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陵台(50)

作者:燕折雪 阅读记录

温齐倾身侧听着,愈听眼神愈凝重。

原来前线报鞑靼已兵临仙阆关下!

仙阆关距上京不过区区八百里,若是脚程快的好马,不出十日就能往返一趟,这怎能叫皇帝和朝中大臣不焦急!可叹大夏占据大好河山,太平日久,朝中竟无可用老成之将。

还是朝议时不知谁提了一嘴,叫皇帝想起来他寿辰前的那场乌龙,是由蒲城一系的骑兵挡下的。再唤来属臣一问,那蒲城出身的胤国公至今仍逗留在上京,想起天宁节时匆匆一面,皇帝不由大喜,于是便有了今日这遭急召传唤入宫的场面。

温齐先是有些讶然,待皇帝大致说完,他心里也有了思量,锦绣山河都化作腹中起伏勾勒的曲线。

他想了想,对上皇帝询问和紧迫的视线,笑了笑,泰然自若道:“臣愿出战,解仙阆关之困。”

皇帝当即大喜,竟是强撑着自个儿坐起来了,抚掌大笑道:“好、好、好!”连说三声好字,紧跟着吐出一口深褐的血块来然后躺倒下去。

一众服侍的宫人大惊失色地挤上来,皇帝瘦骨棱棱的手却死死地拉住了温齐的衣摆不肯放开。

温齐俯下身,直直对上皇帝的视线,温声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语罢一指指掰开皇帝的手,侧身后退了几步,容太医上前诊治。

他垂目静待了片刻,见满殿人来人往,皆为床上一人忧心。此时已无人在意他的气度和容貌了,反而有奔赴出去接水的宫人嫌他挡了光,有些嫌弃地叫他“让让脚”。

他微微喟叹一声。

也是,这满殿下人身家性命皆系于皇帝一身,皇帝一死,他们定然也活不成。

再说了,连他自己的性命、他满族的壮丁妻孺,不也如飘萍一样,系于皇帝一念吗?不过一道圣旨,不,连圣旨都不是!就死的死,伤的伤,嫡系四十八个男丁,只活下来三个……

温齐眼里泛起一丝嘲讽的凉意。

见不再有“旨意”,他转身朝殿外走去。

只是走到一半却被张胜全拦了下来。

这个人精似的宦官往他手里塞了一块令牌,再附耳与他说了几句。

温齐点头:“还请公公放心,在下省得。”

话音刚落,外面雷声大作。紧接着瓢泼大雨降了下来。四野漆黑如夜。

张胜全的脸掩映在萤火般的灯光里,躬身朝他行了一礼:“那么,咱家就在此谢过了。”

*

隆和十四年夏末,鞑靼侵边,直犯仙阆关,皇帝命胤国公温氏领兵出战。各点四方守军:威远军、威宁军、定远军、靖远军共十万,令有蒲城疾行骑兵三千骑,并边城守军数万,共十五万余人,迎战鞑靼大军。

同年初秋,桂子飘香,会试放榜。

其中赫然名列第一的贡生,名唤齐曜,青州宁海人氏。

第46章 梦为远别啼难唤1

隆和十四年仲秋, 会稽士子向昂之在殿试中被点为状元,榜眼姓陈名邦彦,字伯坚, 探花郎则是出身四川宜春的喻星洲。

此前在会试中夺得会元的士子齐曜,却是销声匿迹,未曾参加殿试。倒是叫一干起了爱才之心的老臣们扼腕叹息不止。

也就是在这个月,前线参将彭鸿波终于发来了捷报,温帅打败鞑靼于仙阆关下,追击敌军千里, 将鞑靼大军打个落花流水, 夺回了被占去的秀州、越州等三座城池。

虽仍有数座城池依然沦陷敌手,但是此次大捷无疑重锤了鞑靼的气焰,对于重病卧床的皇帝来说, 简直如一剂灵药, 瞬间就叫他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好!好!”皇帝被搀着坐了起来, 听太子给他读完了捷报,顿时容光焕发,久病多时的躯体上,也散了些死气。

太子也忍不住满脸欣喜。

大捷之后, 就该论功行赏了。只是皇帝身体还未康复,而回朝大军仍在路上, 这一项就先略过不提。

太子华潇又为皇帝念了几本奏折, 皇帝精神渐疲, 竟是听着听着就阖上眼皮睡着了。

华潇起先见到皇帝如此时还会惊慌, 现在已经见怪不怪。反手收了奏折,嘱咐张胜全看顾好皇帝, 便起身去前朝。

该有许多政务等着他去决断呢。

出了皇帝寝殿,正好在门口碰上前来侍疾的华滟。

太子华潇一见她的面,就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得华滟心里毛毛的。

华滟道:“大哥,你笑什么呀?”

华潇清咳了两声,凑近了狭促地笑道:“是有好事啊!”依旧在笑。

华滟定定看了他半晌,忽然明悟了:“是关于我的?”

太子微笑着点了点头:“对了!再猜猜?”

华滟想了想,看他一身的轻松,而天子寝殿服侍宫人面上也都洋溢着轻松的笑,便问道:“难不成是我们胜了?”

太子朗声笑道:“没错!今天刚刚收到的捷报,随波,鞑靼被打退了,你不必再担忧了!”

先不说华滟,光是她身后带着的月明宫女使们闻言,人人都举手相庆,喜笑颜开。要知道这段时日,她们都在心里暗暗担忧,生怕公主真被指去和亲。

虽说历来和亲公主,都是从宗室女里挑一个加了封号再送出去,断没有嫡公主和亲的道理,可听那鞑靼王子口出狂言,再风闻夏朝大军连连战败,即便卑微如奴婢,也要在心里嘀咕。毕竟,如若永安公主真的要……她们这一宫的女使,也是躲不过去的。

幸好……幸好大夏胜了!

华滟足足呆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先喜:“真的吗?大哥这消息是真的吗!”待得到华潇肯定的答复后,她又惴惴不安:“那北蛮子……当真被打退了?他们不会在养精蓄锐之后再打过来吧?”

这个问题却是有些出乎华潇的意料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华滟为何担忧。他安慰道:“没事的,就算……那时你应该也已经嫁了,两国交战,断不会叫你一个公主去劳心的。你就放心吧。”

这话华潇说得有些含糊不清,但华滟晓得他的意思,心里受到了极大的安慰。加上许诺之人又是今日储君、他日天子,按照兄妹俩的情谊来说,华滟也相信等到皇兄登基之后,她能受到的庇护,不会少于皇帝在位之时。

至于她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皇帝这一次的病疾,来得蹊跷。

第一时间告知皇妹这个好消息后,太子念着还有许多政务急需处理,就与华滟道别后匆匆离去了。

华滟则一路穿过重重锦帐,去到了皇帝所在的卧室深处。

一入内,热意腾腾。

因皇帝重病体弱,受不得一点风,这仪元殿一扇扇窗便叫厚厚的软缎封了起来,密不透风。且皇帝体内丹毒积累太多,手脚寒冷,需要暖炉烘烤。时值金秋,但天气依旧没有凉下来,秋老虎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觑。

华滟来侍疾多日,早就轻车熟路了。连衣裳都选了最为轻薄透气的料子裁剪而成。

即便如此,坐下没一会儿,华滟后背贴身的衣裳依然湿了一层。

她悄悄扭了扭腰,汗湿的衣裳贴在身上着实不舒服。

这时躺在床上的皇帝发出了一身低低的□□,华滟赶忙凑上去看。

只见皇帝青黑的面容上眼唇紧闭,表情凝重,湿汗层出不穷的从额发间冒出来。华滟手执了帕子抹去一遍,转瞬间又遍布全脸,擦也擦不干净。

看皇帝的情况,怕是睡觉魇着了。

华滟犹豫了一会儿,将被汗湿的帕子交给宫人,吩咐再去打一盆温水来。她则俯身,将嘴唇贴近了皇帝耳朵,轻轻唤了几声“父皇”,希冀就此能叫醒他。

遗憾的是等到新换的帕子拿到手上了,皇帝还是那样,紧紧咬着牙齿,全身硬挺地躺在床上,沉陷在梦噩中。

张胜全看了没办法,只好来求华滟,许了太医进来看。

皇帝这症状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太医院的太医早就给了一套治疗的法子,若遇皇帝丹毒发作了,用针灸可以安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