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01)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高炽叫嚣了两声,额头青筋狂跳,心惊胆战的张目四望,眼底泛着一缕缕的杀气。

谁要是听到就等着去城外乱坟岗吧。

朱允熥撇撇嘴,不过是给燕王藩从北平迁回来罢了,小胖人瘦了胆子还是一样的小。

朱高炽则是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良久之后方才渐渐平复下来,一边拍着胸膛一边小声岔开话题说道:“不日你就要成婚了,是不是该将红薯这个宝贝献给爷爷了?”

“就这两日吧,上林苑监的袁素泰昨日刚刚奏报,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朱允熥随口的答了一句。

朱高炽则是目光一转,用只有朱允熥才能听到的声音嘀咕道:“你要成婚了,废……中都那位最近怎样?”

朱允熥看向小胖,长叹一声,而后微微一笑:“他啊……过的很不错!”

……

“这日子没法过了!”

凤阳皇城的秋天,是最乏味的时候,满地秋叶,那些该死的奴婢总是会满上好几拍才能清扫干净。

坐在台阶上,穿着一身被洗刷的很是干净的粗布麻衣朱允炆,斜斜的靠在墙上,手肘撑着膝盖,手掌拖着脸颊,斜着脸看向那灰沉沉的天空。

朱允炆觉得自己真的不想活了,一天也不想活了。

活在这萧瑟凤阳皇城里,朱允炆就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快要腐烂了的老人,每时每刻都有一柄刮刀,从自己的身上,肉上,骨头上刮走一大块。

即便身上佩戴着一只绣着很好看的鸳鸯香袋,里面装着田野见寻常花草香料,朱允炆还是觉得自己只要待在这座圈禁地里,鼻子里只能闻到腐败的气味。

只有他通报了信国公府和中都留守司,走出这座皇城,到东城墙下那座小院里,喝一碗她亲手煮的糖水,才会觉得自己还是活着的,鼻间嗅到的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甜美的气息。

“她现在肯定还在忙活着。”

“在骂那座总是火烧不旺的炉子。”

“还有那些总是调侃她嫁不出去的邻家。”

朱允炆就这么斜靠在已经长出青苔的宫墙下,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脸上带着笑容,低低的念道着。

“给她起一座新炉子!”

“让新炉子烧的火是全凤阳城最旺的!”

朱允炆忽的念道了一声,双眼渐渐的多了些不一样的光彩。

“不能再让那些可恶的家伙调侃她了……”

噌的一下。

朱允炆像是做出了什么决定一样,猛地站起身,咬紧嘴唇,双手握紧。

“我要娶她!”

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生百态

当念头生出后。

朱允炆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他的脑海中全是东城墙下的女子,只有想起那个女子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的心还是滚烫的。

站起来的朱允炆迈出了双脚,步伐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当值守凤阳皇城的官兵察觉的时候,朱允炆已经跑出来皇城,向着东城赶过去。

只是忽的,行程不过一半,朱允炆生生的止住了脚步,后面追赶过来的官兵们连忙将炆废人护着。

朱允炆看向东城墙方向,咬着牙跺跺脚,转过身,在官兵们不解的注视下低声道:“去信国公府。”

少顷,朱允炆已经在一群名为护卫实则监控他的官兵簇拥下,到来信国公府前。

尽管朱允炆现在是个废人,可他仍然是皇室血脉。

他的到来,信国公府在第一时间给出了足够的礼遇和态度。

“公爷已经在前厅等候您。”

信国公府的大管事热情客气,却又不谄媚的弯着腰侧着身在一旁引路。

朱允炆点点头,十几年的皇家教育,让他即便是如今只有废人身份,也表现的足够沉稳大气。

一路到了信国公府的前厅。

朱允炆就看到正端坐在上方主位的汤和。

今年汤和已经年近七十,乃古稀之年。

朱允炆默默的打量了一眼,汤和的气色并不算好,脸上少有气血,只是在见到自己的时候,还是露出了笑容。

“不知炆公子今日登门入府,寒舍准备仓促,只得一壶茶,一碗今秋刚酿的桂花酒,佐以几样糕点款待了。”

朱允炆拱拱手,回眸看向国公府的管事。

管事早已人老成精,在公府当差多年,默默颔首小心翼翼的退下,且不忘将四周的仆役婢女遣走。

转瞬之后,前厅便只剩下了朱允炆和坐在椅子上的汤和。

汤和始终默默的坐在位子上,举止动作缓慢的品尝着茶汤,不时的注视打量着站在眼前的炆废人。

见对方一直不曾开口。

汤和默默的笑着:“原本老夫是准备入京的,只是现下转凉,老夫这幅身子骨已经不如当初了,整日里软绵绵的困顿不已,早不似当年跟随在陛下身边上阵杀敌时。”

朱允炆沉默的点点头。

老公爷的话他听得懂,这是要自己有事说事。

于是,双手攥紧的朱允炆,深深吸了一口气。

噗通一声。

就跪在了目露诧异的汤和面前。

砰砰砰。

朱允炆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随后抬起头,满脸真切诚恳:“汤爷爷,求您为侄孙做媒,求娶东城墙下那位煮糖水的秋娘姑娘。侄孙今生无以为报,只愿来生能衔草结环,以谢恩泽。”

汤和面对眼前这位炆废人的跪拜和从嘴里说出的请求,当真是意外不已。

想了想,汤和不由轻笑起来。

手臂因为乏力只能抬起一半,开口道:“你且起来吧,如此举动可是要折煞老夫了。”

朱允炆却是紧抿住嘴唇,目光直视着汤和:“侄孙知晓如今只是和废人,入不得宗室名录。国公爷家的女娘不日就要与太孙大婚,今日前来请求公爷,也是侄孙万般无奈。”

朱允炆的嘴角已经是含住一丝血渍。

他高昂的脑袋,沉声开口:“侄孙发誓,此生绝不会再对应天有半分念想,日后若是有了孩儿,也只教他农耕种粮,绝不会乱我大明社稷基业。”

汤和眨了眨眼,有些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让朱允炆有这般举动。

轻叹一声,汤和颇有些感叹:“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

朱允炆神色一黯:“当初……侄孙不敢隐瞒公爷,当初侄孙觉得能看到希望,所以……”

这话已经是掏心窝的真话了。

汤和点点头,摆摆手:“罢了罢了。”

说着话,就颤巍巍的站起身,走到了朱允炆的面前,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递到了朱允炆的眼前。

“这份信,本来很早之前就送到老夫这里了,只是一直不曾交给你,如今看来,也该交还给你了。”

朱允炆有些诧异和震惊,眼神不断的闪动着。

只因那信封上的题名。

允熥遥寄二兄启阅。

这是他早就送到中都的信件?

朱允炆心中大震,手也有些不稳的举起来,将信件接过来,很是迫不及待,却又唯恐坏了信件,小心翼翼的拆开信件。

汤和则是已经转身回到了位子上,目光复杂的看着面前的炆废人。

“太孙早一年就送来的信,炆公子在中都的一应事情,他不会约束。只要炆公子能此生安心待在中都,供奉大明先祖先考。便是想要妻子生子,他也不会阻拦。”

朱允炆几度抬头,又几度低下头看着手中的信件。

他的字迹,自己很熟悉。

只是如今,笔墨之间愈发的有了气势,锋芒毕露,力透纸背。

汤和则是默默的笑着:“既然炆公子已经有了心仪之人,在中都没人会阻拦你。只要那姑娘愿意,信国公府自会为炆公子操办好一切。皇城庄严,炆公子如今的身份不已在皇城之内操办婚事。

然我信国公府却可以借给炆公子一用,另有一份贺礼送上,也好让炆公子能与那姑娘日后和睦,生活无忧。城外,濠水旁另有一片小院,附着百十亩上好的水浇地,那是……太孙寄挂在信国公府名头上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