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85)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更何况明眼人谁看不出来,皇帝现在对这位淮右郡王已经是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算是今天,皇帝将那决定说出口,他们都不觉得意外。

甚至于,他们更是觉得,今日皇帝只给了淮右郡王观政朝堂的权力,已经是极为克制了。

看着眼前众官的附和之声。

朱元璋终于是心满意足,第三次拍起了朱允熥的肩膀。

随之,身后传来太子爷老爹的轻咳声。

朱允熥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赶忙转过身,跪拜在了老爷子面前。

“孙儿允熥,谢恩!”

见着朱允熥这般乖顺的表现,朱元璋已经是笑得两只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

连连摆手:“好好好,快起来,快起来,别跪着了,地上凉。”

一旁的孙狗儿,立马上前,伸手搀扶住朱允熥,亦是语气欣喜道:“殿下快起来吧,陛下对您可是疼爱有加啊。”

朱允熥缓缓站起身,对孙狗儿投去感谢的目光,随后便垂手拱立在老爷子身边。

朱元璋乐呵呵的笑了一声,转身又如田间老农一般,盘坐在了书案前。

他观察了一番在场臣子们的表情,随后看向不曾发言的太子爷朱标,在所有人都没有料想到的情况下。

朱元璋表情平复下来,平静道:“太子爷你走吧。”

皇帝的一句话,有一次的牵动了在场臣子们的心弦。

陛下这又是要闹哪一出?

太子爷朱标,却是笑吟吟的抬头看向老爷子,他已经猜出了老爷子接下来的打算。

只见朱元璋缓缓说道:“太子爷今日便启程去关中巡察吧。”

说了一句,朱元璋转头看向在场的各部司官员:“吏部、户部、兵部、都察院回了衙门,抽调官员,随太子爷一并离京吧。叫了亲军诸卫,抽调兵马,护卫太子爷。”

今天被皇帝弄得心态起起伏伏的官员们,这时候已经没了半分的脾气。

原本前几日才定下来的,太子爷下旬才会离京前往关中等地巡察,如今突然直接提前到今天,现在立刻马上。

皇帝还是那个皇帝,那个所有人都捉摸不透心思的大明朝开国洪武皇帝。

被点到名的詹徽、赵勉、茹瑺三人,当即领命。

詹徽是吏部尚书,但如今也兼着都察院的都御史的差事,所以吏部和都察院的事情,都要他去安排。

面对突入起来的太子爷离京,众人这时候心中倒是有些反应过来。

太子爷离京巡察关中等地,皇帝身边自然是却了人手帮着梳理朝政。

那么先前让淮右郡王观政,有因为贡献了大蒜素的功劳,也有顶上太子爷出京之后空缺出来的差事的意思。

不由的,众人对皇帝的那份心思,又重了一份。

大明朝如今的一切,还是都在皇帝一人掌控之中。

太子爷朱标这时也起了身,跪在众官前头,俯首领命。

朱允熥在一旁看得是头皮发麻,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老爷子今天这一来一回之间,无形中就办下了这般多的事情。

朱元璋却好似无事人一样,挥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准备吧,咱要与太子爷临行前说上几句话。”

众官俯首告退。

等到众官离去之后,朱元璋这才幽幽一叹。

他的目光有些深邃的看向站在一旁的朱允熥,随后又看向跪坐在面前的太子爷。

最后,当着太子爷和朱允熥的面前,叫了孙狗儿到面前。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哼哼两声:“传旨东宫,太子爷离京启程在即,太子妃当为太子爷祈福祝祷,即日起于东宫抄录经文,直至太子爷返京。”

随着朱元璋的决定说出,不论是朱标还是朱允熥,心中皆是泛起一片涟漪。

朱元璋却是又道:“太子爷离京,广陵郡王无人管教,即日起停下出宫学习兵事之事,只在大本堂入学。”

又是一道口谕说出。

太子爷无声的轻叹着。

他抬起头开口道:“父皇,儿臣先回东宫收拾细软物件。”

朱元璋直接开口拒绝:“你去乾清宫歇息片刻,咱让孙狗儿叫人去东宫替你收拾。宫外准备妥当之后,你便出发吧。”

说完之后,朱元璋目光直视太子爷。

朱标亦是迎着老爷子的注视,父子二人目光对视,无声的交流着。

最后,太子爷轻叹一声,起身作揖:“儿臣这便去乾清宫。”

“去吧。”

在朱允熥转身恭送下,太子爷朱标慢慢的走向中极殿外。

恰是这时,背对着殿内,行到殿门口的太子爷,却是清晰的听到身后传来老爷子的声音。

只见朱元璋面朝着朱允熥,幽幽道:“这是最后一次,绝无下次,你懂吗?”

第九十九章 朝堂班底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老爷子的声音在耳畔回荡着,朱允熥默默转头看向中极殿殿门处。

只见太子爷老爹已经是摇着头走了出去。

他想到了上一次,在乾清宫那晚陪着老爷子吃冰食,然后聊的内容。

‘打断了骨头连着筋。’

不由的,朱允熥眉头一跳,转过头之后目光若有若无的,看向先前被孙狗儿放进酒壶的那个红漆木箱子。

想到最大概率的可能,朱允熥眉角止不住的跳动着。

就在他抬头看向老爷子的时候,却迎着朱元璋那双明亮似是能看穿天下所有人心思的目光。

朱元璋从嗓子里发出两道干瘪的笑声:“话,咱都和你说了,你如今也大了,道理都懂。”

朱允熥颔首拱手:“孙儿晓得。”

自己从金吾后街那边赶回来后,要通过国子监监生兰苗,来追查前后缘由,却被老爷子给打断拦下开始。

老爷子后面让太子爷老爹即日离京,要太子继妃吕氏在东宫誊抄经文祝祷祈福,禁了朱允炆出宫的权力。

这一切,都是在做敲打。

也如老爷子所说的,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然而这一次基本都可以断定,西安门外的事情便是吕氏那边在幕后插手推动的了。

他很怀疑吕氏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智慧,能看懂今日老爷子做出的安排。

依着自己先前的意思,便是通过监生兰苗将这件事情一查到底,最后铁证如山一举将那人扳倒,消除一切后顾之忧。

朱允熥看向面色忽然流露着一丝丝老态的老爷子。

老爷子是动了恻隐之心,念及家人亲情了。

或许,今日定下让自己观政,除了之前那两点原因外,更多的是为了安抚自己。

朱元璋注视着沉思良久的皇孙,带着些疲倦挥挥手笑道:“如今你老子要去关中那边给你二叔擦屁股,宫里头咱就要少一个帮手,你得给咱顶上来。”

朱允熥躬身抱拳,俯身开口:“孙儿能为爷爷分忧,乃是孙儿应尽的孝心。”

皇孙纯孝仁德。

这让朱元璋很是欣喜,笑着拍拍朱允熥的肩膀,吩咐道:“回头你便随咱上朝,先在朝堂上多看多学,下了朝便陪着咱批阅奏章。当年你老子和你差不多大的时候,也随咱处理这些事情了。”

朱允熥听到批阅奏章,眉头不由一跳。

他想到了太子爷老爹每日不是奏章就是朝政的场面。

一时间,心中倒是生起了些畏惧。

他小声开口:“孙儿如今尚不知国朝政事,安敢轻易批阅朝堂臣工奏章。”

说到这里,他倒是想起一件事情来。

内阁制度。

似乎后来,也是因为大明朝的皇帝们不堪朝堂重负,才会逐渐加强这个机构的权力,最后成为了能主宰大明江山的权利中心。

只是自己如今身份在这里,自然不可能将皇家的权力让给内阁,但组建内阁雏形,促使朝政效率更快,倒是可以尝试的。

朱元璋亦是瞧出了朱允熥这时候在琢磨小心思。

呵呵一笑,斜眼幽幽开口道:“你小子又在想什么?你老子给咱批阅奏章这么多年,也没见出过差错,你是要偷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