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816)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今天不做生意了,客人去前头刘老头那边吃东西吧,他家的比老头子做的好吃。”

张辉加紧时间往嘴里扒拉着碗里的食物,老汉儿则已经开始收拾了起来,有了客人到跟前便是挥手指向远处的刘老头摊位。

等张辉刚刚吃完了东西,老汉儿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吃完没有啊,赶紧的别耽误俺回家抱孙子。”

张辉翻了个白眼,将桌上的铜板收进袖中,端着碗到了老汉儿的锅炉旁,自己盛了一瓢水将碗勺冲洗干净放进箩筐中,便开始帮着老汉儿收拾起摊位来。

他看着忙碌的老汉儿,心中清楚,这个老头子是察觉出了异样,也明白了自己并不是个说书的。

但这个老头子啊。

当真是越老越是人精。

“这就是老头子的家了,你可得记住了,晚上别忘了过来接老头子去王府里头转转,这辈子连衙门都没进过,没成想竟然还有机会去一遭王府。”

城中某处院子外,老汉儿将自己的摊位家伙事放在一旁的墙角,拉着张辉小声的叮嘱着,脸上流露着喜悦和期待。

张辉点点头:“放心吧,等着我过来找你。”

说罢,张辉退出院子,看着老汉儿进了里面的屋子。

这才走到墙根处,伸手从怀里取出一枚银锭子随手一抛。

院里传来哐当一声。

那银锭子便落进了老汉儿的那堆家伙事里头。

做完了这一切,张辉如释重负。

覆巢之下无完卵。

今晚的太原城还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乱子,出现怎样的乱局。

老汉儿是个老实人,老好人了一辈子,不该在孙子都还没长大成家立业前,这好好的一家子就没了。

当他走出老汉儿家所在的小巷,已经有两名麾下等在了巷口。

张辉压住头上的斗笠,低声道:“派两个人今晚在这边盯着,别让生出什么事情来。”

等候在此的麾下有些疑惑,百户官可不像是这等有着慈悲心肠的人。

但锦衣卫内部却又是最规矩森严的,上下等级分明。

两人当即颔首:“属下明白。”

等三人走到城中主街上,只见早已经是热闹非凡。

尽管当下太原城被皇太孙一纸行文给封了城,可太原城里的官府衙门,对于晋王府生辰一事,还是给足了重视。

街面上处处张灯结彩,好似是要提前过大年一般的喜庆热闹。

今天同样是天公作美,满天无云。

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在街道两侧一路排到了巍峨的晋王府前。

此时方才过午,城中各处官宦、缙绅、商贾人家便已经开始驱赶着马车,将一车车的贺礼送往晋王府。

人太多,贺礼太多。

以至于城中有些地段开始出现拥堵的情况。

张辉三人贴着路边走动着,他忽然开口道:“炆废人的夫人也有了身孕,今晚还不知道城里会怎么样,也派了人过去盯着吧,别出现什么意外。”

“属下遵命。”

叮嘱完了事情,张辉这才放下心来。

“走吧,咱们去晋王府等着。”

……

太原城外。

北巡行在大营的中军大帐里,朱允熥已经罕见难得换上了那身老爷子赏赐的明黄常服。

帐外,被挑选出来的部分行在文武官员,已经在内阁大臣高仰止、景川侯曹震的带领下,与一支千户所兵马集合完毕。

帐内。

很少会穿上这一套装束的朱允熥,张开双臂,任由田麦伺候着为自己系上玉带。

“暗道那头要派人盯着,今夜之前万不能出了事。”

田麦点点头:“臣下已经安排好了人手,只等今夜晋王府发出讯号,营中大军便可冲入太原城中。”

“三叔晋王府三护卫兵马,现在到何处了?”

朱允熥目光深邃,望着铜镜中的自己,低声询问着。

田麦不假思索,开口道:“今早送来的消息,晋王府三护卫兵马已经到棋子山附近,距太原城不过四五十里的路程。”

朱允熥思索了片刻,点头道:“这么说今夜便能到城外了。”

田麦嗯了声,担忧的重复着:“等今夜城中发出讯号,镇远门那边就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行文调令,接管镇远门。

不论今夜城中如何,殿下不可再亲自上阵,臣等自会誓死护卫殿下安危。”

朱允熥目光幽幽。

却很是干脆的点着头。

“你放心!孤绝不以身犯险!”

……

第五百六十章 入夜前

滋啦滋啦。

小院里的厨房,不断发出烈火热油的翻炒声。

火焰在铁锅里翻滚着,铁勺在朱允炆的手中不断的律动着。

君子远庖厨的事情,早就因为他在中都没有食物饿着肚子的时候被忘记了。

秋娘被裹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站在厨房门口,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望着正在为自己烹饪食物的男人。

朱允炆手上的动作很快,三两下一盘腊肉炒蒜薹便已做好。

将做好的菜都放在一个托盘里,朱允炆却是动作不停。

一边清洗着过,一边忙着回头看向站在门口的秋娘。

朱允炆皱着眉,轻声道:“再做一个汤就好了,厨房里油烟重,你快去屋子里待着。”

秋娘默默的摇着头,双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的放在肚子上:“就想待在二郎身边。”

“傻丫头。”朱允炆苦笑着脸:“等下吃完饭了,我出去一趟,你在家里安心待着,哪里都不要去。”

秋娘颔首,低声道:“二郎是要去三王叔生辰宴吗?”

朱允炆这时候已经刷好了锅,开始往锅里倒油。

油热了。

汾水里的大鲤鱼整条下锅。

又是一阵滋啦滋啦的声音。

朱允炆静静的关注着锅里鱼肉的熟度,转头看向秋娘,摇了摇头:“去不得,就是在外头看看情况罢了。”

说完,朱允炆开始将锅里的鱼翻面。

翻过身,鱼的一面已经被油炸的金黄。朱允炆转身到了灶台后,小心的整理了一下锅底的柴火,而后重新站在锅前。

秋娘面有犹豫,轻声询问着:“会有危险吗?”

“能有什么危险?”朱允炆笑了一声,安慰道:“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大军,今晚王府里头都是达官显贵,官府也定然会在城中布置差役巡防,不会有什么事的。”

秋娘望着站在灶台前忙碌的朱允炆,眼睛里浮现担忧的神色。

她的脸上满是犹豫,踌躇许久。

秋娘才终于开口道:“那地窖里的地道……”

滋啦……

将鱼两面都煎好的朱允炆,刚刚将一盆清水倒入锅中,一阵滋啦声中升起一团白烟。

他有些意外的转过头,看向脸色紧张的秋娘,眉头不由渐渐皱起。

朱允炆轻叹一声,将一旁的豆腐和几片青菜倒入锅中,盖上锅盖,转过身走到了秋娘面前。

“那是我们保命的东西,有这个在,太原城就不会出什么大事。”

朱允炆想了很多,最后还是没有将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

秋娘不太懂,那条地道很黑很长,以至于自己没有勇气去看一看地道的尽头会是什么地方。

她低语道:“昨夜你也很久才睡着。”

朱允炆目光闪烁,握住秋娘的双手:“放心吧,等过了今晚,说不定我们还能赶在年前回家的。”

“真的吗?”

秋娘有些期待,却依旧紧张不安。

朱允炆重重的点着头:“一定会的。”

说罢,他转头看向热气腾腾的灶台。

“鱼汤快好了,先回屋收拾一下桌子吧。”

秋娘点点头,情绪复杂的向屋子走去。

朱允炆赶到灶台前,揭开锅盖。

一股蒸汽扑面而来,伴随着那新鲜的鱼汤豆腐香味,止不住的往鼻子里钻。

撒了一把葱花,铁勺并着筷子,将鱼盛碗中,鱼汤和豆腐一勺一勺的盛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