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00)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心中颇为纠结的朱高炽抬起头,就看到朱允熥正对着自己面露笑容,和煦的就像是春日里的艳阳,可朱高炽却觉得下一刻就会有一道春雷会炸在自己的脑瓜子上。

朱元璋瞧着小胖孙子的呆愣模样,只当是他不知该怎么回话了,便挥挥手看向朱允熥:“太孙觉得,税署署正一职,可否酬功?”

这时候就不用管税署署正到底是官居几品,要穿什么红虫绿头苍蝇的官袍。

朱允熥直接躬身抱拳,面带笑容:“圣明无过爷爷。”

朱元璋瞪了瞪眼,转头看向还在发愣呆滞的小胖孙子:“傻小子还不谢恩?”

朱高炽眼前一晃,忙不顾的就俯身磕头。

“啊……孙儿谢恩,皇爷爷恩重,孙儿必当鞠躬尽瘁,不负皇恩。”

如此含饴弄孙的氛围,总是现在的朱元璋最喜欢看到的场面。

旋即,华盖殿里便响彻起了皇帝的欢声笑语。

犹如走了一辈子才走出华盖殿的詹徽等人,听着殿内的笑声,皆是无奈的苦笑一声,后背发酸,双膝发胀,摇晃着脑袋,几多忧愁几多困扰几多担忧。

詹徽总领全班,执步头前。

回首望着高不可攀,重峦叠嶂的华盖殿,明黄透彻,泛着五光十色华彩的琉璃瓦,好似是仙域神器。

詹徽眨了眨双眼,觉得自己的眼睛看得有些花了。

低下头,视线从华盖殿前的层层陛阶衍生向前,前面就是更加巍峨,不见昆仑却似是横陈于前的奉天殿。

詹徽长叹一声,如这秋里一般萧瑟,更添落寞。

“本官起于徽州婺源,家父居吏部尚书、翰林学士,荣尊一生。”

“本官少时学文,洪武十五年中秀才,国初之时万般艰辛,陛下创举大明,重塑中原汉家正统,简拔人才,我以秀才身,春试秀才,十月充任监察都御史职,可谓皇恩浩荡。”

“自那年起,我屡迁官职,乃至二十三年夏六月,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同父亲职,又加太子少保。”

“至今,一十二年已。”

詹徽面有戚戚,再回眸,华盖殿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宫廷巍峨,金甲将士犹如天神。

宫中,总是这般。

郁新、王儁、茹瑺、任亨泰四人,皆是默默的跟在这位执掌大明朝堂以为魁首五年之久的太子少保、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

四人皆没有开口说话。

詹徽摇摇头:“从宫外,走到这里,我用了一十二年之久,陛阶层叠,金砖满目,国朝幸如春笋,一日三丈。老夫老矣,一日行二丈便觉困顿劳累。”

郁新四人目光烁烁闪动,心中已经是悄然的掀起了千层波浪。

大明朝如今的文官魁首,已然生出了退让的意思。

四人齐齐的停下了脚步。

任亨泰多少有些不忍,低声开口:“大学士才智冠绝,刚决不可犯,勤于朝政,陛下多有褒奖,何出此言?”

詹徽摇摇头,仍是继续迈着步子,再也不复方才在华盖殿内那慢吞吞的模样,带着四人继续往宫外行去:“我虽敏决,陛下所托皆履。然好揣度于上,此般之时,也当急流勇退,不教上忧。”

跟随在詹徽身边的四人脸色愈发凝重。

郁新更是低声道:“陛下至今尚未明旨文华殿大学士职责,资善兄就要……”

詹徽平静的点着头:“一十二年,位极人臣,老夫已经无所求,只愿回乡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今日离宫,老夫便亲笔辞呈,乞骸骨。”

说完之后,詹徽的脸上再无留恋,步伐亦是稳健。

华盖殿内。

好一阵天家和睦之后,朱元璋轻轻一挥手,而后目光便渐渐冷静下来。

“孙狗儿。”

朱元璋淡淡的呼唤了一声。

朱允熥和朱高炽对视一眼,便默默的退到一旁。

“陛下。”

朱元璋看向孙狗儿:“拟旨,加增詹徽太子太保,光禄大夫,柱国。留中待发。”

太子太保乃从一品,光禄大夫、柱国,亦如是。

几乎已经谓之真正的位极人臣了。

孙狗儿初听之时,心中震惊,不知皇帝为何突然要如此厚赏詹徽,可听到最后那句留中待发,便是心中一个突突。

来不及多想,孙狗儿躬身低眉:“奴婢遵旨。”

站在一旁的朱高炽,偷偷的拉扯了一下朱允熥的衣袖。

朱允熥皱眉偏头看向小胖,微微张嘴给了个噤声的表情。

可是心中却也是明显的诧异万分。

他小心的越过小胖,看向依旧是被埋没在成堆案牍中间的老爹,只见老爹这个时候同样是在注视着自己,且默默的摇了摇头。

朱允熥便点点头,转回脑袋低下头。

老爷子要让詹徽让位了。

一句留中待发,这就是为了等詹徽主动的上辞呈乞骸骨,告老还乡。

这一次,他们略输一筹。

“这次,想来算是你略胜一筹了吧。”

华盖殿外,被老爷子赶出来的朱高炽,双手揣在兜里,偏头看向身边的朱允熥,撇嘴淡淡的说了一句。

朱允熥眨眨眼看着小胖:“詹徽是个很不错的官员,体察上情,很会办事,只是终究不能坐在一条凳子上。”

朱高炽挤眉弄眼了一会儿,才低声道:“若是这样说,他们与你都坐不到一条凳子上。”

“所以,爷爷刚刚已经给詹徽备好了最足的荣耀。”

朱允熥快步向前,回头脸上带着笑容看向小胖,郑重的回了一句。

朝廷说到底都是人治,制度和规矩的建立,从来不会如初始者预想的一样发展。

那么为了修正弥补发展过程中的错误,更换到旧人,替补上新人,就是最好的选择。

詹徽只用了一年时间,就从七品小官飞跃成了正二品的左都御史,而后十多年步步向前,一路走到了现在,成为了应天朝堂的文官魁首。

他代表了一大批文官的思想。

现在,他该离开这里了。

而朝廷也能消化掉他离开之后的各种利益,以新的面目继续前进。

朱高炽赶忙小跑了几步好跟上走在前头的朱允熥。

跟上后,竟然是气也不踹汗也不出的气定神闲道:“那信任的吏部尚书会是谁?还有空缺出来的文华殿大学士,这桩事情爷爷可是一直没有明旨职责的。”

朱允熥停下脚步,沉眉想了想,才说道:“我想,应当是翟善吧。他编修的那本《诸司职掌》似乎成书了。

此书仿《唐说典》,我朝自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一下诸司设官分职,编修成书。此乃修定我朝官吏制度之举,可谓大功。爷爷喜欢这样的人,或许会提拔他吧。”

朱高炽想了想,摇摇头,京中就是从城墙上丢块砖头下去,都能砸中一个红袍堂官。翟善此人,他不认识。

转过头,朱高炽却是目光一沉,整张脸都拉了下来:“你为啥非得要我入朝为官啊?现在真弄了个税署署正当,你还让我回北平去当燕世子吗?”

“你能在北平和四叔一样领军上阵杀元人?”

朱允熥撇撇嘴,现在他和文官之间算是生了不可修复的隔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算不改革,君王君主和臣子也永远不可能一条心。

这个时候,只能团结好宗室,稳定住勋贵将门。

朱高炽连想都不用想,就开始猛地摇起头来。

让自己穿着战甲,提着长刀长枪,骑在马背上去冲阵?

还是叫老二和老三去干这种事,让他们去打生打死最合适。

自己最多也就是个坐镇中军的粮需官罢了。

朱允熥哼哼了两声:“你就干不了那种事情,要不要考虑回头你继藩后,迁回江南,在朝为官?”

朱高炽这下连头都不摇了,一下子整个人就如同是惊弓之鸟一样,树上猴子似的张开双臂跳出去半丈远。

“你想挨揍是你的事,别溅我一身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