请圣安。”

早就满殿都在等待着蒋瓛的到来。

随着他在殿门外报名。

孙狗儿脸上带着一抹笑容走出大殿,到了蒋瓛面前:“指挥使可算是来了,陛下可是一直在等着您呢。”

蒋瓛直起身子,脸色仍旧是冷冰冰的看向孙狗儿,语气倒是和善:“有劳大监了。”

“臣蒋瓛,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孙殿下。”

殿内,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蒋瓛,便是站在那里,就让人觉得有一阵阵阴森森的气息扩散出来。

朱元璋对眼前这个执掌锦衣卫多年的指挥使很满意,脸上露出笑容:“可是太平里李家灭门案出结果了?今日各部尚书都在场,你便好生仔细的将此事说明白了。”

蒋瓛环顾四周,默默点头。

朝中官员要对税署下手的事情,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是一清二楚。

所以,这也是他在前夜案发后,便命人将那万金彪给索要进锦衣卫诏狱,便是为了这件事情。

很明显,此刻目露善意的太孙,已经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至于詹徽这帮老倌?

从来就不在自己的考虑之中。

蒋瓛心中定下,便开口道:“回禀陛下,锦衣卫现已查明太平里李家灭门案缘由。”

“此案,乃淳化镇孙氏、赵氏、王氏三家合谋,为家中已经藏匿转换身份的子弟,谋划李氏位于方山脚下的万亩良田所为。”

“三家利诱李家佃户李二福,为其通风报信,确认李家众人案发当夜皆在太平里家中,三家便以将要南下交趾为由,邀约李家设宴。”

“三家携带心腹,待李家醉酒之时,暴起出手,残忍杀害李家满门。”

“目下锦衣卫已经将三家尽数缉拿归案,现已关押于锦衣卫诏狱之中,由锦衣卫审讯把头张辉亲自审问核实。”

说完之后,蒋瓛又从袖中掏出一本口供笔录。

“陛下,此乃目下锦衣卫已经审讯出来的三家涉案人犯口供笔录,请陛下圣阅。”

说着,蒋瓛就低头双手捧起口供。

朱允熥目光抖擞的盯着被蒋瓛拿出来的口供,淡淡的看向此刻仍然跪在地上的詹徽等人。

朱元璋则是目光幽幽,脸上带着一抹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都已经取得口供了吗。”

“锦衣卫办事,愈发合乎朕意。”

第三百二十章 新旧更替

华盖殿偏殿内,回荡着朱元璋的声音。

经由内官总管孙狗儿传呈到朱元璋手中的口供笔录,也被他扣在了手边的案几上,发出一声闷响。

“既然是锦衣卫已经审讯出来的,便无需看了。”

朱元璋语气轻飘飘的说着,眼神游离在詹徽、郁新、王儁、茹瑺、任亨泰五人身上。

这些个朝堂大臣,社稷衮衮诸公啊。

朱元璋的目光多了些锋芒。

“太孙不日大婚,今次涉案人家,戕害人命,京畿违禁,罪可当诛,不定秋后问斩,免得破了今年秋冬的喜气。”

这就是给那淳化镇李赵钱三家判了斩立决。

凡中原自古以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这便是秋后问斩的由来。

前汉九月至岁终,皆是秋后问斩的日子。

前唐以后,则将每岁死刑问斩的时间固定在了十月至岁终。

詹徽等人俯身翘臀。

“臣等领旨遵命。”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累也。

庆赏罚刑,是独属于皇帝的执政权力。

皇帝要淳化镇三家现在问斩,那就不能往那三家人留到明天。

任亨泰甚至是微微抬头,补充附和道:“目下初秋,亦合乎四时节气。”

朱元璋摆摆手,付之一笑:“既如此,便都散了吧,宫里没有那么多的口粮。”

詹徽等人直起身子,而后再拜:“臣等告退。”

然后,便个个小心撑地扶膝,慢腾腾的站起身子,躬着身,小心翼翼的向后退着。

“陛下,给太孙殿下备着的庐州府的老鸡汤来了。”

一名小太监,提着朱红漆面食盒恰是此时从外面走了进来。

詹徽等人身子不由一顿,嘴角无声的抽动了两下。

朱元璋抬眼,会心一笑。

站在一旁的朱允熥则是轻咳一声,挥袖侧出:“启禀皇爷爷,孙臣有奏。”

朱元璋轻笑着开口:“这般规矩,是有事要求爷爷?”

已经动起脚步的詹徽等人,脚下步伐不禁随声慢了下来。

朱允熥讪笑道:“启禀爷爷,既然如今已经查清太平里李家灭门案原委,税署所受冤屈是否该洗清了?”

詹徽等人的脚步几乎是停了下来,慢吞吞的让人只能看到他们的衣袍晃动,却不见脚下步子到底是退了几寸。

仍然跪在地上的朱高炽,亦是目光晃动的抬起头。

熥哥儿从来就不是一个甘愿吃亏了的人,这一次对税署被劾一事,自然亦如是。

他心中不免生出了想要回头看看詹徽几人此刻的脸色到底是怎样的精彩,只是却被生生的压下。

身后已经听不到什么脚步声,足以说明詹徽等人这时候心中的忐忑和不安了。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朱元璋则是默默看向只有身子在动,脚下却并没有动多少步的大学士、部堂尚书们,谑浪笑敖,对这些人脚下的小动作,则是视若无睹充耳不闻。

朱允熥瞧着老爷子的反应,想了想便继续道:“税署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为了社稷,便是受些冤屈,也不值一提。然,燕世子累税署事,昼夜不分,旦宿不眠,削肉瘦骨,殚精竭虑。孙儿以为,不可不论功,不可不封赏。”

随着秋日席卷而来,变得清冷了不少的华盖殿里,詹徽刚刚悬起的脚步,终于是远远的后退了一大步。

实在是没有脸面再继续待在这里了。

脸上火辣辣的,好似是暑日里顶着最毒的太阳,暴晒了好几个时辰一样。

可皇帝会如何补偿燕世子,却又同样吸引着詹徽的好奇。

大明现在还是开国君王执掌,宗室不过三代而已,而这些年宗室除了在朝中有宗人府的任职外,几乎尽都在成年之后就藩,从未有过在朝中有真正的官职担任。

难道皇帝要破了这个规矩?

此刻,郁新等人皆是和詹徽一样的想法。

朱元璋则是张着嘴哈哈了一声,看向跪在面前的小胖孙子:“炽哥儿啊。”

朱高炽立马俯首磕头:“爷爷,孙儿在。”

朱元璋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今年允熥就要大婚,你和张家的婚事,是不是也该办了?”

朱高炽心生疑惑,脑出雾水,有些迟疑道:“回爷爷,母妃自北平催过几次,宫中惠妃娘娘也过问了几遍,似是要将日子定在明岁开春。也好和太孙的大婚错开些,好让宫里头的热闹能更长久些。”

朱元璋嗯了一声,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暂且就留在京中好生做事,成了家后也好让爷爷这身边多些孩子。”

朱高炽眉头夹紧。

阴差阳错的,自己大概是真的要在京中朝堂上担任实职了。

也不知这到底是好是坏,自己明明就是个愚钝的宗室亲王子罢了,偏生要来京师作甚,又偏生为何会被朱尚炳那瘪犊子给哄骗上了去交趾道的贼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