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穿之懒皇帝+番外(230)

  当然,工匠们或者其他行业, 尤其是几大“下九流”行业, 某些“贱籍”的社会地位问题,随后也会一一出来条例。

  总之,朝廷的意思就是打完一个棒子给一个甜枣儿,大宋越来越忙碌的日常事务还是需要很多文官们的。而小官家的意思则是把大宋现有财富的整合下移, 遏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划分越来越大的苗头。

  比如有些人家富的吃羊只吃羊肋,把下水等物都扔掉,下人也不吃。而大宋的很多人家,一年到头是吃不起几次九百文一斤的羊肉。

  比如剃头匠人、媒婆、木匠、厨师、、、这些人,明明都是正经职业,凭技艺安身立命,靠辛苦养家糊口,比不事生产的僧、道、尼好的多多。

  太上皇对着太上皇后叹气,一味的捧着僧、道、尼确实不好。可是如此打压,老百姓的心灵没有归属,岂不要要天下大乱?

  明白他心里担忧的太上皇后不以为然的笑,“皇儿又不是直接禁佛、道两家,他只是让这些世外高人也纳税而已,尤其是佛门。以后大宋人人都凭技艺安身立命,靠辛苦养家糊口,崇拜墨家、法家也挺好。”

  “既然佛、道要出世,那就还了天地、父母的恩情后彻底出世。我觉得儒墨法兵四家当权比儒释道三家更好,人有个实实在在的奔头才活的明白。”

  太上皇沉默的看了老妻一眼没有说话。这些道理谁不知道?可是千百年来当权者明明清楚这些道理却还是一力打压这些工、商之人,自然是有他们的原因。

  人人都有奔头,都活的明白了,谁还乖乖的听话?谁还安分守己的只做自己的份内之事?这几十年来理学主张之所以会被世人接受,朝廷也潜移默化的对百姓的说法做法越来越严苛,原因只有一个,每一个当权者都不想再有五代十国的大乱世。

  当然,像二程那样矫枉过正也确实是不好的。

  自觉和老妻说不通的太上皇仔细的琢磨了几天,在龙舟过了黄河到达河北路大名府魏郡停船的时候,他等官家白天忙好了,于黄昏时分拉着官家一起逛魏郡。

  御河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延伸,正好半抱着魏郡,与马郏河组成了入海的流路,又与多条支流组成了魏郡的水文。所以这个因为大宋收复燕云之地,疏浚北段运河而繁忙起来的魏郡,也是他们新运河在御河上的转折点。

  官家望着两岸的河工帐篷,对于今儿看到的情况大致满意。河工们的伙食、薪俸好起来,工程正常进行,才是开挖大运河的根本。现在挨着高丽的是辽国,不是大宋,他们既不着急去攻打高丽,也不着急燕京到扬州的运河开通,慢慢来就好。

  太上皇想着白天看到的那番热火朝天、朝气蓬勃的干活场面,也是心情舒畅。

  那不是被官府逼迫着假装表演给他们看的干劲儿,是真心实意的开心、激动、尊重儿子开新运河的命令,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早日把南北运河疏通,造福自己的家乡和大宋。

  “魏郡挺好。”太上皇沉吟了半天,终究是没有把话说出口。

  官家瞅着亲爹笑,直接问道:“爹爹有事?”

  太上皇忍不住笑出来,儿子就是贴心。

  “皇儿最近的功课做的如何?春秋战国到大宋建国后的这段历史可有精读?”

  “回爹爹,孩儿把老师们吩咐的功课都做了,各个版本的史书也都读完。”官家表示自己这一路上非常的乖巧。

  亲爹很欣慰,继续问道:“那你说说,从大周礼定天下,到春秋战国的乱世,各家学术竞相出世,再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原因何在?”

  官家笑的一脸欢喜,朗声答道:“大周礼定天下,是因为人族发展到了要和其他种族脱离开来,超越其他生灵和神灵的限制,自称体制。春秋战国的乱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因为乱世中人人都在迷茫,都在寻找破解之法。”

  “人心思安,天下一统成为大势所趋。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是大功德。既然是一个国家,自然要遵守一个共同的制度和思想。然而因为春秋战国的天下大乱,各方诸侯和诸生各执一词,不听朝廷号令,所以才有了‘焚书坑儒’的‘焚诗书,坑术士’。”

  太上皇摸着胡子非常欣慰的点头,儿子知道要统一制度和思想,很好。官家一通长篇大论娓娓道来,发现爹爹眼神儿夸奖,小得意的快乐。

痒痒鼠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