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花六照(58)

(一九八二年四月)

林海峰功亏一篑

“东山再起倍艰难!”想不到这句话在林海峰身上又应验了。今年他获得棋圣赛挑战者的身分,向藤泽挑战,按规定比赛七局,前五局林海峰三胜二负,只要再胜一回,便大功告成。谁都以为棋圣荣衔已是他的囊中之物,谁知功亏一篑,最后两局竟然全都输了,而且输得甚为冤枉!

第六局他持白子,白子是后下的一方,本是较吃亏的,他却开局便占优势,一路领先,在这样形势下,只要下稳健的“宫子”,便可底定大局。不料他看差一步,被藤泽在腹地成“劫”一子错,满盘落索,必胜之局竟然输了。第七局,林海峰持黑子,有先行之利,但不知是否受了前一局应胜反败的心理影响,似乎有点患得患失,在紧要关头,又走了一个软着,被藤泽反胜,终于又输了。蓬莱宫阙路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能不令人为之扼腕长叹!至此,藤泽卫冕成功,成为了棋圣赛的六连霸。

林海峰和藤泽,说起来倒是有一段颇不寻常的渊源,论辈份,藤泽和林海峰的师父吴清源同辈,可说是林的师叔。林海峰在关西棋院学艺时,每周把对局寄给在东京的吴清源批阅,情形类似“函授”,师徒之间的对局不多。给林海峰下“指导棋”下得最多的是藤泽,据说两人曾对弈三百局以上,林海峰因此而打下棋艺的坚实基础。藤泽一生嗜酒,有个时期颇为潦倒,他最潦倒时正是林海峰光芒最盛的时候,身兼名人及本因坊(当时还没有棋圣赛)。有一次在名人赛中,林海峰输给藤泽,有人说那次是林有意让藤泽“翻身”,以报他的三百局指导之恩的。因此这次棋圣赛也有人猜测,说不定藤泽也会给林海峰一个翻身的机会。其实上场无父子,那两次棋赛胜负的里因,恐怕都是别人揣测之辞。棋圣一年的收入不少于六千万日元,藤泽怎肯轻易放弃。

(一九八二年六月)

海峡两边的新星

今年三月,世界业余围棋选手锦标赛(第四届)在日本举行,参加的国家及地区共三十二个,中国选手曹大元获得冠军。香港也有代表参加,他是在港大毕业的、曾多次获得香港围棋冠军的林国彰,在这个锦标赛中获得第十三名的名次,三十二名中的第十三名,成绩也算得是中上的了。

其余棋手的水平和专家棋士的水平是有颇大距离的,业余六、七段往往不是专业二、三段的对手。日本下围棋的人很多,能够入段的业余棋手也很多。但一般而言,日本围棋水不见怎样凸出。因此赛前一般人都看好曹大元,而曹大元也果然以大热门的姿态胜出了。

曹大元在日期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日本棋院本来打算安排一次新秀赛,由他和台湾青年围棋手王立诚对弈的,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终于流产。但虽然流产,却十分引入注目。

因为一个是大陆围棋新星,一个是台湾围棋新星,海峡两边的围棋新星碰头,这份“戏码”的精采,相信是绝对不逊于世界业余围棋冠军争夺战的。

王立诚是目前围棋界公认为林海峰的“接棒人”,他是一九七一年赴日,拜在加纳嘉德九段门下,并即入日本棋院为院生的,那年他十三岁,今年则是廿四岁了。七六年,他在棋院晋段赛的大手合中,曾创下三十三连胜纪录,从三段晋升四段,震惊日本棋坛。现在已是六段。林诲峰也对他赞扬备至,认为他目前虽然只是六段,但已有九段实力。曹王比赛流产,台北报纸颇有议论,认为是应该让他们比赛的。桥牌和网球的国际性比赛,海峡两边的选手都可以参加,棋手因何不能对弈?假如比赛能够举行,我个人的看法,还是王立诚胜面较大。但不论谁胜谁负,都是中国人的光荣。

(一九八二年六月)

围棋世界两新星

作者:梁羽生

八月份一开始就是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决赛的日子,决赛两方是中国的常昊和韩国的李昌镐,他们都是围棋世界里光彩夺目的新星。

名师出高徒

常吴的师父是聂卫平,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曾经如旋风般横扫日本棋坛,当时(一九七六)我有纪事诗云:“大地苍茫为相手,高飞终越少微星。“相手”在日语中为对象、对手之意,由于聂卫平是在黑龙江一个农场长大的,有人觉得他有这样高的棋艺难以理解,故(读卖新闻)说他是以大地为“相手”,认为他是“天赋的棋才”。至于少微星则是象征士大夫的星座,喻位尊有才之士,可比作拥有名人、本因坊一类荣衔的棋手,聂卫平曾打败日本的现任本因坊石田和前任名人藤泽。

谁也没有想到围棋天地的少微星转动得那样迅速,不过十多年光景,就从日本的天空,掠过中国的天空,只稍作停留,就转到韩国的天空去了。聂卫平超越了日本的少微星,但第一次碰到韩国的棋手就栽了筋斗。那是一九八九年的事情,也在第一届的应氏杯决赛中,输给了韩国的曹薰铉。自此聂卫平步入低谷,在国内的战事也连连失利,马晓春逐一摘下他的“桂冠”(各种头衔),最后将他变成了“无冠王”。棋坛从“聂马时代”转变为“一马当先”。

马晓春也曾得过两次世界冠军(一九九五年),但仍然抵挡不住韩国的顶尖高手。聂卫平输给曹薰铉,他则是输给曹薰铉的弟子。曹的弟子正是李昌镐。

李昌镐生于一九七五年,十六岁就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 (国际棋赛的种类有应氏杯、富士通杯、东洋证券杯、三星杯等等 。国际棋赛的冠军都可称世界冠军)。现在他是获得围棋冠军数最多的人,棋界公认他是天下第一高手。马晓春碰上他几乎逢战必败,人称李昌镐是马的克星。拿多少次世界冠军不算什么,妙的是他对师父也毫不留情,曹薰铉每次输给他只能苦笑说:“这是昌镐送给我的最佳谢师礼。”

常昊生于七六年,比李昌镐只小一岁。他十九岁获得全目冠军,对别人来说是少年得志,相对昌镐而言,则是迟了好几年了。世界冠军还没有他的份儿,不过他在中日棋赛中的表现却是非常出色,接连两届,他都是过羊斩将,获五连胜,比之师父当年不遑多让。最后一届(九六年)的擂台赛也就在他打败了日方的主将大竹之后宣告结束了。大竹对他说:“你应该找个机会碰碰李昌镐。”

终生对手 终生朋友

机会很快来到,去年的天元赛,常昊以三比一击败马晓春,取得和韩国天元李昌镐比赛的资格。比赛结果,常昊虽以一比二落败,但两人都表达了愿意成为终生对手,也成为终生朋友的愿望。

今年常昊能够打入富士通杯的决赛,果然又再次成为对手。本文见报之时,结果料已公布,胜负无关紧要,佳话则必永传。(二之一,写于一九九八年八月三日)

敲枰谈艺斗心兵,漫说前贤畏后生。

双号齐吹谁的响,宫商调协谱新声。

八月一日,富士通杯围棋赛最后一仗存东京举行,中国常吴对韩国李昌镐。常吴今年廿二岁,李吕镐廿三岁,世界冠军争夺者双方都是如此年轻,实在罕见。更妙的是他们的名字昌镐和常昊,发音(尤其在日语中的发音)十分相似。“镐”“吴”同音“号”(即号角的号)。因此在去年中韩天元战常昊第一次碰上李昌镐时,就有记者以“双号齐吹谁的响?”为题,预测胜负。今次的富土通杯赛,也还有人重提这个“双号齐吹”的问题。

双号齐吹

这次的“双号齐吹”,还是李昌镐那把号吹得较响,但情况却有点特别,那就是在吹奏这一乐曲的过程中,实在是常昊号声响亮的时间较长,只不过到了最后,才被李昌镐的号声压了下去。具体的说说战况吧。常昊持黑子,以先手之利,精心布局,重视大局的均衡感。中局李发动攻击,常小心应付下脱出危机,开始领先。可惜到官子阶段(残局),他连接几次微小的错误,终于给“官子天下第一”的李昌镐取得最后胜利。有评论家指出,下到第二二一手时(即已是在“终结篇”的阶段了),只要他下得对头,是还可以小胜半目的,你说可不可惜。

梁羽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