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桥(70)

作者:蚕丝如故 阅读记录

如今有人将这东西送来,权知府心里发怵,就像是有人故意引着他去做某件事。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实在是很糟糕。

可如果万一,这就是一条有利的证据,能为他解决陈姑的事呢?

所以明知可能是陷阱,权知府也得被牵着鼻子走。

他不由得问起胡军巡,“他的伤势可好些了?”

胡军巡的确是个得用的,偏偏此时受重伤,这时候要用人,实在是麻烦的很。

寇推官摇摇头,“下面的人去看过,说伤还没有大好,必须得好好休养,他倒是给我推荐了个人。”

“谁?”

“李铭,一直跟在他手下办差,人也是个机灵的。”

“既如此,那便试一试。”

权知府拍案做决定,让李铭去暗中调查这个王骏。

李铭不过二十出头,人却沉稳的很。做事颇有胡军巡的真传,街面上的三教九流,他都熟悉。

办事之前,李铭特意去见胡军巡:“师父,您瞧这差,我该从何处办起?”

胡军巡思量一二,指点他:“既怀疑王骏,你便查查他最近银钱上是否有什么变动?又或者,最近这半年,家中可有遇到过什么事?我记得他有个老父亲,是个木匠,家里开了一间木匠铺子,手头应该不至于紧凑,你去那木匠铺打探一下消息。”

得了他的指点,李铭立刻去暗访。

到了王骏父亲的木匠铺打听,才知道这铺子两个月之前就已经易主,如今换了个新的老板,是从外地来的,手艺比从前王父要强的多。

如今店里的客人,也比从前多。

李铭疑惑,“好端端的,怎么把铺子兑出去?”

“我开始也奇怪呢,还担心这铺子会不会出过什么事,不然好好的旺铺,着急把它卖掉作甚?可我左右打探过,说这铺子生意的确不错,老顾客不少。那位王师傅的手艺,也是人人称赞的。后来听说是因为王木匠年纪大,眼神没有从前好,两个儿子又没学这门手艺,便不得不舍了这店铺,回老家去。”

顿了顿,店主又补充道,“忘了说,王骏的弟弟要娶媳妇儿,钱不够,所以好像卖掉铺子,给弟弟娶媳妇儿。我听人说,只是听说啊,说是王骏跟王木匠因此事闹了一场。父子二人不欢而散,弟弟成婚之后,这铺子卖掉,得到的钱财一分为三,父子三人各一份,兄弟两人就此分家。那弟弟带着父亲回老家生活,倒是王骏还留在开封城里。”

李铭听到这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细细问是何时发生的事,店主便说是两个多月以前。

李铭算了算日子,似乎恰巧就是陈姑来到开封城之前半个月。

得到消息的李铭又到王骏家附近,这片区域都是熟人,李铭怕贸然打听会打草惊蛇,正好这附近有个地痞叫黄三。

他便给黄三一点钱,让黄三去把消息打探出来。

黄三得了钱,自然好办事,不过一两个时辰,就摸清楚那一家子的事。

“的确是两个月以前就闹分家,说是当爹的偏爱小儿子,有什么好的都留给小的,为了给小儿子娶个好媳妇儿,那真是砸锅卖铁,连木匠铺子都卖了。王骏气不过,一怒之下闹着分家。分家之后,小儿子带着父亲回乡下。听说新娶的媳妇原本不同意,可最后还是拗不过,只能跟着回去。”

“只是这样?”

黄三想了想又道,“有一件事情倒也古怪。”

“怎么说?”

说是一个月之前,王骏的媳妇儿带着儿女都回老家去了。

对外说,是王骏的小儿子受了惊吓,跑到庙里求菩萨,庙里的师父说孩子的根不在这儿,不能留在本地,否则还会招脏东西。

于是这媳妇儿便带着儿女回乡,只留王骏一人在开封城中。

第八十九章 白瓷花瓶葬骨灰,早有预料等死期

如此看来,吵架分家是假,把家人转移出去躲避才是真。

这个王骏果真是有嫌疑。

可李铭觉得事情并没有表面想的这样简单,光是这一点线索,并不能证明王骏犯罪,更不能把人抓起来审问。

于是他让黄三再想想,王骏最近还有什么异常。

黄三想了想,还真想起一件事来。

“他买了白色花瓶。”

“这算什么异常事儿?”

黄三:“一般人买花瓶点缀那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可这个王家有点不同。”

“怎么说?”

“我也是听邻居说的,说王家人老家那边有个奇怪的习俗,家中不能摆花瓶,尤其是那种白色的。”

这是个什么规矩?李铭蹙眉,完全不理解。

“我当时也觉得奇怪,好奇多问了两句,闲话间听他们说,王家老家那里,白色瓷瓶是给死人用的。尤其是身在他乡的人,他们死之后,会让家人将自己的尸体烧成骨灰,装在花瓶里带回去,还一定要白色的。据说那种瓷瓶是观音菩萨加持,能把人的魂完整带回去,这样就不会在外地成为孤魂野鬼。你说这事儿奇不奇怪?”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俗,这习俗虽然古怪,李铭倒也没有觉得多特别。

唯一让他感到特别的,是王骏为何买瓷瓶。

这白色瓷瓶用来装骨灰,莫非是预料到自己快死了不成?

“他买了几个花瓶?”

“好像买了两个。”

如果一个是给王骏自己的,那另外一个是给谁的?

按照黄三的说法,王骏家中如今只有帮忙的婆子,王骏白日里出去当差,夜里回来,基本在家中不怎么出门。

李铭暗中观察几日,将查到的信息告诉寇推官。

寇推官思来想去,最后直接登门拜访。

王骏瞧见寇推官,脸色僵硬了一下,但还是态度谦和地将人请进去。

“寇推官今日怎么到我这来了?”

寇推官进门后,发现堂屋里竟当真摆着两只白色瓷瓶。

他不动声色走进去看了看,发现宅子很是冷清。倒是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生得极好。

再过些日子,桂花就要开花,满院飘香。

“我来是有件事想要问问你。”寇推官坐下来,留意他的反应。

“你掌管府衙里的文书及档案,我有一样东西,怎么都找不着。偏偏你又休沐在家,我只好亲自来拜访。”

王骏笑笑,给他上了一盏茶。

“您要寻什么?”

“你也知道,最近陈姑的案子闹得厉害,上面让知府严查,权知府把这事交给我。我得从头开始捋,发现接收的文件似乎有些不对,便想要问问你,那一日犯人收监进来,到底是谁给盖章存档的。”

王骏低垂着眼眸,温和笑道:“寇推官说笑了,衙门办事自来是有流程规矩的。按道理,犯人被送到开封衙门,首先是押送来的捕头递交当地衙门的文书。然后再由接收的衙门派人查验犯人人数,验明正身。确认之后,暂时羁押,再交由知府盖章收监。羁押的捕头确认收监文书之后,才会离开。”

为了防止有人假冒囚犯,收监的时候,验明正身这个环节,就必须要将每个犯人所犯何事,因何被抓,清清楚楚的写在文书上。

这移交文书,必要由当地府衙盖的官印,等开封衙门核对无误之后,权知府才会盖章。

按理说,陈姑的案子有猫腻,一开始就会被查出有问题。

毕竟案卷上描述的案情,是十几年前的事。

但问题就出在这签收的文书上。

权知府从头到尾查验过卷宗,陈姑的案卷描述上,时间很模糊,而并州府衙的官印也对不上。

若不是寇推官对这陈姑的事印象深刻,并且清楚知道当年做了怎样的判决,甚至陈姑还为此受罪服刑,权知府差一点也被糊弄过去。

这等于是把坐过牢,承受过惩罚的人重新又抓回来,又要再处罚他一次,这样可笑,简直视王法为笑话。

上一篇:大佬媳妇是奇葩 下一篇:结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