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50)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皎皎心想你可真了解我,然后接道:“‘主人忘归客不发’。”

梅任行道:“发乎——‘发言为诗’。”

皎皎终于能脱口而出一句:“‘诗成泣鬼神’。”

梅任行接道:“‘神女去已久’ 。”

皎皎道:“‘久在樊笼里’。”

梅任行见此时正在穿过一片坟地,于是道:“‘里中有三坟’。”

皎皎道:“坟?谁会拿‘坟’开头啊?”

梅任行道:“有啊,你好好想想。”

皎皎于是想了想,然后道:“‘坟垄故人多’。”

梅任行顿了一下方道:“没这句。”

皎皎道:“有。‘相思黄叶少,坟垄故人多’。”

梅任行道:“有是吧?全诗是什么?作者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行了,别想了。又是你自己编的,对吧?”

皎皎道:“诗人的事情,怎么能叫编呢?我写出来不就有了吗?”

梅任行道:“这时候觉得自己是个诗人了?行啊,写吧。”

皎皎则道:“暂时先这样吧。你不是要活到一百二十岁吗?等你一百二十岁大寿‘坟垄故人多’了我再写。”

梅任行道:“不行,我改主意了,不想活到一百二十岁了。”

皎皎道:“为什么?你不是一直很想攀登人类寿命极限吗?”

梅任行顿了顿:“你又不肯为了我多活一些时日,我自己一个人在这边,怪无聊的。你什么时候死了,我就跟你一起死,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皎皎笑道:“原来是为这个,能活多久又不是我可以决定的。再说其实不用那么麻烦,我死了也可以回来看你啊。你就放心活,保一百二,争一百五。等活到一把白胡子了,我还可以拿着它编麻花辫玩,就像你总玩我头发一样。”

梅任行道:“行,到时候你要是敢不回来,我就天天到你坟上弹琴去!”

皎皎道:“每天都能听你弹琴,这不是挺好的吗?”

梅任行道:“我还要摆上一堆酒菜,在你坟前大吃大喝。”

皎皎道:“那你还真是‘老当益壮’啊。”

梅任行忽然猛地嗅了两下:“等等,我怎么好像真的闻到了酒菜的味道?”

此时正至拐角,二人转出这条小路,然后便发现一众石碑中有一位老伯和一席酒菜。那位老伯此时许是醉了,正倚在其中一块之上。梅任行见其上赫然刻着“爱妻之墓”,不免一阵心痛:“老伯您没事吧?”

老伯道:“没事,我只不过是‘坟垄故人多’,有些感慨而已。”

梅任行道:“我和我师妹闹着玩,抱歉打扰到您了。”

老伯挥了挥手:“无妨。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就会知道,弹琴也好,大吃大喝也罢,根本不会有谁回来看你的。”

梅任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于是道:“‘相思了无益’,您还是要多保重身体才是。我看天色也不早了,需不需要我们帮您叫一下您的子女,让他们来接您?”

老伯笑着指了指周围的墓碑:“子女?不是都在这儿了吗?”

梅任行道:“对不起。那朋友?”

老伯摇摇头:“都不在了,都不在了。你说一个人活到这么久,又有什么意思呢?孤零零的,只剩我一个。”沉默片刻又道:“那句‘相思黄叶少,坟垄故人多’可以送给我吗?我虽然还没活到一百二十岁,可再过一个月,勉强也算活了三分之二。等你老了,再让你师妹给你重新写,可以吗?”

梅任行道:“您喜欢的话,就当我们送给您八十大寿的寿礼了。您家在哪里?我们送您回去吧?”

老伯摆了摆手:“不用了,我看你们也是要赶路的。我家离这儿不远,我再坐坐,就自己回去。”

二人告别老伯,继续往回走。梅任行心事重重,转过一个角落时,忽然听见一阵哭声,于是循着声音看过去,只见是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旁边是成堆的碎砖碎瓦,地上则是一只血肉模糊的小猫。小猫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连在一只大猫身上。

皎皎怔怔站着,一动不动。

梅任行连忙握住她的手:“没事,没事。不要看。”

皎皎依然什么反应都没有。

一个男人拿着剪刀从旁边的屋里出来,剪断了大猫脖子上的绳子,又伸手在小女孩背上拍了几下。又有一位妇人从屋里冲出:“打孩子干什么?”然后将小女孩领进屋里去了。

梅任行蹲了下来,伸手抚去皎皎脸上的泪水:“没事了,没事了。”

--------------------

第39章 第 39 章 黄鹤七律

==================================

二人回到船上,顾生寒正在查看控制面板:“你们回来了?我们这就走。”

梅任行道:“怎么了?结界不是还没有归拢吗?”

顾生寒道:“余下的可以不必做了。俯仰山那边传来消息,说师父病了,让我们去穆相府上取药,之后直接回俯仰山。我想再问,通讯却断掉,再也联系不上了。”

梅任行用自己的指环试了试,也没有反应:“就这么直接去吗?是什么药?为什么一定要去他那里?需不需要什么印信?还有现钱也不多了,恐怕要去钱庄一趟。”

顾生寒道:“师父说,什么都不需要,直接去取,一定会给。”

梅任行道:“啊?”

汉阳,穆相府中,管家领着他们到了一处楼前。三人抬头,见牌匾上书“若邻楼”,门两侧则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由暗叹主人风雅。管家一路引至顶楼一道门前,通报一声,便告退了。进了门,见一中年男子坐在上首,手持书卷,气度不凡。三人恭恭敬敬行了上揖礼,穆相放下书卷,略一颔首。

顾生寒向其简述了来意。穆相听罢,神色似有不悦,吩咐了身边的人几句,那人随即退出厅外。

穆相道:“倒也没什么,只是……”

梅任行见其迟疑,忙道:“相爷若有条件,但说无妨,晚辈必当尽力。”

穆相道:“既已罢相,不必如此称呼。叫先生,或者随便什么,都可以。至于条件…… 不如就用一首诗作为交换,如何?”

梅任行暗暗松了口气:“好。我师妹会写诗。”

皎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怎么突然就要写诗了,但想着只要能换到药就好,便道:“晚辈不才,略通一二。不知以何为题?”

穆相看了看外面:“就以‘黄鹤楼’为题吧。七律,限十一尤韵。”

皎皎暗忖,崔颢那首《黄鹤楼》也是七律、十一尤韵,此番只怕是要我与崔颢相较,可那首诗实在难以比肩,遑论超越。相传李白读此罢手,转而去写了《登金陵凤凰台》——当然这很可能只是后世谣传,因为李白虽然没写律诗,但却写了绝句,还不止一首。

顾生寒也想到了这一层:“敢请先生换个题目,崔颢珠玉在前,实难比肩。”

穆相道:“哦?那就有些麻烦了。”

皎皎忙道:“晚辈愿意一试。”

穆相笑了笑,吩咐人搬来桌椅,铺设纸笔。

皎皎坐在桌前,握着笔,心中回想了一遍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愧是千古绝唱,后人实难匹敌。不过崔颢那时格律尚不完善,所以前两联并不合律,但自己这时格律早就完善几百年了,还是严谨一点,照着写吧。可惜自己平时很少练律诗,写起来生疏。

此时外面忽然起了风,皎皎忙按住笔下的纸,又用镇尺将其压住。大雨倾盆而下,不远处的黄鹤楼也因此模糊了轮廓。许是这里的对流层最近不大稳定,皎皎这样想着,摇了摇头,忽然想起阁主带他们看过的平流层景象。驾鹤飞升不过是人们编出来的故事罢了,且不说鹤载不载得动人,便是只有黄鹤自己,也根本飞不到平流层的仙楼,除非鹤和人都死了,成了灵体状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