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260)

她怕自己接了这把刀之后,以后会多一个奇怪的称号。

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我刚到岭南的时候就听闻蜀南柔水部的楠华公主嫁到了鸭西,将鸭西部治理得极好,没想到楠华夫人不仅能干,还果决坦率。你放心,此事是因为我们追杀刘参而起,我们自然会想办法。”

孟月池让人取来了武红玉她们制好的五百粒药丸,甚至把药方也给了楠华夫人。

看着整整齐齐用匣子装的药丸,还有清楚明白的药方,楠华再次看向孟月池。

启人一向看不起夷人,之前夷部叛乱之时,明明鸭西部没有参与,岭南的启人将军还是想把鸭西部也逼反,用鸭西部族人的鲜血换取他的功勋。

为了达成目的,他甚至将楠华招去汉人的城池当众鞭笞羞辱。

楠华忍下了这一切,她安抚了自己的族人,甚至想办法希望能进繁京面见启人的皇帝。

启人里也有善良和不喜战争的好人,她们愿意帮她传递消息。

可惜,启人的女皇帝死了,新继任的皇帝鸭西不感兴趣,此事就被搁置了下来。

眼前这位孟国公,她愿不愿意为鸭西的夷人主持公道呢?

楠华的心里突然生出了些许的热意。

几日后,部落里的族人在用了启人的药之后真的开始好转,楠华再次出现在了平卢军的营帐。

“孟国公!鸭西部愿意帮你一起剿灭山上的乱兵!只求您相信,鸭西部真的没有与启人争斗的心。”

孟月池看着在自己面前重新跪下的楠华夫人,面色平静地说:

“楠华夫人,您相信了我,我自然也会给您我的诚意。”

她将一个匣子递给了楠华。

楠华打开,看见里面装了一颗人头。

正是当初当众鞭笞她的那个启人将军。

鸭西部擅长山中设伏,又熟悉山路,在他们的帮助下,半个月后,孟月池全歼了刘参最后的五千兵马。

刘参本人意图逃亡群山深处,被息猛娘发现,一箭射杀。

庆功宴上,楠华夫人带来了她给“兰花大人”的贺礼——一块神奇的罗盘。

“大人,只要将人的血滴进这个罗盘,不论这个人去了哪里,都能被这个罗盘找到。”

只有巴掌大的罗盘仿佛是精铜打造,上面的八角都镶嵌了绿色的石头。

就在孟月池看着这个罗盘的时候,一旁好奇的武黛玉突然说:

“这上面的感觉,和骑鹅娘娘庙的对联好像啊。”

骑鹅娘娘庙的对联?

孟月池看向武黛玉。

武黛玉比她姐姐要胖一些,也是黑乎乎的,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一本正经地拿着那个罗盘。

下一刻,罗盘上泛起了微光。

“你们看!会发光!骑鹅娘娘的对联也会发光!”

“这东西,是从何处得来的?”孟月池问楠华夫人。

楠华夫人也很惊讶,她连忙转身看向自己的族人,身上的银饰哗啦作响。

“是好几百多年前,从一个负心汉身上得来的。”

鸭西部有一个传说,一个从天而降的男人喜欢上了一个鸭西部的姑娘,可这个男人在新婚之夜却想杀了自己的新娘离开这里,被愤怒的鸭西族人囚禁在了山谷中。

男人想要跑,鸭西部的族人就用铁链锁住了他。

为了逃命,男人献上了三件宝物,这个罗盘就是其中之一。

“难道说这也是骑鹅娘娘用过的东西?”

武家两个姑娘一听见“负心汉”,就先想到了骑鹅娘娘,遭遇了好多负心汉的骑鹅娘娘。

武黛玉扣了下罗盘上的的石头。

这么精致的东西,跟她们娘娘的气质不搭。

“与其说是谁用过的,不如说,是不是,某种力量。”

孟月池想起了朔北骑鹅娘娘庙,还有武家女不惜分支北迁万里也要世代看守的地谷。

第151章 姑娘请披黄袍(三十七)

所谓“人世悲喜不相通”,大概就是因为有人在庆功,有人在喝风。

庆功的是歼灭了刘参叛军的平卢军,喝风的,则是在逃命的大启满朝文武。

八月十四日,平卢军牙帐将军息猛娘射杀了刘参。

就在几日之前,守卫繁京的最后一道关隘——青门关被晁勇带兵攻破。

青门关一破,繁京附近几州再无与逆贼相争之力,各州刺史要么逃亡要么投降,一时间,晁勇的军队如摧枯拉朽一般化作血肉洪流奔涌向繁京。

皇帝万俟引在最初青门关刚破之时还说要御驾亲征,过了两日就在朝臣们的劝阻下改了主意,开始祭天。

此时,繁京城中的豪族已经纷纷向西南奔逃。

寰丘是大启皇帝历来祭天之地。

百多年前,大启第一位以女子之身登临帝位的皇帝万俟悠抱着被修改过的经书典籍祭问苍天,从此废掉了所有纸面上的男尊女卑。

后来,她又修改《大启律》,使三百女童在寰丘上读了整整三日的大启律法,从此大启女子也能继承家业、科举为官、同赏同罚也被成了公认之事。

站在寰丘上能俯瞰大半繁京,这里寂静的深林和辽远的苍穹见证了大启的一代又一代帝王。

有的雄心壮志。

有的不可一世。

大启绝不会有哪个皇帝像他此时这样。

站在寰丘上的万俟引想着。

像他这样,狼狈。

狼狈地祈求苍天能帮他。

无论如何,无论是谁。

梅舸已经带人准备好了难逃的车马,被抛下的宫女太监们在哀嚎,他在寰丘甚至都能听见那些哭声。

他不想成为逃离繁京的大启君主,离开繁京逃往剑南、泯州,等着其他人把繁京夺回来,他呢,是不是从此就要看着那些掌兵节度使的脸色。

史书上会如何写他?

后世人会如何看他?

天上的流云飘飘摇摇,跪在寰丘上的万俟引在心中求上天能救他。

可是苍天不会给他回答。

繁京的朱雀门大开,人们摩肩接踵带着自己的家当奔逃。

从皇城出发的马车比他们都要快一步,怕御驾受阻,梅舸在半夜叫开了城门,跟在御驾后面的,是国子监的学子和松园书院、青松书院和五年前才重新开起来的白梨书院学子。

“陛下,且小憩片刻吧!”

这话,御前伺候的太监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

万俟引都没有理会。

他透过辇车的幔帐看着在晨光里早就远去的繁京,还有目光尽头那些跟着的学子。

“梅相竟然让这些学子都跟着来了?”

万俟引的眸光深沉,尽管梅舸为他考虑得处处周到,可是看着那些学子,他就想起了刘参在玉州时候坑杀了数百玉山书院学子一事。

“陛下,您在看什么?”

听见心腹隋正陆的话,万俟引顿了顿,才说:

“我在看梅相的善心。”

被先帝一手从女官提拔成了两朝宰相的梅舸,手段狠辣,行事狡诈,先帝说她有一颗持正之心,让万俟引觉得难以理解。

此时,他好像也察觉到了。

在这种时候还想着能保全这些学子,梅舸也许比她平日里表现出来的要更多情。

伺候在辇车旁边的隋正陆听见陛下提起了宰相梅舸,心中又是一动。

陛下弃繁京出逃,这事必须有人将罪责揽下。

梅舸身为两朝宰相,正是最好的人选。

“百里夫子,您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

被称作“百里夫子”的女子穿着一身素袍,正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听见了学生的问题,她摇摇头说:

“何时能回来?我要是能知道,早就投奔了宁国公做她麾下军师,又怎还会在这里?”

听百里夫子说起宁国公,问话的学子长叹一声:

“希望宁国公能早些得了消息,早日北上,夺回繁京。”

百里青衣勾唇笑了笑,她抬起头,看向队伍最前方的富丽堂皇的车马。

上一篇:一道密旨(出书版) 下一篇:风云策

三水小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