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庭春昼(16)

作者:阮阮阮烟罗 阅读记录

敏妃走近侍站在太后娘娘身边,向宫人们捧着的四五幅画像匆匆扫了一眼,见她们虽个个是世家大族的嫡女,一水的容貌美丽、家世显赫,但并没有出身独孤氏的,暗暗松了口气,假装认真赏看了一番,陪着笑道:“臣妾瞧着个个都好,实在挑不出头筹。”微顿了顿,又觑看着太后娘娘神色,似打趣说道:“不若请陛下来瞧一瞧。”

太后娘娘笑睨了她一眼,“胡说,给韫玉选妻,他一个做叔叔的来瞧什么!”

敏妃小小试探下后,见太后娘娘原来不是在给圣上选美,心中立时欢喜起来。她忙笑着向太后娘娘告罪,又说了些永宁郡王已长大成人、是该娶妻成家的讨喜话后,对太后娘娘建议道:“娘娘若看花眼了,何不请郡王殿下来亲自挑选?”

太后娘娘叹了一声:“韫玉这孩子心性柔软,看什么都是好的,在他亲自挑选前,得哀家这个做祖母的,先给他把把关,把些品性不佳的先筛出去,免得他不慎选了个河东狮做郡王妃,闹得家宅不宁。”

敏妃“是”了一声,十分敬服道:“太后娘娘思虑长远,是臣妾想得浅了。”当下就和太后姑母认真品评起各家闺秀的相貌才学等,将刚入殿时心中的疑虑忐忑全抛到爪洼国外了。

紫宸宫中,太监进忠捧着新沏的茶水,正欲往圣上召见大臣的勤政殿走,迎面见宫女姜烟雨走了过来并对他说道:“你师傅像正有事找你,这碗茶,我替你去送吧。”

进忠记着师傅暗地里的嘱咐,心里知道圣上喜欢姜烟雨在跟前伺候,就笑着应下并道了声“有劳姑娘”,将茶盘交捧在姜姑娘手中,转身寻师傅去了。

如今已是二月初,慕烟在御前当差有十来日了,将端茶递水这一类的简单伺候差事,已做得十分娴熟。低首入勤政殿如仪奉上热茶后,她就垂首退站到一边,似是没知觉的泥雕木偶,然而专心凝神,一字不落地听着殿内君臣商谈的诸多国事。

一件件军国大事议毕后,礼部尚书向圣上另禀报了一件事,民间有百姓将打捞出的昭文太子遗体安葬在白澜江畔并偷偷祭祀。皇帝听了轻嗤一声:“燕太子这般误国误民,还有百姓怀念祭祀,等朕哪日驾崩了,岂不是天下人都要为朕哭瞎眼睛?!”

慕烟爱重皇兄,听启帝如此讥讽侮辱兄长,自是心中痛恨。她垂首暗暗忍耐时,听启朝大臣们皆道陛下千秋鼎盛,请陛下勿要做此不详之语等等。

而关于如何处置那些祭祀前燕太子的百姓,有大臣建议圣上严惩,以儆效尤,也有大臣建议圣上宽松处理此事。提议宽仁的谏议大夫鲁敬,曾是前燕旧臣,慕烟尚是被父皇宠爱的小公主时,有听过这人的名字,启朝朝堂里,如鲁敬这般的前燕旧臣并不是孤例。

诸大臣各执一词时,丞相李德度亦偏向宽大处置,他拱手向圣上,委婉地斟酌着言辞道:“依老臣之见,陛下对此事宜轻拿轻放,不宜大动干戈。前燕昭文太子虽无治国领军之才,但为人宽厚,在百姓中声名颇佳,当初陛下在白澜江未留其性命,民间对此就有微词……”

皇帝冷声嗤笑,似是漫不经心,又似微蕴薄怒,“民间有关朕的微词还少吗?!”

朝臣们自也听过不少关于圣上的传言,因听太多,都不知圣上这会儿指的是哪一桩,俱讷讷低头,不敢接话,在圣上摆手令退时,如逢大赦,忙不迭皆退出了勤政殿。

御案前乌泱泱的人头一时一扫而空,皇帝眼前清净了些,拿起手边的茶碗,一边揭盖喝着茶,一边瞥看向一旁垂首侍立的宫女,默默瞧了她一会儿,说道:“朕记得,你似乎原是前燕的宫女?”

御前宫人必会受到详细的身份调查,周守恩定一早就查清她的“来历”并禀报了启帝,慕烟此刻忽然被问,也不惊惶,就依着姜烟雨的身份说道:“是,奴婢曾在前燕宫中花房劳作。”

皇帝饮着茶问道:“你对那前燕太子怎么看?”

在慕烟心中,皇兄慕言是天下最好的兄长。她知李丞相有几句话没错,皇兄确实并无治国领军之才,无法挽救日落西山的燕朝,可天下本就无十全十美之人,皇兄宽厚仁义之心,世间少有人及。

慕烟恭声回答皇帝道:“奴婢在燕宫中只是个低等的花房宫人,从未见过燕太子,只是听人说他性情宽厚,就和方才李丞相说的一样。”

“去年在白澜江,李相就曾谏请朕不杀燕太子,如此既可安抚人心,朕也可得个宽仁名声”,皇帝衔笑说罢后,执盖撇一撇茶水浮沫,淡淡地道,“不过,朕没答允。”

第13章

启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却仿佛是黄蜂毒针蛰刺在慕烟心头,低着头的她,一瞬间甚至感觉眼前发花,身子也微颤了颤,幸而启帝似是正想事,未曾留意察觉。

启帝所想的,似乎与燕太子有关,且并不是什么能使人开怀的往事,他抿了口茶,语意微沉道:“人人都说燕太子宽厚仁义,但朕看来,他更像是个神神叨叨的疯子。”

面对这又一句讥讽侮辱之语,这一回,慕烟强定住心神,未曾流露出半分愤恨与心碎。她低头默默时,皇帝也不再分神与那黄泉下的燕太子,放下了手中的茶碗,看向了她。

这会儿不应是她当值,皇帝知道,但也并不疑惑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自在他身边侍奉以来,她就积极得很,常放弃应得的休息时间,主动多担差事、到他身边伺候。皇帝知道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仰慕而想多亲近他,就像小孩子想尽可能黏在喜欢的人身边。

瞧她温顺安静地站在那里,似乎心也会温恬许多。皇帝目光落在她手上,有这十几日的温养和上好药膏涂抹,她手指上的冻疮已经消退,现只留了些微微发红的痕迹,等再将养一段时日,她的十指应就白皙如瓷,如甜白釉瓷。

皇帝心头浮起些暖洋洋的感觉,一时都觉勤政殿中过分暖了,就让她开窗透透气,见她走到雕花窗下,将其中一扇朱漆涂金长窗支起,殿外晴和的阳光透过窗棂连结不断的如意花样,一束一束细密地照在她的身上,令她纤影如剪,平日里几丝不易察觉的细碎发丝,在澄金的日影中俏皮起舞,似是花的花蕊,又似是蝶的触须,活泼逗引着她身后窗外的鲜嫩春意。

正是二月初的时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皇帝瞧着如线春光中的少女与她身后绵延的鲜绿和澄蓝的晴天,忽觉不应与她拘束在这一方静室中,就携她出殿散心闲走,看纤柔早春之景,暖风碧草,如泛茶烟。

和风中走着走着,皇帝想起曾对韫玉说过得空会去他宫中赏看绿梅,却总是被朝事所绊一直未成行,也不知韫玉宫中的绿萼梅落了没有。想到此处,皇帝就乘金辂车出了大内,驾至皇城东苑永宁郡王所居的重明宫。

重明宫中,萧珏正在书室赏看书画,听管事太监陈恭急报圣上驾到,连忙放下手中画卷,又匆匆撩水净手擦干,快步出宫行礼迎驾。皇帝虽就比萧珏大七岁,但看与他隔着一辈的萧珏,总如看孩子一般,亲扶萧珏起身后,如寻常人家闲话般问萧珏正做什么。

萧珏就说自己原正赏看书画。皇帝走进萧珏的书房,见当中的花梨木大案上果然摊放着几幅书画,就走近前看去。皇帝尚未觉出什么来时,侍随他走近书案的慕烟,心头已暗暗卷起狂澜。

这几幅书画,皆是皇兄所作,她熟悉皇兄的书法与画技,绝不会认错。慕烟一时心境复杂,既为看到皇兄旧作心中感伤,又惊讶不解为何皇兄旧作会出现在萧珏的书案上。她默然忍耐着幽戚心绪时,听皇帝问萧珏道:“这是何人所作?”

萧珏回道:“是前燕昭文太子所作。昭文太子工于书画,侄儿不忍其作品损毁绝迹,就设法收藏了一些。”

上一篇:降驴记 下一篇:谁要看他火葬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