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珰传+番外(74)

作者:窥谷忘反 阅读记录

那谁还记得他们的功绩呢?这一招是为了偷梁换柱,还是赶尽杀绝,亦或两者皆有。

李珰想问个明白。可是不可问,一把“不臣之心”的利剑高悬在他的颅顶之上。

“是,微臣谢陛下隆恩,谨记朝廷所托,平定羌州之乱,拱卫晋国安宁。”他自觉这番回复还算情真意切,落落大方。

一侧的张信将一封舆图放在他的脚边,朗声开口:“李将军,朝廷这几日重新审度了靖远军西迁路线,诸多朝臣建言,从长江走水路赶赴羌州,虽行程快,但毕竟是溯流而上,又是冬季,多有不便之地。且沿岸多有重镇守军于江上操练,十万大军通行怕是有波折之处。”

他蹲身,指向舆图上的一点:“朝廷认为,先走水路到九京,过洞庭,经湘州、渝州走陆路为十分便利。卢将军会在益州、渝州交界的蜀阳迎接大将军与靖远军。”

靖远军,他说得真顺口。

李珰捡起舆图,仔细折好后放入腰间锦囊。冲着帘后众人稳稳一拜:“臣李珰,代靖远军十万将士叩谢陛下、诸位同仁体恤之恩。”

十万大军从淮水下游走运河水路直抵长江,再由长江经过鄱阳、洞庭,而后便是陆路。

李珰未多做停留,领完圣旨和修改后的舆图,再由张信领下山。

直到走入无人之处,他一拳垂入路边栾树的树干,关节凸起处血肉模糊,疼痛之意稍稍驱散心里差点压不住的杀意,整个人因为力量集中在拳,几不可查的战栗才被粗暴打断。

李珰眼尾泛起血腥的红,血泪悬在眼睫上,就是不肯轻易落下。

他胸膛起伏,平息着怒意。直到良久后神思清明,眸光恢复平静,他牵过飞马,将青铜钺背负身后,打马离开。

淮水南岸,十万靖远军已整装待发。

顾少安与崔负水等人皆下船候在岸边。崔负水眼尖,远远观见他手上血痕,加之神情淡淡,不复之前意气风发的快慰之色,心底隐隐有了担忧。

李珰走后,他举荐顾少安接任右军校尉之职,至于以后京中有谁把持禁军之权,他已懒得废心神去猜了。

这是顾少安最后一次替他传令。故而李珰下令前,顾少安冲他行了个朋友间的揖礼。

军中之人难得动情,分别之际,多是山高水远,死生不见。

“少安谢将军知遇之恩。”

李珰抬手扶起他:“少安有贤才,功不在我李珰。日后相见,愿君功成名就,得偿所愿。”

崔负水在身后听着,这是李珰第一次说出这般温柔真情的话来。

“传靖远大将军令,统帅十万靖远军开征羌州,陛下御赐军号,众将士自当铭感于五府,英勇作战,不负圣恩。”

方圆间率先听到军令的众郎将皆是一惊,尤其是代为传令的顾少安,怔愣在原地,神情无措,表示不可相信。

“陛下怎会——”

李珰怒斥一声,打断他的妄加揣测:“顾司令,你是要违抗军令吗?”

情感上来了个天翻地覆般的扭转,顾少安稳定心神,了然出声:“是,下官谨遵将军令。恭贺将军升迁之喜,愿将军此去平安凯旋。”

这是旧朝留下来的遗风,具体出自哪朝,已不可考。只说朋友中若有为军者,送别之时必须赠与一句“平安凯旋”,先是平安,后是凯旋,顾盼君归,缺一不可。

北风嚣嚣,正是扬帆南下的好时节。

岸边号角声四散入萧瑟的风声中,被割裂成呜咽的短音,更添某种悲凉气氛。

这一年的《入阵曲》,是李珰最后一次听,自是负水最后一次演奏。

晋国以降,《入阵曲》的曲谱便佚失了。

--------------------

作者有话要说:

魏戎,是说国号为“魏”,戎族建立的政权;满羌,国号为“满”,羌族建立的政权。其实这种称谓是相对的,从魏国和满国的视角出发,还把晋国称谓“晋蛮”。实则三家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都是一家人,天下百姓还是那些。

遣笔作李珰(17)

地下密室发掘的最终方案定的是从太子墓耳室下墓,考古队员搜索了三个月,没有在太子墓附近发现密室的其他入口。

这意味着地下密室与章怀太子墓同期建造,同时封土,至迟在孝闵帝天耀元年的夏月完成全部的封墓工作。

李珰同步了自己带的课题研究组梳理的章怀太子人际关系线,从天寿八年到天耀元年,没有任何一位与太子亲密的妃嫔、子嗣、皇室族亲、重臣去世,因此基本锁定地下密室仅仅为随葬珍宝的另一处秘密地点,以防后世失盗。

既然设计机关门开启入口,说不定地下的二十米回廊与密室本身还会有其他防盗措施,因此考古方案制定得很细致,将所有能考虑到的险情一一罗列,并列明了应对措施。

上一篇:舞风肆·重楼吟柳 下一篇:公主的品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