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25)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允熥脸色阴沉,目露精芒,略带着杀气道:“二叔或许还不知,今冬雪情,我已抽调三万京军离京。方才我从乾清宫而来,已经与爷爷交底,二十万京军皆可动用。”

朱樉唰的一下转过身,瞪大了双眼,然后目光逐渐缓和下来,长叹一声:“今冬或许不会有事,可一旦你在六道推行粮长税吏改制,必生事端!”

做了语言的朱樉,三步并两步的到了朱允熥面前,双手重重的拍在他的肩膀上。

“允熥,二叔知晓每朝皆有革新。你如今早早的就是我大明的国本储君,老爷子虽然已经年事已高,可你爹正值壮年,你更加年轻。

我家徐徐图之不好嘛?

二叔可以为你担起六道改田税之事,可若是继续下去,出了塌天的事情,二叔可是扛不动了!”

朱允熥没有说话,而是坐了下来,眉头夹紧,深思了起来。

朱樉今天将心中所有的忧虑都给说出了口,他不禁长出了一口气,过去压在心头的重担,好似在这一瞬间都被一扫而空。

见到朱允熥正在沉思冥想,他也坐了下来,动作小心的为两人各自倒了一杯八宝茶。

良久之后。

朱允熥终于是从嗓子里发出了一声动静,然后睁开不知何时闭上的双眼:“二叔,炳哥儿该成家了,他自幼体壮,如今武艺精湛,交趾道一行,兵略更是突飞猛进,成婚后也该和炽哥儿一样,为我朱家做事了。”

朱樉一愣,不明白为什么前面还在说着事关大明社稷危亡的事情,这小子想半天转过头就又说起了自家儿子的事情。

朱樉目光一转,忽的拍响面前的桌案,高声道:“朱允熥!老子已经豁出去给你背锅抗事了,你不能再祸祸炳哥儿了!”

朱允熥一摊手:“是炳哥儿自己缠着我喊着要当大将军的,我可一点都没有鼓动过。”

朱樉顿时急了眼。

站起身揣着双手,来回的踱着步子。

然后定定的瞪着朱允熥,挥手道:“你要用京军,这是老爷子点头的事情。我给你背锅抗事,这是我愿意的。你要是让炳哥儿替你下去杀人,这事绝无可能!”

“这事我管不了啊,腿长在炳哥儿身上,二叔您的亲儿子,我建议您要是不放心,直接打断他的腿就是了。”

朱允熥哼哼着嘀咕了一阵。

然后在朱樉满是质疑的注视下,缓缓起身,走向门口。

许久不曾上油的门枢再一次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屋外的漫天风雪,踩着前后脚的挤了进来。

朱允熥迎面顶着风雪,回首看向朱樉。

“二叔,大明的天不会变的,你且放心。”

“莫要担心,莫要不安。”

“此间天地定能日月永明!”

第三百三十三章 圣人有错

时值寒月,京郊西南方去地三十里的大胜关(大胜港),被秦淮新河一分为二的关口,一伙刚刚忙碌完的力夫聚在四处漏风,却放置了一个炭炉供暖的草棚里面。

“日月不见,天无斗光。”

“你们说这场雪什么时候才能真的停下来?”

力夫中为首的一人,目光深沉的向着只有了几层茅草和芦苇席搭起来的草棚外的落雪。

这些力夫都是同出于大胜关附近的村子里的百姓。

大胜关最早可追溯至宋时,当时的朝廷再次建造烽火台,设立巡检塞。而后,前元增设水驿,取名大城港,有着连通长江南北货运的作用。

等到了至正二十五年,明军在此设伏,一举击败了陈友谅征讨而来的数十万大军。也正是因此,朱元璋才将此地更名为大胜港。历来都是应天城的江防上游的要塞以及货物中转的重要港口之地。

资源流通的地方,人口便会聚集的更多。

大胜关周边的百姓,平日里在家耕种田地,空闲时就会到大胜关来做力夫的活计,为家中多挣些钱钞米粮。

原本,往年冬天因为节庆的原因,大胜关都是接受来自长江上游各地运送过来的货物,虽然频繁,但量也不算太多。

只是最近十来天,大胜港都是停船装货,每日都有无数的粮草物资被发往长江上游,却依旧频繁。

和领头力夫同出一村的另一人长叹一声:“整整十天,这雪就停了三天,昨天好不容易停了半天,一晚上就又开始下去来了。”

又有人轻叹道:“不然朝廷为啥要在咱们大胜关发那么多的粮草出去,肯定是上游的府县也都遭了灾。”

“陈大哥,我家有在京军当差的亲戚,他都说了,朝廷这一次连他们京军都用了。这灾啊,怕是不小,咱们这些人现如今不过是讨个活口,多挣些钱。可要是灾情一直不能好,咱们这些人会不会有事啊。”

便是仗着家中有在京军当个小旗官的亲戚的力夫开了口,脸色颇有些忧虑的看着被称为陈大哥的领头力夫。

陈胜站起身,拿起一旁的铁锹铲了一铲最劣质的煤炭送进了火炉里。

原本橙黄色的火焰,一瞬间就变小了很多。只是很快,一道道火红的光亮就从煤炭下来钻了上来,很快的就将刚刚放进去的煤炭给点燃。

陈胜走到了草棚门前,探头看了一眼外面还在搬运粮草货物的其他村力夫们,随后转过身,看着自己村子里到大胜关上来的力夫们。

他就站在草棚的门下,忽的压低声音道:“昨日我家那该死的婆娘,花了三十文钱去庙里上香。庙里面的大主持私底下和我家婆娘说,这雪啊,怕是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了!”

“啊?”

“这雪停不了了吗?”

“那得要下到什么时候啊……”

一时间,草棚里的力夫们皆是面露惶恐。

他们虽然有着在大胜关上做事的路子,能赚些钱粮可家中的田地才是根本的东西。

要是这场雪一直下下去,等过了冬来年开春之后,指定是要发水的。

那在京军有个亲戚当小旗官的力夫蹭的一下站起身:“陈大哥,嫂子是去哪座庙上的香?”

陈胜应了声:“就咱们村南边罐子山上的寺庙。”

那有亲戚在京军当小旗官的力夫脸色立马变得煞白起来:“这座庙可是灵的很,主持都说了这场雪不会停,想必是会成真的。”

“这可怎怎是好啊……”

“明年咱们村子的田指定要泡水了!”

“还田泡水?咱们村子说不准都要被长江里头涌上来的水给冲了。”

“那咱们怎么办啊?”

“这老天爷到底是怎么了,好端端的就在咱们江南下这般大的雪?”

“……”

一时间,草棚里七嘴八舌的乱糟糟一片,人人都面露不安。

他们没了大胜关的力夫活计,还能在家里耕田养活一家老小。可要是连田都没了,房子也没了,那一家人就灭了活路。

陈胜看到同村的力夫们都不安了起来,脸上便带着深沉的哀叹:“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说不定是老天爷觉得咱们江南该受这个灾,所以才会降下这场雪。”

这话就像是此刻在火炉里被烧的通红的煤炭,忽然被人给夹起来丢进水盆里,然后整个水盆都像是炸开了一样。

顷刻间群情激奋。

“我们又做错了什么,老天爷要降下这场祸事!”

“这又不关我们的事,凭甚要我们受灾啊。”

“我家每旬都要上山上香,最虔诚了,我家不该受这灾。”

“我们没做错事!”

“……”

“定是官府做了错事,才会招致这等天灾降下!”

忽的,也不知道是谁喊了这么一嗓子,然后整个草棚里都安静了下来。

站在草棚门下的陈胜更是冷哼一声,瞪眼训斥道:“大胆!你不要命了?不要命,也别连累的我们溅了一身血!”

说完之后,陈胜并没有给这些人开口解释的机会,而后转过身将脑袋伸到了草棚门外,似乎是在确认了外面并没有人之后,他才缩回脑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