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陵台(38)

作者:燕折雪 阅读记录

太子的脸色十分难看:“儿臣已派人送了加急密信回京,只是……怕是来不及。”

皇帝微微点头:“外头怎么说。”

“着人敲打了一番,叫李谨恭恭敬敬请了四王子去含元殿坐着。至于其他人……”太子叹了口气,“陈中丞他们,只怕都猜到了。”

华滟自从皇帝缓过来,就一直安静地坐在一旁聆听着。

这会儿皇帝将视线投向她,她才微微动了动。

“朕不会将自己的女儿送去那荒凉之地!”皇帝斩钉截铁,“我儿,你别怕。”

“是。随波,今日那蛮子说的话,你就当耳边风。”太子也道。

华滟的精神稍稍放松了一些。她不是不信皇帝不是那等会轻易动摇的人,但今日鞑靼四王子几乎是当着全天下的重臣要员面前求娶大夏公主,结果被皇帝下令拖了出去,不仅损了颜面,恐也会令旁国猜测,大夏同鞑靼的关系是否真的解冻了。

当她听到那句话时,全身的血液几乎都凝固了。她忍不住地去想,倘若父皇真的要将她送去和亲,效仿前朝细君公主、解忧公主那样,她该怎么办?她的宫人该怎么办?她此前不曾说出口的、在内心里畅想过的长大成人后的场景,是否会烟消云散?

在她更年少的时候,她曾自矜于中宫嫡公主的出身,兄姐父母无一不疼爱她,在两个姐姐陆续出嫁后,宫里只剩她一个尊贵的公主,后宫自然任她闯荡。便是奚贵妃入主麟趾宫,后又诞下小皇子,她也不曾惧过。

可直至今日,她才明白,原来她的荣华富贵,全系于皇帝一念。只要皇帝想,他随时都可以把她送出去,做和亲公主,做一个捧于掌心的、任人宰割的,小玩意儿。

她不愿。

“……随波自然相信父皇、皇兄。”华滟慢慢地说,“只是,他为什么要当着如此场面,说这番话?”

皇帝抚一抚她的脸,指了太子道:“你来说罢。”

太子叹了一口气:“开宴之前,父皇收到边境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鞑靼大军自半月前接连攻城,不到十日,已取下五城。”

“那么,鞑靼王子是在,挑衅。”华滟脸色十分奇妙。

“你说的没错。”太子沉声道,“只不过与其说是挑衅,不如说是威胁。”

威胁什么呢?

华滟对上华潇的视线,看到他眼里划过的暗色。

自然是借此威逼迫胁大夏,炫耀武力。

有小宫人来报:“外头宴散了,蔡相公求见。”

“随波,你放心,只要朕在一日,你皇兄在一日,就定不会将你外嫁出去。”皇帝再次许诺,“今日你也受累了,先回去歇息吧。”

华滟默然地告退了。

皇帝与太子二人凝视着她的背影,这一番场景多像几日之前初来行宫的那日啊!

只不过短短几日,在场人的所念所思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皇帝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随波的婚事,得尽快议了。”

太子心领神会:“儿臣会叫贺氏多多注意,为她早日定下婚事。”

“也叫她收拾收拾,明日,就先启程吧。”

“是。”

目前他们还在行宫,与边境消息不通,鞑靼王子数日前才随御驾一同抵达行宫,但今日却口出惊人之语,难保他的消息来源是不是灵通。

他们要破局,首先就要回到上京,起码要夺回身在大夏的主动权,掌握了消息,才能做下一步判断。

而华滟,从来没有将一个已定亲甚至出嫁的女子送去和亲的道理。只要她赶在局势恶化之前成婚,那么鞑靼也没有理由强迫一已婚妇人和亲吧?

更何况皇帝和太子都心知肚明,既然大夏和鞑靼恶战难免,那么始终就是双方在战场和政策决策上的对决,华滟一个柔弱女子,卷挟进去,说得不妥些,不过是为战争的结果做一个小小的添头。譬如去到酒楼里筵饮,一桌丰富的佳肴后主人送上的一壶清冽美酒,有自然佳,没有却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皇帝允诺过临终的骆皇后,要好好待这个女儿,而太子也颇为喜爱这个皇妹,故而二人便十分默契地决定了,要将华滟保护起来。

只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大夏能够胜。

翌日,行宫前列满了蜿蜒的车队。

皇帝寿辰第二日,就匆匆下令拔营回宫。太过匆忙,不得不叫后宫嫔妃与宫眷们暗作猜想,想那是否与昨夜晚宴上鞑靼王子突兀的请求有关。

那鞑靼王子虽生得容貌甚异中原人,但也是形貌昳丽,英俊潇洒。听服侍的下人说,待人亦十分深情款款。

有那动了春心的宫眷,就悄悄掩面对着自家姊妹含羞道:“倘若是嫁给鞑靼王子,便是远去鞑靼好像也不是不能。”

姊妹就啐她:“你也不听听,人家说了要求娶公主!”

她就不忿:“历来不都是挑个宗室女去和亲的吗?怎的这回就指明要永安公主?”

姊妹就嘲笑:“那你去和爹爹说,你愿意自请入宫,求皇上封你个公主,你好去嫁那劳什子王子!你连家门都不曾出过几回,你敢吗?”

那说话的年轻女子就有些期期艾艾的:“我……我不敢,爹爹怕是会打断我的腿。”

“这不就得了?到底是皇家的事,咱们插手不了,你不如多花些功夫去绣一绣帕子,免得表弟下回见了,又要笑你是狗熊爬墙头——笨手笨脚!”

“他敢!”

一阵嘻嘻哈哈过后,马车里传来年轻女儿家的笑声。

温齐控马路过,听了一耳朵,竟愣在了原地。

他垂下眼睫。

求娶……永安公主吗?

第35章 月斜楼上五更钟15

天宁节前, 从皇宫到青陵台,一路慢悠悠走了七八日,回时不过轻车简从, 快马颠簸了两三日,便又见皇宫巍峨的黄金顶了。

路途奔波劳累,华滟也没了心思骑马,歪在马车里打横躺到了皇宫,濯冰和凌雪两个一左一右地扶了她下车回宫。

保母未跟她去行宫,见了一面就惊呼起来:“三娘!”

华滟嘴唇惨白, 无力地冲她摆了摆手, 没几步走到床边,腿脚一软就倒了下去,唬得保母又吓了一跳。

还是濯冰拉过保母, 悄悄与她说了行宫的事, 保母这才晓得前因。

自从天宁节晚宴鞑靼王子说了那样一句话,虽皇帝和太子都曾对华滟再三许诺, 绝不会将她远嫁出京,但华滟心里自有忧虑。

父皇和长兄对她自然有怜惜之情,可如若前朝诸臣挟势逼迫皇帝呢?到那时,又该怎么办?

她不是不信皇帝和太子, 只是一路思虑太重,赶路为求速度又舍了舒适, 华滟竟一口饭也吃不下, 便是硬塞进去没多久也会吐出来。如此一来, 身体渐渐单薄苍白下去。

自从回京, 皇帝就忙于边境战事,不曾踏足后宫半步, 太子倒是匆匆回过嘉肃宫几次,但都见了太子妃一面后又走开了。

华滟身体不适,一直待在月明宫没有外出。

可就算这样也挡不住宫人们的众议纷纭。纵使她紧闭了宫门,那些嘈杂繁错的猜测和暗地里的私议如黑色潮水般,漫过月明宫的每座宫门,涌入华滟的耳朵里。

华沁上门来探问她时,显得尤为气愤填膺。

“就是在行香馆里,也能听到她们猜测,说你会被送出京去,嫁到那不毛之地去,冬天里连床被褥都没有,只有臭烘烘的皮毛……”她说到忿处,还激动地扬起了手,“我打发了一批,没想到新选上来的奴婢们还是这样不守规矩!王才人怕是胆小如鼠,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华滟躺在床上,靠着大引枕半坐了起来,身上盖着薄被,静静凝视着她秀美的脸颊,唇色极淡,脸色也淡淡的:“哦?是吗?”

华滟瞥了眼她身后侍立的宫人们,突然问:“我记着你身边有个叫惜香的,怎么今日不见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