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84)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方固薪点点头,不敢多言,只是低着头弯着腰进了楼里,又随着那内侍太监登上高楼的顶层。

站在顶层,透过四周大开的窗户,足可将整座开封府一览无遗,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只是方固薪却没有兴致,也不敢多看窗外的景色一眼,而是低着头悄悄的注视着楼里棋盘前端坐着,正在弈棋的两人。

其中一人身着云雁补子绯袍,正是开封府知府上官文虎。

在上官文虎的对面,坐北朝南坐着的是身着绯红五爪团龙纹五章常服,年貌三十多的男子,便是初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藩国开封的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

朱橚和上官文虎听到方固薪的脚步声,却也没有抬头探望,照旧是专注于眼前已经杀到要紧关头,黑白两色大龙正在缠杀搏斗的棋局上。

上官文虎执子落下,微微偏头:“劳烦通判烹茶,好与殿下解渴。”

方固薪立马躬身点头脆脆的应了一声,自往一旁的茶桌前捣腾起来。

面容端正,眉峰平翘,腮有蓄须的周王朱橚却是无奈一笑:“还是本王心急了,今日又输上官兄一局。”

上官文虎立马抖袍起身:“是殿下让子与臣下了,若论弈棋,开封府一地何人能比殿下,便是放眼本朝,殿下的棋艺也可以国手相称。”

朱橚淡淡一笑,没有纠缠分辨自己到底是不是国手的问题,而是幽幽一叹:“本王自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以来,也有十四年了吧。”

上官文虎看了一眼方固薪。

这位开封府通判立马就将刚刚煮好的茶给送到周王面前,且还满脸谄媚笑容的轻声道:“殿下请用茶。”

上官文虎这时候才开口道:“殿下就藩开封确实有十四年了。”

朱橚摇摇头:“十四年啊,本王也就只能用这棋局来消磨时间罢了。”

说罢,朱橚端起茶杯,轻饮一口,茶汤绕齿三转。

末了之后,朱橚看向候在一旁的方固薪,不由点头赞许道:“方通判此间烹茶之术,越发精湛。”

方固薪几乎就要跪了下来,躬身道:“幸得殿下几番点拨,臣下才算是稍稍入了这一道门。”

朱橚笑笑,将茶杯中的余汤一饮而尽。

他缓缓起身,走到了高楼旁的窗台后,双手拍在栏杆上,眺望着府衙外的整座开封府城,随后视线一点点的收回,落在了府衙内那座江南风情的宅院里。

“朝廷西巡的官员,都已经安顿好了?”

方固薪点点头,心中有些不安:“回殿下的话,都已安顿好了。只是……”

上官文虎在一旁轻咳一声,故作不悦道:“在殿下面前,不论何事,但说无妨。”

朱橚亦是说道:“可是生了什么事端?”

方固薪点头嗯了一声:“一开始臣带人去迎对方,皆在预料之中。也借事,暗示了一番对方。只是臣不曾想到,那个吏部考功清吏司的主事高于光,竟然在入城前,叫了锦衣卫的人在城外查探情形。”

上官文虎听到锦衣卫的人正在城外查探情况,不由眉头一皱,当即小心上前走到朱橚的身后,低声询问道:“殿下,这事是不是要……”

朱橚背着身摇头道:“要什么?要组织锦衣卫查探消息?还是组织朝廷赈济此次灾情?”

上官文虎闭上了嘴,只是眼中却多了几分忧虑。

方固薪站在最后面,在这里他只有回答问题的资格,没有半点主动开口的地位。

朱橚不知何时转过身,看向上官文虎:“上官兄,你该去见见那些人了。”

上官文虎点点头,却又反应过来:“那殿下您……”

朱橚这时候已经是背手走到了楼梯前,听到上官文虎的疑惑,转过头看向对方:“皇太孙此次代表朝廷和陛下西巡,兼行赈济六府灾情一事,手持天子令。本王身为宗室,就藩开封,于情于理,都该去见见本王这位大侄子。”

上官文虎愈发疑惑起来。

“殿下要去见皇太孙?”

上官文虎是想到了这两日,自皇太孙进入徐州府之后,陆陆续续传来的各路消息。

现在徐州府设局剿灭了数千乱贼,又在进入兰阳县之后,便斩了兰阳县令曹智圣的脑袋。听说,陈留县那个倔驴子铁脖子,还亲自戴枷赴罪,却被皇太孙躬亲卸枷,牵入兰阳县衙。

一桩桩的事情,都在透露着,这一次皇太孙是要大力整治受灾六府,赈济百姓的。

朱橚却已经是一步步的走下楼梯,脸上始终带着一抹笑容。

“尔等且安心。”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五叔是来献药献方的

躬亲臣下的朱允熥,将裴本之留在兰阳县一待就是好几天。

几日里两人交谈很多,相谈盛欢。

在朱允熥的认识中,裴本之足可担当大任。

他们从此次的六府灾情,一直说到了如今河南道的情形,已经整个朝廷累年施政方向的转变。

很显然,这么一位八年不曾挪位的铁脖子县令,并没有因为官阶的压死而忘了朝野上下的风向。

位卑未敢忘忧国,裴本之便是一个在其位谋其政,却又不让家国天下的能臣干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裴本之,殿下没有看错。”

兰阳城头,潘德善陪在朱允熥身边,与其一同眺望向远处,这几日已经陆陆续续被清理出来的官道上,已然远去的陈留县县令裴本之一行人。

皇太孙赏赐车架,赠予裴本之。

这桩事,就发生在今日不久之前,其中的含义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潘德善这几日都在兰阳县弄自己的束水冲沙实验,有感于自己将来可能要接手整个黄河河务的原因,他对皇太孙要重用裴本之,从一开始就是持支持态度的。

这个时候,不妨碍为裴本之说上一两句好话。

更何况,这是附和殿下的心意说出来的话。

朱允熥一手按在城墙跺上,一手背在身后,眺望着官道上渐行渐远的裴本之一行人,装过头看向潘德善。

他的眼神多了一些深思,似乎是要将潘德善整个人看穿。

这让潘德善不由的默默低下头。

朱允熥幽幽道:“裴本之该如何用,还需奏明了朝廷。”

低着头的潘德善张张嘴,想要解释一句。

朱允熥的声音却再次传入他的耳中:“听说,你的实验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潘德善当即点头道:“回殿下,都已经预备好了,只等殿下和诸位随行官员过去一观。”

朱允熥笑笑:“扬名立万,功在千秋,值此之际,一同去吧。”

潘德善躬身让路,心中也多了几分期待。

未几。

兰阳县外一处坡度颇高的地方,已经被县衙差役和官兵给清空。现场除了忙活着的力夫,便是一众还留在兰阳县,以待皇太孙随时召见问询施政的随行官员们。

此时,所有人都将目光投注到坡地上下的那条明显是被人为塑造出来的两条水道上,众人窃窃私语,不时的对以黄土垒砌,坡道下游铺设泥沙的水道指指点点。

此次跟随朱允熥西巡并赈济六府灾情的随行官员,并非各部只出一两个人,而是各部司衙门都出了数目不少的官员随行。

此刻在这片坡地水道旁。

尤其以另外几名工部的官员,是受到往日不曾有的追捧,被一众随行同僚围着询问各种事项。

“关兄,你也是工部的人,你觉得潘郎中这束水冲沙的治河之法,真的有用?”

一名户部的随行官员,目光忧虑的拿着工部姓关的主事询问起来。

户部的人视线不时的看向两条水道其中一条有着几道横断阻挡的水道。

按照潘德善之前对他们做出的解释,那几道阻挡,便是日后要在黄河河道上修筑的大坝,用以约束河水,存储河水,而后抬高水流速度。再配合三门峡下游平原上,黄河河道的收缩,来不断的冲刷河床淤泥积沙,起到深挖河床,平镇洪水的作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