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太子妃的这件大事+番外(125)

作者:春上水 阅读记录

兰倩站在温璟身后,手指慢慢按揉着穴位:“娘娘,皇上被太后娘娘叫去了寿康宫。走之前叫了医女来给您瞧了膝盖,医女道涂几日药膏便能消了淤青。”

温璟依旧困得眼皮打架,也没仔细听兰倩说什么。

姜绪风做戏做全套,为表对先帝孝心,要再为先帝守孝三月。但身为皇帝毕竟政事缠身,众位大臣也是纷纷劝阻,后便改为二十七日。既是孝期,后宫自然也是进不得的。

第二日清晨,温璟简单的用过早膳,便着手处理后宫诸事。太后那里依照往日只要求温璟初一十五前去请安,倒也省了不少事。

温璟先是看了安葬宫人的事宜,竹云办事稳妥,内侍省里的管事、宫人都急于奉承新皇后,个个办事也不敢马虎,此事便是圆满的收了尾。

其次便是先帝嫔妃们的安排,太后都搬去了寿康宫,后宫也该空出来了。温璟拿着先帝后宫的名册,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康德帝在位十七年,不算已经去世的,有名分的嫔妃就有十七八位,还有五六位是没有位份的侍寝宫女。按照规矩,位份在九嫔以上和有子嗣的嫔妃都能留在宫中得到一个养老的地方,至于剩下的便都要去往京郊的道观修行。

而这些人里,位份在九嫔之上又有子嗣的不过六人。温璟心里叹了口,只这是祖制,她也不能随意更改,只能尽力而为吧。

“本宫记得离京城不远的许州有一处行宫,里面也修了一座道观?”

竹月回道:“是,娘娘。前朝的慕容贵妃痴迷道术,许州的行宫本来占地不大,当时的武原帝便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道观在许州的行宫。”

大雍的历代帝王信奉佛理居多,道教便也衰落了不少,那处行宫虽年年修缮,皇帝却甚少去。

行宫总要比清苦的道观好上许多,既然年年都要出钱修缮,不如物尽其用。温璟扣上名册,吩咐道:“那便将先帝要出宫修行的嫔妃都安排在此处吧。京郊的道观是给犯了错的女眷悔过的地方,先帝的嫔妃承蒙圣恩,又怎么是犯了错呢?”

竹月眼里带笑,接过温璟手里名册,福了福身:“娘娘宽仁,奴婢这就去安排。”

温璟又将另一个册子递给兰苕:“这是要留在宫中太嫔妃们的住处,本宫已经拟定,你亲送去寿康宫给母后过目。”

温璟诸事繁忙,姜绪风在朝堂上也是连轴转。一月本是年节时期,应该是整年中最为放松的时候,然就在这忙忙碌碌之中过去了。

而太子府里各位妾室也终于是坐不住了。

去往别庄庇祸的杜良娣等人以于三日前回到了府里,经此一折腾,杜良娣的胎又有一些不稳。可如今没人将注意力放在她身上,众妾室全被殿下登基的消息冲昏了脑袋,一个个兴奋的睡不着觉。

只一直等到先帝下葬皇陵,等到宗亲大臣们准备庆贺皇上的登基大典,宫中还没一点消息传出来。

宋良娣耐心告罄,完全是坐不住了,抓心挠肝,索性将其他人都请到了如绘园里。

杜良娣脸色有些不太好,手也是下意识抚着肚子。林姑娘的月份大了,看着宋良娣焦躁的样子,不由得坐的离宋良娣远远的。曲良媛慢悠悠喝了一口热茶,低着头沉默不语。

剩下曲承徽、罗昭训、阮昭训以及两个侍妾安氏、李氏都不约而同的坐在了另一侧。

阮昭训的神情恹恹,她一点也不为即将成为皇妃高兴,满脑子都是当时被送去别庄的没有她。

叛乱当晚,叛军将领汤旭派了一队人闯入太子府中,其实是想要抓到温璟带进宫中做挟持,只没想到姜绪风早就有此预料,带着温璟一起进宫了。

叛军找不到人怕交不了差,便闯入了后院,惊的还在府里的几都做了好几日的噩梦。还好近卫就守在附近,听到了动静,及时赶来了。

可终究是在几人心里留下了阴影,只曲承徽、罗昭训都知道自己不受宠,殿下能留下近卫保护已是万幸。然阮昭训越想越是难过,每每想起便伤心不已,她也受宠过一段时间,自认在殿下心中也有一席之地,没想......阮昭训就这么思来想去一个月,如今已是钻入了牛角尖。

可能阮昭训要是知道,将杜良娣等人送去别庄是温璟的提议,大概心里会好受许多吧。

宋良娣听着杜良娣跟她打太极,其他人一个屁也放不出来的样子,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早知道是如此大事,她去什么别庄,合该进宫伺候姑母才是。

“杜慧盈,你少装出这种满不在乎的样子!”宋良娣的眼神往杜良娣的肚子上瞄了瞄,“哼,你可比我急吧?”

同类小说推荐: