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679)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什么时候,大明朝的宗亲还要在秋雨之中卫戍宫廷了。

汤燮是知道前些年,在外有子的宗室藩王纷纷奉召携子回京,又将这些个藩王世子留在京中,在大本堂学习课业。

只是,这些个天潢贵胄竟然也要经历军中历练了吗。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直以都督府散骑官身,留在凤阳城的汤燮,显然是不清楚应天城这些年的变化。

只是这时候,他满心都是父亲薨逝后的悲痛,也只是稍稍的疑惑了片刻,便紧跟在朱尚炳身后往宫中赶去。

雨。

愈发的大了。

落在人的身上,有着刺骨的寒冷。

汤燮跟在朱尚炳身后,从西安门入宫,穿过西上门,进了西华门,便到了武英殿、六科廊、税署这一片。

朱尚炳在头前领着路,到了六科廊附近,他便停下了脚步。

跟在后面的汤燮有些迟疑,他虽不常来应天,却也知晓宫中的布局,这里并非是三大殿,也非皇帝寝宫。

朱尚炳回头看向汤燮,笑了笑说道:“想起来今早熥哥……也就是太孙,他去税署这边了。哦对!燕世子朱高炽如今是税署的署正,他们两这会儿定然还在税署,我得去和他们说一声。”

汤燮点了点头,随后才反应过来:“太孙殿下!”

那可是自己的侄女婿啊。

朱尚炳点头道:“散骑便随我一同去吧。”

两人商量好后,便转向六科廊旁的税署而去。

此刻税署里,朱允熥还在观雨。

朝中新政已经进入持久战的阶段,就如同这一场秋雨之后,万物归寂的寒冬就会到来。一切都将被埋藏在大雪和泥土之下,等到春日的到来,才会真正的恢复生机,孕育出一个新的世界。

“应该再种几株芭蕉的。”

朱允熥忽然开口说了一句。

朱高炽歪头看着他,低声道:“你也不像是会说雨打芭蕉,好一个秋的人啊。”

“只许你附庸风雅,不许我雨打芭蕉?”

朱允熥当即反驳。

脚步声,送税署外砸了进来。

雨滴声愈发的大了。

浑身已然湿透的朱尚炳和汤燮两人,疾步跨进税署,进了庭院之中。

“炳哥儿!”

朱高炽蹭的站起身,皱紧眉头看向雨水不断从身上落下的朱尚炳,又疑惑的看着被他带进来的陌生人。

朱允熥却是立马认出了汤燮,心中不由一沉,早已尘封的记忆突然苏醒了过来。

他一个弹步,便已经是从藤椅上站起,且冲到了庭院之中。

朱高炽抬起手,正要说雨大有寒气。

汤燮已经是跪在了地上。

“殿下!”

“家父信国公,薨逝……”

还在廊下的朱高炽心中一惊,顿时明白了熥哥儿先前的举动。

看着跪在雨中的汤燮,任由雨水拍打在他的肩背上。

朱允熥眉头皱紧,看向眼前的炳哥儿。

朱尚炳会意,立马弯腰伸出双手将汤燮拉起来。

“四叔随我去面圣。”

朱允熥也不多言,只是沉默的向着税署外走去。

“伞!”

朱高炽这一会儿已经是叫了税署的官吏,拿着好几把大伞出来,他自己撑着一把伞到了朱允熥身边。

“是不是该问问皇爷爷在作甚,然后为汤四叔换一身衣裳,再过去?”

朱允熥摇摇头:“爷爷更想第一时间知道信国公薨逝的消息……”

老爷子是个重情义的人,过往他曾经给过很多次机会,只是那一帮淮右的老兄弟们忘了他们为何要创立大明。

所以最终,老爷子背上了一个凉薄兄弟的名声,只是没人敢说,没人敢言,却在人人心中。

而朱允熥在猛然醒悟,信国公汤和已经薨逝的消息后,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大明的创立者们,纷纷都已年事已高。

汤和不是第一个薨逝的开国功勋,但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帝国似乎进入到了一个真正的转换蜕变期。

此时的雨越下越大。

宫中除了那些值守各处的上直亲军卫将士,便只有守在一处处宫殿廊下的内侍和宫娥们。

四下里无人走动。

当朱允熥带着汤燮一路到了乾清宫。

远远的,内宫总管孙狗儿就望见了四人。

孙狗儿咿呀一声,脸上带着惊讶,赶忙取了一把伞撑开,冲进雨中:“殿下这是怎了,竟是浑身都湿透了,秦世子也是一样。老奴这就叫人送姜汤过来,为殿下、世子驱寒。”

说着话,孙狗儿的眼神却是不断的打量着和朱尚炳同撑一把伞的汤燮。

这人他认识,是信国公的第四子。

虽然只是在太孙大婚的时候见过一面,但孙狗儿还是记住了。

信国公薨逝了。

经于人情世故的孙狗儿,一眼就看明白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了两句,孙狗儿便低声开口道:“陛下正在后殿,刚刚哄睡了小世子和世女,现与太子爷在前殿弈棋。”

朱允熥嗯了一声:“再取几件衣裳过来,孤先带着汤四叔面圣。”

孙狗儿连连点头:“老奴这就去办。”

说了一句,孙狗儿却是未曾挪动脚步,而是继续道:“是否先瞒住太孙妃她们?”

朱允熥轻叹一声:“此时孙大伴去做便是。”

汤燮这时已经被带到了寝宫前。

他自知身上满是雨水,不敢入殿,带入寒气,便跪在了殿门前。

“臣,信国公四子,都督府散骑,汤燮。

入京求见陛下,报丧。

家父,大明大明开国功勋、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俸禄三千石,信国公,日前薨逝。”

……

第四百七十四章 钟山功勋陵

汤燮悲戚的声音,在乾清宫外响起。

大明信国公薨逝。

终于是传到了皇帝的寝宫里。

孙狗儿手抱着几件干衣裳,领着两名手提驱寒祛湿姜汤食盒的小内侍,压着脚步声到了宫殿门口。

大明正式从一个时代,走向了另一个新的时代。

皇帝寝宫外的长廊,雨水连成串的从斗檐上落下,哗啦啦的砸在宫中金砖上,发出不同的音节,汇聚成了一曲哀乐。

雨声。

唯有雨声。

乾清宫内,只有那连成串的雨声不断的回响着。

朱允熥止住了孙狗儿想要上前送衣的举动,默默的看着跪在宫殿门前的汤燮,举目看向因为雨天而显得幽暗的寝宫。

“你今日心思有些不定,如同臭棋篓子。”

摆出大龙,开始绞杀太子的朱元璋,面带笑容的手执黑子悬于棋盘之上,此手一落,满盘输赢将定。

朱标眉头皱紧,久久难舒,摇头低声道:“或许是今日秋雨,扰了儿臣思绪。”

朱元璋眨眨眼,终究是没有落子,似是在想着旁的事情。

而在这时,寝宫外的呼喊声也已经传了进来。

“……”

“……信国公,日前薨逝……”

汤燮的报丧声,飘进了寝宫里。

哐当。

朱元璋执子的手微微一颤,黑子落空,砸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汤……”

朱标脸色一紧,赶忙起身到了老爷子身边,伸手扶住老爷子的手臂和肩膀。

“汤大哥……”

朱元璋满脸迟疑,眼底却是不断的流露着悲痛,手臂颤巍巍的翻转着抓紧太子的手掌。

他转头抬起,双眼看向朱标,似是请求的说道:“信国公……信国公他!是他吗?”

朱标此刻亦是满脸悲痛,默默的点了点头。

他是宗室嫡长,自幼便是在那帮开国功臣们眼前长大的,乃至于后来娶妻生子,又久居应天监国政务,对这些为朱家打下大明江山的功勋们,自是无比熟悉,也情感深厚。

朱元璋抓着太子,几度摇摇晃晃才站起身,深吸了一口气,微微闭上双眼,将胸中的那一口浊气长长的吐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