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京梦闻录(172)

作者:麦麦青芒 阅读记录

还有人将矛头指向当时的东陵国君,直言朝廷不作为,才会一任旱灾蔓延,放任黎民疾苦到如此程度。

当即也有人持反对意见,道所谓天灾难测,人力或有时尽,当时的朝廷不见得没有作为,只不过是灾情太严重了而已,若无深入了解,不该妄加置评。

以太子为首的众皇子及一众王公大臣都自重身份,无人发言。皇上更是缄默不语,半眯着眼,也不知是睡着还是醒着。

见众人都默着,元知若忽然冒了一句:“凡事皆有两面,种下善心,却未必会结出善果。可见世事不可强求,万事顺其自然便好。无为而无不为,修身、齐家、治理天下皆是如此。”

这话倒说得颇有哲理,一语毕,众人都静了一瞬,似乎在揣摩他话中的深意。

凌萧转头看了看沈青阮。打从讨论开始,他就未发一言,与他平日作风颇不相符。

可不看还好,一看就见他满面笑意,正一瞬不瞬地望着讲演台。

他心中一奇,也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就见寒氏月还是那副冷肃的模样,端庄持重,不苟言笑,面上一丝表情也无,看起来甚至有些刻板。

他心中正自纳闷,就听沈青阮道:“寒先生,在下心有疑惑,想请教先生。”声音不轻不重,正好在座各位都能听见。

但此言一出,大家都纷纷倒抽了一口冷气,有人甚至发出了「啧啧」不满之声。

东陵习俗不同,是名在前,姓在后,寒氏月单名一个寒字,氏月才是他的姓。

如此称呼,姓名倒置,实是大不敬。祭酒甚至抬起了半边身子,想看看是谁这么不长记性,丢他的人。一见是他,不由惊了一跳,扭着身子半天都忘了转回去。

整个国学监,甚至整个元京,要说谁最不可能在此事上出纰漏,那便非沈青阮莫属。

因为他自己就是西南人士,西南与东陵接壤,城中甚至有一半人都是按照东陵习俗,姓名倒置的。

何况他还是翰林院编外特聘的东陵史俗专家,怎么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凌萧一怔,不由往台上看去。就见寒氏月也正死死盯着沈青阮,虽然依旧是面无表情,但眼神却有明显的波动。但这种情绪不是愠怒,反倒像是……惊喜。

“公子请说。”凌萧正在纳闷,寒氏月已经彬彬有礼道。

第100章

寒氏月(三)

“是这样……”沈青阮好整以暇地道,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的骚动,“在下心中奇怪,这位天女娘娘为何只选在东陵几个小城散花,而不是在整个东陵?为何只散三千繁花,而不是三万繁花,抑或是能覆盖东陵全部人口的三百万,三千万繁花?又或者……她为何要选择散花这样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直接降一场甘霖不是更好吗?”

此话一出,众人尽皆瞠目。

但凌萧却注意到,台上的寒氏月露出了一丝几不可查的微笑。

“沈兄这……是在说笑吗?”坐在他另一侧的纪麟悄声道,“谁知道天女娘娘是怎么想的?天女娘娘要做什么,谁又能管得着?”

凌萧也觉得有些纳闷,但他知道,沈青阮绝不是胡言乱语之人。他说话从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都有很深的意味在里头。

“诸位请不要误会,在下并不是在苛责天女娘娘。”沈青阮大概也听到了众人的议论,解释道,“在下只是觉得,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初心与结局,而在于用错了方法。”

“方法?”众人齐齐一疑。

“其实大家多少都经历过,见识过,或是听说过类似于旱灾的重大灾情……”沈青阮接着道,“自然也知道,灾害最可怕的还不在它本身,而是它可能造成的各种后续反应。我方才提出那几个问题,就是想说,无论是治灾还是治国,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天女娘娘的初心自然是好的,但用错了方法,本来是救命的神英却变成了勾起更大灾祸的诱饵,只注重了事情本身,而忽略了人心。”

此言一出,大殿上习惯性地静了一静,紧接着就爆发出一片赞同之声。林首辅甚至拍了拍左相的大腿,往下面一指,大声道:“人才!”

凌萧一如既往,心悦诚服地望着他。可不知为何,心头总有些异样,总觉得他今日颇为不同,似乎整个人都比以往松快了很多,言谈间也不似平日那般沉稳。

只见他面带笑意,半是认真半是得意地望着台上的寒氏月。

而寒氏月的眼中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激赏之色,他虽然没笑,但语气明显轻松了很多。

“倒是许久未曾听闻如此新奇的言论了。”他看了沈青阮一眼,简短地撂下一句,便开始了正式的讲经。

上一篇:情缘玫香居 下一篇:冷月照清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