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188)

画眉,两只,两只怎么写?

“姑娘可以写画眉一对,上面就有‘一对’二字。”

琴嬷嬷一回来就看见了自家姑娘在祸害自己的账册,她也不恼,只在一旁看着姑娘如何做的。

对照着那两个字,孟月池磕磕绊绊写下了“一对”二字,远不如用树枝练了一下午的“画眉”写得好。

也足够让琴嬷嬷大叹聪慧。

第一次执笔,就能将字写成这样,姑娘虽然耳慢语迟,也实在是被老天爷赏了个好脑子。

“你说月池那丫头很是聪慧?”

“是,夫人,奴婢写过一遍的字,她练了一下午就敢落笔了,可见大姑娘虽然耳慢语迟,却是读书的读书习字的好材料。”

柳朝姝看着跪在地上的琴嬷嬷,心中心思百转。

大启朝女子可为官,虽然此事在数十年间波折周转,如今朝堂上的女官之间也盘根错节,女子行科举一事也限制极多,但是此路到底有的。

孟月池出身尴尬,孟叔恒一直科举不中,她的婚事想来也不会顺畅,只是……

“琴嬷嬷,要是在柳家,月池丫头是我的侄女外甥,我定会助她走科举一路,将来也能成了朝妤的臂助,可她生在孟家,孟家是不许女儿科举为官的。”

说罢,柳朝姝叹了口气。

她们柳家世禄世宦,门第比孟家不知高了多少,从她曾祖母以来,四代都是女子顶立门户,曾祖母柳青微一路做到了吏部尚书,祖母柳唤云虽然遭遇了扶正之祸,那之前也一度是户部侍郎,姨母柳铉徵卧薪尝胆二十余载,在三十岁的时候终于熬到了女子复朝,十年间就从进士榜眼做到了一州刺史。

偏偏她娘被当年的乱事吓破了胆,在她十五岁的时候以死相逼,不让她入书院。

女官虽然复朝,但是想要科举却又比从前多了许多限制,二十岁之前必须在书院读满三年,二十五岁之前必须中举,不然就要先成婚生子。

她身为长女,顺从了她娘的意思,从此也是断了科举之路。

成婚之时,她娘看中的就是孟家的“家风稳健”,因孟叔恒生得好,柳朝姝着实心动,她就嫁了进来,呆了这么多年,她也明白了。

所谓的“家风稳健”,不过是“女子闭嘴”罢了。

一家门户里只有男人说话,那自然是“稳健”的。

“不说月池丫头,月容都四岁了,后面安寿堂还不让我寻女夫子呢。”

想起此事,柳朝姝就觉得恼火。

以她的出身,自然觉得女子读书是天经地义之事,她娘那般模样,在学问上也比寻常读书的男人好了不少,结果她的女儿竟然既不能去家学,又不能请女夫子,柳朝姝只觉得心头一阵急火,烧得她胸痛耳鸣。

“琴嬷嬷,你说我怎么就嫁了这么一户人家?”

琴嬷嬷默然不语。

其实从柳家来了孟家,柳家的下人们也是觉得处处掣肘,仿佛被人扎进了口袋里一般,可夫人一边耳聪目明,一边又觉得自己已经是孟家的人,抱怨归抱怨,做事之时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些抱怨之词,她接了话,说不定过几日又成了她的错。

世间不如意的女子并不是没有心也没有嘴的偶人,可千般道理在心,抵不过那一句“认命”。

夫人认命了。

痛也是命,恨也是命,诸般皆是命,旁人言语,于她就是佛前的经,笔下的诗,聊作慰藉罢了。

“夫人,请女夫子一事,不妨请、请大人帮忙?”

“大人?你是说朝妤?”

柳朝姝的妹妹柳朝妤自幼被她祖母收在身边教养,四年前科举中了二甲十四名,因她那时才十九岁,被陛下施恩留在了繁京国子监。

“我要是让朝妤插手孟家的事,老太爷和老夫人只怕会不高兴吧?朝妤,她毕竟是外人。”柳朝姝又犹豫起来。

跪在地上的琴嬷嬷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她就知道。

……

“姑娘昨夜是不是又看书看迟了。”

一早起来,刘嬷嬷就从孟月池的脸上看出了些许端倪。

“琴嬷嬷不是说过了,那油灯对眼睛不好?”

孟月池低着头,假装自己不曾听见。

刘嬷嬷无奈,姑娘已经九岁了,话却越来越少,整日只爱看琴嬷嬷想办法弄来的书本,为了看书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每日都要早起给夫人请安,姑娘晚上再睡得迟,怎么能长高呢?”

孟月池抿嘴轻笑,一声不吭。

这就是她用来对付两位嬷嬷们的法子,撒娇耍赖,总能把事情糊弄过去。

刘嬷嬷拿她没办法,只能去看给姑娘选衣裳的琴嬷嬷。

琴嬷嬷笑着说:“姑娘既然喜欢那本《妇行鞭影册》,就一直看罢,一套书十二本,姑娘守着这一本,爱看多晚就看多到多晚。”

孟月池一听,眼睛立刻瞪大了,片刻后,她乖巧地说:

“嬷嬷放心,我不会熬夜了。”

乖乖认错,才有下一本书能看呢。

琴嬷嬷看她的模样,心里也是无奈。

两年前她发现大姑娘极为聪慧,就私下给她开蒙,没想到姑娘近乎于过目不忘,不过一年就将几千字记在了心里。

琴嬷嬷自己虽然识字,学问还是有限,生怕自己将这般聪慧的姑娘给教坏了,就想办法去弄了书来给姑娘看。

姑娘的家底太薄,若是拿去买书也实在是应付不起。

琴嬷嬷就去寻了夫人,说自己要给大姑娘开蒙。

夫人对大姑娘宽仁,让她可以去内书房里取书。

这套《妇行鞭影册》是夫人嫁妆里的,夫人却不甚喜欢,也不想教给二姑娘,琴嬷嬷和刘嬷嬷商量了许久,却觉得这书极好。

尤其是琴嬷嬷,夫人过得太苦了,日子过得苦,心中还自苦,这《妇行鞭影册》开篇就教人莫要自苦,在琴嬷嬷看来已经是旷世名作了。

孟月池也真的爱极了这书,白天黑夜地反复抄看。

“姑娘,今日你去请安,老爷也在的。”

孟月池瞪大了眼睛。

她爹怎么突然回来了?

琴嬷嬷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

“那边杏姨娘有孕了。”

杏姨娘是老爷今春新纳的妾,才十六岁,生得乖顺伶俐,很得老爷喜欢。

知道杏姨娘有孕,老爷直接从府学请了假回来。

片刻后,孟月池说:“我晓得了。”

去正房请安之后,一家人在一起用了顿早饭,孟叔恒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今年已经二十七岁了,过一个月又要去应省试,妾室有孕,在他看来是极好的兆头。

见他兴致极高,柳朝姝看向几个庶子,又看向自己已经七岁却还不能请夫子的女儿。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闷声不吭的庶女身上。

“趁着这件喜事,你去跟爹娘说说让月容请女夫子一事。”

听见这句话,孟叔恒脸上的喜色淡了几分。

“孟家家规如此……”

“孟叔恒,若是你们在求娶我的时候跟我说不让我的女儿读书,我宁肯撞死在你家门前的石头上也不入你孟家的家门。”

孟叔恒很是恼怒: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看着他的样子,柳朝姝心中怒火益盛,她为眼前这男人操持家业、养着四个庶子一个庶女,眼见又要添丁了,可她的女儿却连个女夫子都不能请。

这是什么道理?

“我的意思就是你若不肯去跟你爹娘说此事,我明日就带着月容去繁京。”

今年,她的姨母已经被调回繁京殿中监,成了实打实的御前近臣。

孟叔恒见自己的妻子

竟然敢威胁自己,直接扔了手里的筷子:

“你以为你还是柳家的人么?那殿中监是你姨母,不是你亲娘!为了些许小事闹到如此地步,你猜你的好姨母是帮你还是骂你?三品大员府上的姑娘,是你柳朝姝本人么?你可想清楚了,你的亲娘是在你庐州老家的无能妇人!”

上一篇:一道密旨(出书版) 下一篇:风云策

三水小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