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85)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道理似乎是可行的。

然而,在场哪一个户部的人看到那一道道代表着大坝的阻挡,不是想看到了一堆堆的真金白银要从户部花出去,然后才能变成黄河河道上的一座座大坝。

还不说黄河下游,那绵延数千里用以约束河床河水的层层大堤。

这些可都是要真金白银的撒出去,才能看得到的事情。

工部关主事迟疑犹豫了一下,最后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我等这些日子也在商议讨论潘郎中的束水冲沙之法。按理说,只要水流速度足够快,就能卷动黄河下游河床下的淤泥积沙。”

围着工部众人的随行官员们,闻声之后,纷纷停下了商讨,目光皆是转向了关主事这边。

工部关主事也没有让同僚们久等,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只是,黄河何曾能被人力约束,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我等目下最担心的,还是此法到底能否应用于黄河之上。

又或者是,目下修好黄河上的层层大坝,修好下游的河堤,能保一时太平。可一旦有百年未见的大水到来,又能否抵御的住?

毕竟,就连潘郎中也知晓,黄河类人,喜怒无常,受天时影响,至今也没人能摸透黄河脾性究竟如何。今日全其事,可否能保来日之功?”

随着关主事将工部余下随行官员的心声说出,现场不免发出一阵感叹和认同。

如果黄河是能够凭一日之功,便能全万世之事,那么黄河也就不用朝廷年年下大力的折腾了。

“既如此,便让潘德善多试几次,在这水道上倒下的水,大可一次比过一次,看看到底能承受几何?”

正当众人讨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朱允熥的声音,悄无声息的从所有人的身后传来。

众人心头微微一震,连忙转过身,只见皇太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领着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潘德善,已经是出现在此处。

“臣等参见殿下。”

这种在学堂上趁老先生不在与同学交头接耳,却不想被先生从学堂后面出现,给抓了个正着的感觉,实在是让每个人都感到慌张。

朱允熥却是随意的挥挥手:“干系社稷之事,自然会有不同的意见,孤也能容得下争议。只是,若验证无误,那就说明将会是个万难之局下的好法子。无论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那就是好猫!好法子!”

一众随行官员心中松了一口气,齐齐躬身抱拳。

“殿下贤明,臣等遵令。”

朱允熥侧目看向身边的潘德善:“你且放手去做吧,孤就在这里看着。”

潘德善心中泛起了许多的感想。

最终,全都化作一声沉稳的回答:“臣绝不教殿下失望!”

说罢之后,潘德善便挥袍转身,越过人群,到了早就垒砌架设好的水道顶部。

早源头处,早有潘德善让人准备的一口口装满水的大缸。

潘德善昂首挺胸,双手高举:“本官幸得殿下赏识,献束水冲沙之法。今日,又得诸位同僚观望审视,若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拨冗指点。”

说是要人指点,可潘德善脸上却是一片自信。

在众人的拱手期待中,潘德善大手一挥,便立即有几名官兵,抬着最小的一口水缸到了水道上游源头。

潘德善高声道:“此乃比照黄河平日水量试验,诸位且看。”

随着潘德善的一声高呼,那些个官兵已经将水缸倾斜向没有模拟大坝和多重河堤的水道上游,旋即水柱便从缸里倾泻而出,灌入水道里。

水缸的口子是贴着高起的水道顶部,这是为了更好的仿照黄河水流流速,而不是徒然激流而下,失了真实。

在众人的注视下,水流一点点的从水道的上游流淌下来。

一路极速流淌到了比照黄河三门峡的位置,水道两侧的泥沙被水流不断的带下,随后流速徒然变慢,从上游裹挟的泥沙便一点点的沉积在下游的水道里。

等到上游断了水源,下游水流散去,下游水道里的泥沙肉眼可见的抬高了半分。

试验的结果很清楚,将黄河下游河道河床不断抬高的原因,清晰的模拟了出来。

而潘德善却是不停,又高声道:“诸位,接下来便是自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大水,冲刷本官所要建造的黄河河道。”

这才是重头戏!

随着潘德善开口之后,所有人几乎是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看向那条明显比先前那条水道更窄,且有着一道道大坝的水道。

五十年一遇的大水,倾泻而下。

大坝阻拦,抵御‘洪峰’,乃至‘三门峡’位置下游,‘洪峰’削弱,流速却在可控范围,不断激荡的水流,卷起一层层的泥沙,不断的冲刷,终至水流停下。

水道完好无损!

泥沙冲刷三四分之多!

第一次试验结束,官兵们手脚麻利的将上游大坝后的存水吸干,重新铺设下游水道里的泥沙。

“此乃百年一遇大水,诸位且看。”

潘德善的声音越发的大了起来。

在场的随行官员,已经是不由自主的挪动脚步,想要离着试验的水道更近一些,好看的更清楚一些。

水量更多,流速更快,声势更大。

随行官员们结群,从上游不断的向着下游挪动脚步。

堤坝无碍,河道稳固,‘三门峡’以下,水流被严控在河堤高度以下,泥沙翻滚如浆,不断的被一股一股从上游流淌下来的水流冲刷带走。

等到最后,水道完好无损不说,下游的泥沙更是被冲刷走了超过半数。

已经有人开始倒吸凉气。

尽管眼前所谓的试验,与真实的黄河有些云泥之别,可道理却是相同的。

潘德善却没有给这些人更多喘息的机会。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模拟千年一遇的大水,已经从水道上游宣泄而下。

水道开始有些了肉眼可见的颤动。

大坝也出现了溃烂的地方,只是依旧坚定在汹涌的水流之中。

到了下游,整个‘河床’似乎都被卷了起来,河水裹挟着泥沙,终于是漫过了以潘德善治河之法修建的缕堤,更有些地方在经受了前两次大水冲刷之后,这一次终于是出现了溃决的现象。

只是很快的,缕堤后面的格堤便将涌出缕堤的河水挡住。远处的遥堤,更是护住了大水最后的奔涌之势。

几名官兵,装模装样的按照潘德善的指点,在缕堤决口的位置后面,开始玩起了泥巴,修了一条条的月堤封堵决口。

待到官兵们玩的满身泥水,水流也终于是流淌干净。

“河道泥沙竟然几乎全数被冲刷干净!”

“算下决口的宽度,在黄河之上会有多宽。”

“此法……此法……”

“当真能成?”

“算出来了!算出来了!”

“千年一遇大水,决口宽有一百五十丈。”

“此法可行矣!”

这不是真的黄河,这不是不远处明目可见的黄河大堤。

无数的随行官员在心中不断的念叨着,可眼前比照黄河河道修建的水道,却又明明白白的摆在他们面前。

道理都是相同的。

潘德善治河之法的依据,也是经过了刚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试验。

就连最开始还持迟疑态度的那几名工部随行官员,这时候也开始怀疑自己等人的犹豫是否正确。

站在坡上的潘德善,这时候同样面露激动。

自己的治河之法没有问题,是真实可行的。而真正让他激动的是,眼前这些随行的朝中同僚,所表露出来的震惊和意外,以及不时对自己投来的敬佩的目光,让潘德善开始一次次的确信,自己的治河之法将会在数千里黄河两岸被使用起来。

朱允熥目睹着所有的实验,观察着这些随行官员们的态度变化。

在因为震惊和意外之后的短暂沉默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