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189)

柳朝姝断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听到这种话。

“孟叔恒,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孟叔恒直接起身,“我若真是给殿中监大人做了女婿,此时总不会还是个白身!”

他大步走出去,站在门口又是冷笑:

“没有官家小姐的命,少拿你柳家的门楣来压我!”

孟叔恒径直走了,正堂内一片寂静。

成婚八年有余,这是他第一次当着一众儿女妾室的面不给柳朝姝脸面。

柳朝姝深吸了一口气,才让自己没有捂脸哭出来。

一群妾室和孩子们缩着脖子不敢说话。

只有孟月容“哇”地一声哭了。

“娘,我不读书了,您别为了容儿跟爹吵架!容儿不读书了!”

一声轻响,孟月池突然起身跑了出去。

众人也无心去看她,只小心打量着面如死灰的柳朝姝。

孟叔恒走到二门前,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喊自己。

他转身,看见了自己的庶长女。

“池儿,你怎么来了?”

“父亲。”

小姑娘跑得脸颊绯红。

“母亲、母亲对池儿好。”

听见这话,孟叔恒笑了。

“她对你好?也不过是图个面子好看,你别来劝我。”

孟月池摇头。

“父亲……”她喘了几口气,指着地上说,“母亲,是父亲在孟家的,影子。”

孟叔恒俯看自己这个庶长女。

两年来,他们绝少单独说话,孟月池第一次这般跑出来找他。

“您踩了自己的影子,那旁人,也都能踩了。”

不过瞬息之间,孟叔恒想到了许多。

他二哥不再进学,已经尧州府谋了一个差事,虽然他不怎看得上,但是那确实是个肥差,连着二房都颇得他父母的抬举。

“池儿,你……”

孟叔恒轻声一叹。

父母渐渐偏心大哥二哥,对他愈发失望,池儿虽然年纪小,但是话没错。

在他即将省试的当口,他不能这般下了柳氏的面子。

“你倒是个孝顺的。”

回家之后第一次,孟月池被自己的父亲摸了摸头。

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又往回走,孟月池喘了喘气,低下头,径直回了自己的住处。

她拿出了那本《妇行鞭影册》。

第六页写着:“人生于世,不过‘从己’。”

“从己”,她劝父亲从己身考虑,真的劝了她爹呢。

不知道为什

么,九岁的孟月池一点都不觉得高兴。

她好像看懂了什么,又觉得自己看懂的东西很可怕。

仿佛隔着一重雾,她看见了一只猛虎。

猛虎还在睡着,已经让她胆寒。

九月,二十七岁的孟叔恒省试得中。

十月,孟月池正在看《妇行鞭影册》第四册 ,她嫡母突然派人来寻她。

“是夫人娘家的柳大人来了。”

夫人娘家的柳大人?

孟月池在心里算了算,以为是自己嫡母的兄弟来了,可到了正堂,她看见的是一个穿着湖蓝色长裙的女子,和嫡母的容貌有几分的相像,只是更年轻,更练达。

“这就是孟叔恒那个下流货色在与你成婚之前在外面偷偷生下的女儿。”

女子左右端详了下孟月池的模样,笑着说:

“生得真好,孟叔恒那个下流货色哪配有这么好看的闺女?”

一口一个“下流货色”,孟月池知道这说的她的父亲。

下流是什么意思?

她看向自己的嫡母,只看见了嫡母的笑。

“月池丫头是个好的,人也聪慧。”

听见自己姐姐的话,柳朝妤转头看向她。

“你是说让我也把她带去庐陵?一个能把容儿送去,我已经是舍了天大的脸面,姐姐,你……”

柳朝姝看向站在堂中的孟月池。

“薛大家从前是勇毅学宫的祭酒,如今致仕,被人请去庐陵开馆授课,我娘家与薛大家有几分旧缘,能把容儿送去附学,本来,此事没你的份,之前那事,你全了我的脸面,我也承你的情。”

孟月池微微抬头。

柳朝姝看着她越发剔透秀美的脸,心中一叹。

“你若是愿意去,我将你和容儿一起送去,可你身份有瑕,去了那等地方,被人欺负小看都是轻的,你去么?”

柳朝妤没想到自己姐姐对这庶女说话的时候竟然是这么一副态度,有些惊奇。

“姐,你说这些她能听懂吗?你不是说她……”柳朝妤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柳朝姝只是看着孟月池。

“你要是不去,过了年,我就带你出门,再过两三年,就给你定下亲事。你爹要是侥幸高中,我反倒要将你嫁在尧州本地了,也省得被你爹拿去当了攀附之物。”

柳朝妤闻言,“啧”了一声。

她那个姐夫,还真是个下流东西。

再次看向那个小姑娘,柳朝妤看见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

“你在看什么?”

孟月池看着自己的手。

里面空空荡荡。

她直接跪下,给自己的嫡母磕了三个头。

“谢谢您,让我有路,可选。”

柳朝姝将眸光移开,眼泪突然掉了下来。

若是,若是当年的她……罢了,万般皆是命,何必想从前。

心里对自己这么说着,她的眼泪却一颗接着一颗。

柳朝妤没有理会自己哭泣的姐姐,她仍是看着孟月池。

生了这般相貌,人也聪明至极,她娘真的是什么鹿州歌姬?

第117章 姑娘请披黄袍(三)

听说自家姑娘要跟着二姑娘去庐陵书院,琴嬷嬷喜不自胜,跪在地上拜了菩萨拜还圣元君,几乎将天上所有的女神都拜了个遍。

“姑娘,你去了庐陵可千万要好好读书,千万别辜负了夫人和大人的一片苦心。”

孟月池看着琴嬷嬷。

她能去庐陵,是打了给孟月容伴读的旗号,孟月容只能带一个嬷嬷一个丫鬟,她能带一个嬷嬷已经是夫人顾念她年幼了。

琴嬷嬷是夫人的人,她走了,琴嬷嬷就要回去夫人身边了,是不会和她一起去庐陵的。

“琴嬷嬷,你安心。”

她抬起手,小心擦去了琴嬷嬷眼角的泪痕。

“我一定好好读书。”

从走进孟家的那天起,她就知道了自己两手空空。

父亲不会牵着她往前走。

只有嫡母的目光偶尔落在她的身上。

所以,琴嬷嬷夸她聪明那天起,她就很努力地表现自己的聪慧,她要很聪明,聪明到让人愿意给她浇水、施肥。

她还记得,小时候的自己在庄子上过活,刘嬷嬷种菜的时候她可以蹲在一边看。

杂草会被拔出来扔在一边。

那些菜不会,因为菜可以卖钱。

她一直记得,在孟家,她越是什么都没有,这些道理她就越是得记住。

柳朝妤的突然到访让孟家很是有了一番热闹,她是正经两榜进士出身,一当官就是国子监的从六品参事翰林,如今又被任命为通政司风闻使,虽然品级和从前一样,可她年纪轻轻,背后又有殿中监柳铉徵这个姨母,品级官衔反而不如历练重要。

任谁看,都知道这位柳大人前途远大,就算同为六品,也跟孟家那位好不容易做了金州司马的大老爷完全不同。

她的起点,也已经是旁人的终点。

柳朝妤和自己柳朝姝的姐姐关系并不如何亲近。

“道不同不相为谋”,哪怕是骨肉至亲的姐妹,这话也是对的。

可不亲近是一回事,为自己的姐姐张目是另一回事,她到了孟家之后,先是见过了柳朝姝的翁姑,在家宴上言语谦和,就算孟老太爷和孟老太太说了些稀里糊涂的酸话,她似乎也没放在心上。

因为柳朝姝就是个面硬心软的,孟家上下比量了一下,觉得这位“姨娘子”应该也是个好脾气之人。

自有了女官之后,许多女官一生不曾婚育,民间一律以“娘子”称呼。

上一篇:一道密旨(出书版) 下一篇:风云策

三水小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