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59)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纱帐中人沉默片刻,最后只道了一声“确实”,便遣仆童去左案送诗了。大概因为快结束了,所以题目也不像以往是两个字,而是四个字的“月下美人”,限七绝,六麻韵。皎皎觉得昏昏沉沉的,呼吸也变得有些吃力,接到题目后,从案上爬起,强打精神,提笔蘸墨,也没有问这个题目是指人还是指花,一挥而就:

美人如月月如纱,何用空吹半夜笳?

试问孰能逃一死,终归谁是去年花?

仆童将诗取走,呈去纱帐处。此时昙花正好注满,梅任行连忙关上限流器,为皎皎拆下布条和取血针。

纱帐中人似乎说了些什么,皎皎却觉有风声灌入耳中,断断续续,将那人的声音也断成数截,于是趴回案上休息。梅任行以为她是太过劳累,于是将其搂入怀中,道:“我们可以走了吧?我师妹累了。”

“自然,自然。”那人拨开纱帐,走到案边,向二人拱手一揖。

“是你?求诗不成,便想出这样的法子?”

“姑娘当日不愿赐以文墨,在下不得已行此法。并无恶意,只为助姑娘名扬天下。”

“扬不扬名的无所谓,我们要走了。”

“姑娘既觉疲累,不如暂居以作休整?在下已备下上房二间,以候贵客。待姑娘休整好,不知是否有幸能邀姑娘同游,一观洛阳风貌?”

皎皎本就昏昏沉沉,二人对话时,耳边风声渐盛,人声渐稀,此时终于支撑不住,从梅任行怀中滑落,昏倒在地。

--------------------

第46章 第 46 章 奇怪梦境

==================================

梅任行连忙去探皎皎的脉搏。那人也很是紧张:“她怎么了?”

梅任行声音颤抖:“脉搏又细又快,怎么会这样?大夫呢?你有没有带大夫?”

那人转向仆童:“快去问有没有人会医术,能医者重重有赏!”

仆童忙大声询问。众人先是惊讶,又是被“重重有赏”四个字吸引,然而确实不会医术,所以无一人应声。

梅任行见状,一把提起手边的剑,将纱帐斩成数条,用其将皎皎绑在自己背后,一手拾起包袱,冲开人群,往山下而去。

那人吩咐道:“孤回来之前,这里的人一个也不许走。”便也追着下山去了。

梅任行一路疾奔,一面疑惑皎皎为什么会如此,埋怨自己于医术不甚用心,只略通皮毛,一面后悔不已,要是自己去送药,换大师兄在就好了。正心烦意乱间,却突然觉得有一股强风从背后将自己穿了个透,然后便失去了意识。

“大伯,起这么早啊?”

“嗯。俩孩子呢?”梅任行发现自己脱口而出,声音苍老。

“屋里,还在睡。”对面的妇人边拿扫帚扫水边道。

梅任行点了点头:“东边那家新生了一窝小狗,正愁太多送不出去,怎么不去要一只来看家?”

“唉,别提了。皎皎小时候就爱把手往狗嘴里放,弄得满手都是牙印。峣峣又被恶狗追过,见着狗就怕。”

“难怪,难怪。”梅任行说完,方反应过来那人方才说的是皎皎。皎皎,是我的那个皎皎吗?怪不得觉得这人眉眼如此熟悉,想来应是皎皎的母亲了,只是她是标准的桃花眼,皎皎的却是介于杏眼和桃花眼之间,显得又清澈又迷人。

“昨天下雨,□□乱叫了一宿。您没睡好吧?”

梅任行这才发觉四周的蛙声。蛙声似乎是从屋旁的大坑里传来的。说是坑,其实是一片废弃的稚子园,里面长满荒草,依稀可以辨认出一座石梯、几棵树、几架秋千和几间破败的房屋。房屋原本是窗户的地方,现在只剩下黑洞洞的一片。一棵榆树倚在园内墙边,将皎皎家大半房顶遮去,后面隐约可见一棵柳树。周围人家皆已将房屋垫高,所以这里就成了积水的好去处,不过皎皎家是除了稚子园外地势最低的,所以屋前砖地上也积了一层水。

“人老了,觉少,都一样。”

“您进去坐,饭一会儿就好。”

梅任行进了屋,只见柜台围了一圈,柜台后面也相应地围了一圈架子,里里外外摆满了货物,若是不算出入用的屋门和柜台处的缺口,正好围成一个“回”字。屋正中是两根柱子,柱上绷着几根细麻绳,绳上挂满了书,似乎是些话本和画册。梅任行从“回”字右下方侧着挪进去,努力不让自己的衣服刮到柜台和架子上的货物,待到了右上方,拂开遮挡蚊蝇的纱帘,进到里屋,便见一张土炕横抵东西两壁。炕的两端堆满了货箱,中间则是放着一张木桌,桌上还有一个木盆,接着从房顶漏下的水滴。北面打了一张窗,使得那里看起来像是个竖起的“回”字。窗沿放着一排抹布,想来是昨晚为了防止从窗框渗进来的雨水流到炕上而放在那里的,现在已经是湿哒哒的一片。窗外可以看见后院种着的菜蔬,还有从左边稚子园里伸进来的柳树枝条。

近来天气炎热,两个孩子索性钻到了被套里,直接睡在凉席上,身下并无褥子。睡在右边的孩子正是皎皎,头发散在身后,看起来比上山时的年纪要小。也对,上山前自然比上山后小,自己真是糊涂了。左边的孩子年纪则要更小些,此时正枕在皎皎的头发上,指间还缠着一缕,放在鼻下轻嗅。

梅任行笑了笑,想要将皎皎的头发解救出来,又怕不小心将她弄醒,于是只好作罢。南面也堆着货箱,不过只堆了半人高,墙上还贴着一幅李白的《行路难》,是三首中的第一首。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一看便是初学者的。货箱上有两个木盆,盆中皆盛满清水,水里浸着帕子。梅任行拧出其中一条,坐到皎皎身旁,将她的头扳正,用帕子给她擦净脸上的汗渍。

“大伯,早啊。”隔壁屋里传来一个男声。

“早。”梅任行这才发觉木枝的折断声和火花的噼啪声,“夏天在炕上做饭,受得了吗?”

“热点就热点吧,炕不烧会潮。小的还行,大的皮肤太娇,尤其是夏天,稍微一脏一潮,就起湿疹,浑身都是,再加上又招蚊子,真是没法弄。”

“我给的那些草药能用吗?”

“能,就是架不住总长新的。老是给您添麻烦,要不是您带来的棒子种子,就我们家这点地,唉。”

“没办法,小冰河期。”

“小什么?”

“哦,就是说一年比一年冷了。各地其实都在种了,只是这里知道得比较晚。气候变冷,温室气体浓度由于正反馈也在下降。玉米毕竟是碳四植物,会好一些。”

“有学问真好。我就不行了,什么都干不了。”

“别这么想。你是个有福气的人。”

“傻人有傻福吧。”

“你只是头疾比较严重。我父——父亲在世时,也有过类似的症状。但只要别吵着别累着,便也不会经常发作,靠止痛药强压了。”

“唉,反正俩孩子不随我就行了。”

梅任行正欲再言,手下的小脑袋却动了动。原来方才只顾说话,帕子一直捂在她的脸上,正好盖住了口鼻。梅任行连忙将其拿开,只见小脑袋缓缓睁开了眼睛,复又缓缓闭上,睁开又闭上,反复迷糊了好几次,方才彻底醒过来。

“大爷爷。”

“哎。”梅任行应道。

“困……”

“洗把脸就不困了。”

“嗯。”

“等等,先别动。”梅任行将峣峣的手指轻轻掰开,将他缠着的那缕头发取出,正欲托着头取出压着的头发,就见到了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正望着自己。这双眼睛长得和皎皎的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它没有迷糊一阵。

“醒了就起来吧。” 梅任行对自己的脱口而出已经习以为常。

两个孩子坐起来,叠好被套,和大人用的被褥放在一处,将紧闭的窗户打开,便爬下炕去。一番洗漱后,饭也煮好了——是一锅玉米面粥,不过这里的人习惯称玉米为棒子,称玉米面粥为粘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