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陵台(35)

作者:燕折雪 阅读记录

“你这愚妇!你自己也说是临时起意才想着去鞠场,难道有人硬绑着你的手脚逼去的吗!连你自己都没有定数的事,如何怪罪到旁人身上!”

奚贵妃呆了一呆,随即哭得愈发梨花带雨。

“那、那球是从哪来的?总不能是从天上掉下来,刚好砸到淳儿的头上吗?妾眼睁睁地看着那球是从鞠场方向来的,可怜我淳儿,小小年纪就受了这样大的苦……”

外面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宫殿里早就点起了九枝灯。

灯火微黄摇曳,给灯火所及之物都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纱。都说灯下看美人,奚贵妃的面容在灯烛辉煌下愈发妩媚娇美,就连腮边流过的泪珠,都如珍珠一般熠熠生辉。

回想起昔日欢好时光,皇帝的语气不自觉就软了下去,他弯腰拂去了奚贵妃的泪,把她娇软的身躯拥进怀里。

“好了,别哭了,太医不是看过说淳儿没有大碍吗?哭多了可就不好看了……”

姜黄绡帐上的两道身影渐渐合二为一,而垂下的床幔后,织锦被里小小孩童的手指动了动,紧接着蹙起了眉头,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送走华沁后,华滟坐在柔仪殿内的水池边,望着一丛丛潇潇翠竹在夜风里摇晃着,发出窸窣声响。

明月静悄悄地升起来了,低悬在柳梢枝头,浩渺朦胧的月光薄如蝉翼,夜雾层层弥漫开来,连同月色在深蓝的夜幕里荡漾出一圈圈的涟漪。

月似银盘。

后日便是十五了。

华滟的思绪也如这月光,漫无边际地飘散开来。

看到红莲绿竹,便想起小时候骆皇后还在时,每年夏日会命人挖了塘泥清淤,撒过石灰后重新种下莲藕荷花,有一年她甚至和华沁一起在骆皇后的默许下,卷起了裤腿下塘亲手去挖那莲藕……

犹记得那时两个人看着对方的花脸蛋咯咯地笑,她们小时候,在骆皇后的庇护下还是有过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啊。那时她还以为,华沁会和母后一样,永远地陪在她身边……

只可惜,骆皇后早就不在了,而少年时光也已一去不返。

华沁……

今日华沁的怒气纯然不似作假,华滟还记得她匆匆下马时,便见华沁仓促地靠过来,似是有话要和她说,可惜麟趾宫下人很快就簇拥着奚贵妃挤了过来,华沁未说出的话便没有入耳了。

说起来,奚贵妃在皇帝面前的暗示华滟丝毫没有放在心里,因她知道她不屑也不会去用这种阴暗的手段害一个孩子,纵然她并不喜欢这个孩子以及他的母亲。而皇帝的反应也如华滟所料,并不曾将贵妃说的话当真。

既然这样,那华沁,她究竟是为何而发怒呢?

今日击鞠,因为她素来体弱,根本就没有下场;而奚贵妃柳眉倒竖硬拉着场上众人去寻皇帝时,她也没有必要跟着过来;等到皇帝为三皇子受伤一事下了决断,更是与她无关。

那华沁到底,是因自己受了忽视而心生不忿,还是因为,她?

第32章 月斜楼上五更钟12

六月十五, 天宁节。

一大早华滟就起身梳妆,而后去向皇帝祝寿。

寿礼是一早就选好了,她托太子寻来一幅前朝古画, 加上她亲手写的一卷百寿字帖,交由百工坊装裱后用紫檀扁匣子包起来带到仪元殿去。

华滟到时,正好碰到二皇子华湛从里面出来。

华湛瞧起来没有受前日里那无妄之灾的影响,一身紫金锦袍,神采奕奕。见到她来,还微笑着拱了拱手。

“三妹今日好风采。”

华滟笑了笑, 拢了拢臂弯披帛, 眉心一枚火红花钿在阳光润泽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矜持地朝他躬身一礼,二人错肩而过,进了内殿。

皇帝今日面色格外红润, 正由宫人服侍着进用糯耳羹。抬头看到女儿前来, 很是开怀。

华滟命濯冰捧上她的贺礼。

这一画一书,正搔到皇帝的痒处。他满脸愉悦地命人将紫檀木匣收起来, 欣慰笑言:“好姑娘!今日这里事多,朕晓得你的性子,就不必在朕跟前守着。且自己去罢,只是不要错过了晚宴。”

晚上的正宴, 才是天宁节皇帝宴请诸国使臣及众大臣联络情谊的重头大戏。

华滟自然知晓,她也不耐陪在皇帝身边见那一茬又一茬心怀各异的人, 故而爽快应下。

只是出了仪元殿, 走上回廊时她偶一回头, 瞥见张胜全躬身引着一个身穿道袍的清癯道士进了殿门。

华滟皱了皱眉, 虽欲进言,但想起皇帝不断地服用寒食散, 纵使她说过数回也不曾戒掉,一时歇了劝诫的念头,转身吩咐宫人往马场走去。

她准备趁着天光正亮,时气却还不是太热的时候再去骑马跑上几圈。

前日击鞠正在兴头上,却被人中途打断,这叫她很有些不快。

本来在上京里能有这般对战的时机就少,更少见的是能凑到这么多技艺高超的郎君和女娘们一同下场。

虽然皇帝未对奚贵妃的胡言说些什么,且下令让她留在寝殿看护三皇子,三皇子一日不起身她便一日不能出宫,这相当于变相的禁足了。

可华滟仍有些耿耿于怀。

只这口气,不好发泄出气。她身为皇室贵女,一举一动从来都受人瞩目,更何况是在天宁节这关头上。

华滟从马厩里牵了大白马出来,也没特意更衣,跨上马鞍一拉缰绳就绕着马场跑了起来。

起先几圈只是小跑,等她感觉到大白马渐渐适应了,便轻轻扬了马鞭,那马儿似也通人性,愈加兴奋地快跑起来。

华滟骑在马背上,一身逶迤绮丽的金罗蹙鸾华服在风中猎猎飘扬,桂子绿的花绡披帛于身后兜起满满一袭风,白马轻轻一跃,跨过昨夜小雨形成的泥泞水坑,而后在主人的控制下急转回身,一头乌黑华美的长发便连同锦绣衣袂一起,拂过场外那金发碧眼的男子面庞。

一缕暗香被甩在身后。

这恍若精灵一般灵动的女子,又乘着白马奔向远处。

只有她发上簪着的红翡滴珠凤头金步摇,在晨辉下忽闪着异样夺目的璀璨精光。

生着浓金蜷发碧绿眼眸的异国来客在片刻的惊艳凝滞后,微笑着侧身,远望着场上飞扬的身影,同他自小一起长大的伴当轻轻开口说了句什么。语调奇异,不是中原官话,语气十分笃定。

伴当骇然地望着他。

倘若有人识晓鞑靼语,便能听懂,他说的是:

“我要她。”

*

甫一入夜,整座青陵台便成了人间仙境。

灯。

目及之处,皆是灯。

廊下、树上、大柱边、水池旁,几步遇一灯,一灯照一地,千千万万的灯盏燃起来,就照亮一整座宫殿。

各式各样的灯,琉璃灯、羊角灯、彩珠灯、绢纱灯、鎏金灯、镀银灯、青瓷灯……以及最要紧的,莲花灯。

青陵台多温泉,其中一座最大的池子建造时掘地挖泥引水,本是为郗皇后养生沐浴之用,可惜郗皇后年岁不永,不到三十便离世了。君王感伤之下,竟连这座美轮美奂的行宫都废弃了。

还是这几年皇帝服用寒食散伤了根本,太医建议泡汤温养,这才想起来青陵台。可惜荒废日久,一连数座温泉池都填满了淤泥,长满了杂草。

圣旨降下,造作司派人来量了尺寸,重新画了图呈上御前,皇帝大喜,重赏工匠万金。

华滟原先不解,等她坐上漂浮在莲叶之间的一叶小舟,摆渡到灯火通明的水榭上时,才晓得这万金为何。

这座最大的温泉池,在重新修葺之时掘去了铺地金砖,只留了四围雕龙盘凤的围挡,池心回填泥土,灌满了温润湿滑的泉水,又从江西千里迢迢移植了耐热的莲花,千瓣重莲红耀如火,灼灼开满了一池,又在边上搭建水榭建造画舫,重楼飞阁,层楼叠榭,皇帝赐名:华清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